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 人物专访

企业导刊


张明三次转型的背后

发布日期:2011-09-28      来源:《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作者:曾异香
    张明三次转型的背后
   文/本刊记者 曾异香
   
   第一次转型:初战告捷
   
   张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了当地一家银行工作。质朴坦荡的性格,奋发向上的求索,勤劳务实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很快被提为银行的后备干部。
   仕途的顺畅,前程的光明,并没有令张明停止探索的步伐。他说,大学所学专业为计算机软件,银行的工作没有挑战,很流程化,太刻板,与自己的理想相差很远,且当时银行对软件的重视度不够,局限了他的思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是一个勇于打破旧时的国有体制“金饭碗”和鼓励自主创业的时代。渴望挑战的张明决定走出沉闷刻板的环境,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张明放弃银行的金饭碗,去闯荡深浅难测的商海,家人反对,外人不理解。但张明义无反顾,揣着积攒的2.3万元下海了。张明选择了自己最熟悉和最擅长的IT领域,创立新力公司,成为成都第一批电脑代理商。
   尽管张明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了很多思想准备,但情况远远超出他的想象。他将仅有的2.3万元积蓄用于租赁办公场所,购买办公设备,聘用员工, 批发货物,很快就所剩无几。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他不得不破釜沉舟,将住房和私车全部做了抵押。
   那时的电脑市场,没有政府采购之说,招投标的概念也还没出现,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直接提货走人,客户买的爽快,商家赚的开心。高校和科研单位林立让成都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IT市场之一,商机随处可见。张明的新力公司在度过最初的不适应期之后,生意日渐兴隆,做得风生水起。1998年,新力公司成为戴尔电脑的西南总代理。至此,张明赚取了下海以来的第一桶金。
   可以说,张明第一次转型很成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实现梦想中。但我们也不该因此就不向我们梦想的前方迈出第一步。” 张明这样说道。
   
   第二次转型:多元化困惑
   
   1999年,英特尔前董事长贝瑞特博士来到成都,与张明有一次亲密接触,并互赠带有公司标识的领带作为纪念品。张明对这位行业领袖非常尊敬,也以此作为激励,鞭策自己不断努力。
   正当张明的公司稳步上升时,一件订单事件改变了他的想法。新力公司在经过努力拿下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个大订单,这个订单或许可以改变新力在成都IT市场格局中的地位。订单发出,张明和他的员工翘首以盼,为公司即将到来的扩张准备着,兴奋着,激动着。然而预定好的电脑却迟迟不来,后来得知,厂家将新力公司所订产品发给了另一家有更大订单客户。
   张明在气愤之余,冷静思考,猛然发现做代理往往会受制于人,为他人做嫁衣不是长久之计,要成功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出自己的品牌。
   由此,张明更加珍惜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一起拼打的团队。公司的未来是继续做电脑代理还是做实业?
   张明最终做出抉择:用做IT积累的资金进行多元化产业布局,C 涉及新材料、绿化、矿山、领带加工、商贸等领域。
   从此,张明开始了更加忙碌的生活。这种分散风险的投资,让他奔波于不同领域,周旋于不同的谈判。目的只有一个,将产业做大做强。
   几年下来,分散风险投资的五大产业,从表面上看都发展起来了,然而,由于各个产业跨度很大,实际的收益与预想相差甚远。
   经过全方位梳理各大产业,仔细研究,张明发现,中小企业如何让企业走的更远一点,是否完成了人才积累、品牌积累、技术积累、资金积累以及客户积累等方面储备,这些都是不得不深刻思考的问题。当企业还不够强大的时候,直接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快速过度,直接受到资源,资金,人力和能力的制约,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那么,将来的新力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呢?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呢?
   
   第三次转型:聚焦照明
   
   一个偶然的机会,稀土超长余辉蓄光发光材料无毒无放射性、持续发光时间长、产品寿命长的特性吸引住了张明。经过多方请教和研究发现,稀土是生产电子、激光、通讯、超导材料等高科技的产品的原料,且稀土应用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人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在中国的稀土矿中,四川稀土矿矿粒粗大,组分单一,有害杂质少,易冶炼,所需工艺流程短,投资少。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张明决定乘势而上,开始梳理自己的产业,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张明不是一个随大流的人,做企业,就要做出自己企业的特色,那些深藏在他灵魂深处的创新意识让他跃跃欲试。于是将公司的战略逐步从多元化走向“归核”。
   蝴蝶能够翩跹花丛,得益于她的破茧而出;雄鹰可以遨游蓝天,得益于他风刀雪箭的磨砺;企业家乘风破浪济沧海是为了实现宏大的理想。
   思路决定出路,张明将新公司更名为:新力光源。抱着“为人类的照明生活更美好”愿景和使命,张明和他的企业开始了一条新的蜕变之路。
   张明率领自己的团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于1998年,自主研发出了稀土长余辉荧光粉;20 01年,新力稀土发光材料产品被立项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 03年,以太阳能为能源的一种LED照明产品在新力光源诞生。以此为标志,新力光源跨入LED照明领域。同年,新力成功中标深圳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这是全球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在地铁工程上应用稀土畜光发光材料(100%节电),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次将稀土蓄光发光材料这一高新基础材料应用于地铁工程,这次中标被业界人士美誉为“中国第一标”。2006年9月,新力被授予首批“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夯实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2008年,新力成功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1个场馆导向标识项目;2010年,新力光源为世博会定制的2732个LED全彩点光源和投光灯连续184个夜晚闪耀,顺利完成“光明使命”。
   一切看似那么自然,那么顺利。但其中的曲折非常人能够想象,一场让张明刻骨铭心的知识产权跨国诉讼让新力光源审视全局,站在了行业的高端。
   2006年3月,正是新力光源成立十周年之际,十年磨一剑,正待问鼎时。张明接到一纸北京法院的传票,一家日本跨国公司以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向新力光源索赔50万元人民币,并要求关闭工厂,销毁模具和设备,停止生产和销售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制品。
   这让张明很纳闷,新力光源的发光产品全部是自行研发出来的,怎么会成为别人的东西呢?尽管他坚信自己是清白的,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诉讼,张明和他的团队还是有点不知所措。如果败诉,那就是一场灭顶之灾。3个月的应诉准备时间,张明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带着一种信念积极组织应诉团队,经过31个月的拉锯战,终于赢得了胜利。粉碎了对方妄图用知识产权垄断全球稀土发光材料市场的阴谋。
   这场从天而降的诉讼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也是非常值得的。诉讼的胜利让张明意识到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也让他明白专利技术对企业致命性的影响力。为此,新力光源于2007年成立知识产权部,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公司的知识产权事务。随着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推进,2008年,公司开始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加强了专利布局和专利预警等工作。截至目前,新力光源拥有三百多个专利,其中有四十多项发明专利,十八项PCT国际专利。
   摩天大厦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是因为它的地基坚实稳固。有了专利的基础,新力光源的发展势如破竹。2010年,新力光源闪亮在世界照明舞台,站在LED国际舞台的前沿。中标上海世博会标识柱工程,获得“上海世博会组委会最高荣誉奖”,并荣膺“中国十大照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