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 人物专访

企业导刊


高驰凯:当川渝勤奋融入晋商文化

发布日期:2011-03-31      来源:《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作者:《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高驰凯:当川渝勤奋融入晋商文化
说到对重庆人的印象,很多人用到了这样的字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好学直率……
   说起对晋中人的印象,大多数人这样形容——诚信敬业、看准了稳坐钓鱼台、咬定青山不
   放松……
   高驰凯,从川渝而来,经军营磨练,在晋中下海创业,在他身上两种精神与文化实现了
   融合。
   
   
   文/本刊记者 曾异香
   
   从太原乘搭出租车南下4 0分钟即到了一个很普通又光辉的城市——晋中市。
   明清时期逐渐崛起的晋商称雄北方,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西方学者把山西商人同犹太商人媲美,其代表就是于今晋中市下辖太谷、祁县、平遥等地的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他们在清初即创建了中国最早的银行——钱庄,执中国金融界之牛耳。
   如今,徜徉在晋中,仍然能感受到那股流淌几百年的晋商文化气息,不单表现在气势恢宏的豪宅大院上,更多的是精神的传承。
   在这里,我们结识了高驰凯,一位将晋商传统精神与现代商业理念相结合的企业家。
   
   从重庆到晋中
   高驰凯出生于风景秀丽但又相对贫困的重庆市垫江县。因家贫且兄弟姐妹众多,在家中排行老大的高驰凯,16岁时抱着大学梦的遗憾被迫退学。看着家中的粮仓已空空如也,高驰凯知道,自己的学业生涯就到此了,他早就该帮家里挣工分养家糊口了。
   通过父亲村支部书记的关系,放下了书本的高驰凯,走进了当地一家社办工厂,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家社办工厂,主要生产榨菜,已初具规模,只是技术非常原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生产榨菜主要靠人工来完成,有一套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包括选菜、晾菜、下架、腌制、修剪、淘洗 、拌料、装坛、封口等。在高驰凯的回忆中,那一年冬天他的工作场景依旧清晰可见:“用竹子串成串,打上架,晾起来。一层菜一层盐,穿着雨靴踩,喊着号子,一边踩一边压。”最原始的工艺,就这样做出了地地道道的榨菜。
   一次交易中检验不合格,竟使得辛辛苦苦做出来的1000多坛榨菜被抛向了长江。这是高驰凯第一次接触“商业”。这段短短的经历,让他知道经商的不容易,也让他明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贫穷让高驰凯没有理由偷懒。正当他拿着每个月13元的基本工资加上额外的奖金共20元的收入,刚够基本解决家人吃饭问题的时候,一个入伍指标传到高家。也许因为他是家里老大,还有着不低的收入,高驰凯的父亲建议他将这个入伍指标送给二弟。高驰凯却认为这是一个走出这个贫困地区的难得的机会,弟弟年纪还小,明年、后年都还有机会。经过一番积极争取,父亲召开家庭大会,最后民主决定老大高驰凯应征入伍。
   就这样,高驰凯离开故土,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共和国军人,开始了军旅生涯。
   作为一名铁道兵,终年奋斗在青藏高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抬土扛石,打眼放炮。在这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茫茫雪域的无人区里,高驰凯和他的战友们燃烧青春,用意志锻造信念,用绿色装点青春,用生命抒写忠诚。
   1983年,高驰凯所在的部队转移至山西。就这样,高驰凯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从此在这个晋商家园扎下了根。1988年,高驰凯转业成了一名公务员。几年后,下海开始自己创业。尽管如此,高驰凯在后来的创业生涯中时刻不忘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军队坚强的战斗意志、艰苦奋斗的传统本色,一直影响着高驰凯,也一直影响着他创办的企业。
   
   从军装到西装
   如果说军旅生涯的艰苦磨砺,为高驰凯后来的商旅生涯打下根基的话,那么,爱人米小菊的鼎力相助让高驰凯更是如虎添翼。改革开放的大潮为他们夫妇提供了广阔的创业舞台。
   转业后成了公务员的高驰凯经受改革开放的洗礼,按捺不住一颗萌动的心。在鼓励下海创业的年代,他毫不犹豫地南下广州,经营服装和家居;北上东北发运木材和大豆;西进青海经营羊毛和皮革……初涉商海,酸甜苦辣咸五味皆俱全,虽赚钱不多,但高驰凯开阔了视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次偶然的相遇,开启了高驰凯一段崭新的人生。
   1992年,高驰凯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将军,将军是四川泸州人,算是他乡遇同乡,备感亲切,军营历练让高驰凯对将军很是崇拜。
   这一次相遇中,将军的点拨让高驰凯彻底地放下一切思想负担,准备进军煤炭行业。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人,其实高驰凯一直在守候机遇的到来。当这机遇来临时,他鼓足勇气,跨过地域的界限,穿过内心的召唤,牢牢将其抓在手里。
   高驰凯最先的尝试是向天津一企业供应焦煤。由于经验的欠缺,几经波折这笔生意才修成正果,高驰凯掘到第一桶金。
   2001,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驰凯印象很深的是,朱总理用了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大意是“要用车轮子驱动经济”。
   善于研究国家政策的高驰凯和米小菊敏锐地意识到,煤炭的发运离不开运输,而汽车运输业可能将迎来大发展。又是一次偶然,高驰凯看到一大老爷们开着一辆红色的小轿车,觉得十分别扭。而朋友认为这是一种时髦,讥笑他老土。联想到朱总理的话,高驰凯确信,不仅汽车运输市场将迎来大发展,个人的汽车消费也埋藏着金矿。
   于是,高驰凯和米小菊在2001年创办了晋中首家销售小轿车的贸易公司,取名中德迈亚飞汽贸有限公司,三年时间销售整车4000多辆,更开创了晋中信贷购车消费的先河。
   此后,高驰凯夫妇二人一发不可收拾,一再领晋中市场之先,涉足多个行业。
   2004年出资与公安部门合作,创办了晋中市首家贵重物品及金融押运护卫中心。
   2005年,在晋中市商业繁华地段的华钜商城,创办了总营业面积达十万平方米的贝克拉姆家居广场,成为晋中市当时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品位最高的家居、建材市场。
   2008年,在汽车市场再出手,创办了占地22亩的南棠汽贸有限公司,签约成为比亚迪汽车晋中地区总经销商(4S店)。
   目前高驰凯领导下的鼎轩集团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总资产3亿元,年营业额1.6亿元的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集团旗下有南棠汽贸有限公司、鼎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贝克拉姆家居广场、贵重物品及金融押运护卫中心等九个公司。
   如今的高驰凯是鼎轩集团董事长,米小菊是总经理,作为一家“夫妻档”式的公司,两人不仅经营着共同的事业,在事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责,而且让不断壮大的事业也见证着他们甜蜜的爱情。
   
   进军地产
   聪明的企业家都是有心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机遇的眼睛,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条件,比普通人更能把握商机,并能调动各种资源创造财富。
   高驰凯夫妇一边经营自己的家具广场和汽贸商业,一边还不忘研究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地产市场。
   人们爱用“夫唱妇随”来形容夫妻间的合作,也爱用“开夫妻店”来形容这种合作关系的一类形式。全球华人中,成功的夫妻企业很多。据一份资料显示,某500富人榜上就有十对财富夫妻。共同的事业理想成就了他们共同的财富。
   其实,高驰凯对房地产行业一点也不陌生。早在1993年的时候,米小菊就在一港资地产公司上班。对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夫妻二人也在不断地调研。只是苦于当时的精力有限,分身乏术,暂缓进入地产行业。
   2007年,山西省提出太原与榆次(晋中市区)同城化的设想。2010年,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重提“太原城市群和经济圈”,意将太原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并将亲自推动经济圈的建设。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太原经济圈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和昌九工业走廊并列为“中部六极”,而以太原为中心的发达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的“北引擎”,其战略作用尤为突出。
   高驰凯发现,太原经济圈南移必经区域——晋中榆次,不仅是山西城市发展的纽带,也是城市发展的“传送带”。太原和榆次作为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圈”,将为同城化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将目光瞄准了商业地产。
   尽管从2010年的国五条到2011年的国八条,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的调控政策将中国的房地产业一直置于聚光灯下,受到了全社会不断的关注。但高驰凯认为:“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针对的还是住宅。对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涉及很小。甚至可以说,严格的房产调控政策反而为商业地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10年,鼎轩集团与合作伙伴中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5亿元重磅推出晋中“华玺•财智商都”。这一项目占地四十余亩,项目第一期工程由3万平米围合式铂金商铺,4.3万平米高层住宅建筑和2万平米的地下建筑组合。这个目前晋中市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很容易让人想起万达广场模式。
   高驰凯夫妻二人的目光不仅限于房地产。凭借他们一贯的敏锐,大太原经济圈的建立,将为晋中的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巨大的商机。太原及其周边地区在新能源加工、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大学城的建立,将会形成一个新型产业链条,定会打造一个同城化的产业集群效应。
   高驰凯说:“经济圈的建立,将增加20多万人的就业,整个山西的经济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因为服务业必须要跟上。”高驰凯的心中还有更宏大的计划。
   “十二五”规划中太原经济圈已经启动了,我们也相信高驰凯夫妇的事业将走的更高、更阔、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