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 人物专访

企业导刊


“掌柜的”郭兴银

发布日期:2011-10-28      来源:《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掌柜的”郭兴银
   
   
   9月初一个周末,临近中秋,古城平遥的第一场秋雨乘着渐强的北风不期而至,寒意袭人。
   而山西省平遥煤化的会议室里,正上演充满温情的一幕。21名刚刚考取大学的平遥贫困家庭子弟,每人收到了平遥煤化送出的2 0 0 0元助学金。十年来,同样的仪式从未间断,“掌柜的”郭兴银也从未缺席,浓重的乡音勉励学子珍惜机会、战胜困难、学有所成。
   郭兴银,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他还有许多头衔,获得荣誉无数,但公司的老员工仍固执地称他“掌柜的”。
   一声“掌柜的”,那么亲切,让人脑海中不觉浮现出一个勤勉、进取、谨慎、笃信、守义,身着长袍马褂的晋商形象。你面前的郭兴银,西服是现代的,骨子里却依旧浸透着明清晋商的特质,与那些财大气粗,一掷千金买车买房,隐瞒矿难,压榨矿工的“煤老板”有着天壤之别。
   
   “郭掌柜”当年
   郭兴银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来自农村。1982 年,郭兴银进入平遥煤化公司的前身——平遥第一煤矿,这是一个年采煤量不到10万吨的国有小企业。沉稳的郭兴银勤勉敬业,从矿工、组长、团委书记、企管办主任一路做到副矿长。
   到1994年8月,和其他国企一样积弊深重的平遥第一煤矿亏损严重,560名在岗职工和470名退休职工好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吃饭都成了问题。矿里的主事者不堪重负“逃跑了”。一直恪守本职,不显山不露水的郭兴银,在危急时刻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出任矿长。
   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履新的郭兴银还没缓过神来时,退休工人就上门讨要拖欠的工资。郭兴银直面问题,召集所有退休职工开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结果是退休老职工不再闹事不要工资,把有限的资金留用于保证生产和给在职人员发工资。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郭兴银这个内敛的汉子不禁眼眶湿润。
   这些在第一煤矿工作了一辈子,对煤矿感情深厚,以矿为家为依靠的退休老职工深明大义,给了新矿长最大的支持,同时他们的信任和期待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从一线煤矿工人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郭兴银,虽然那时还没有站在“短板理论”的高度来指导自己,但是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勤于思考的习惯,使他对企业管理有了自己朴素而精辟的理解。他首先要解决的是生产问题。
   郭兴银发现,煤炭产量长期徘徊不前是井下运输能力不足导致。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郭兴银和工友们将井下机运由无级绳改为皮带运输,同时将运煤等设备进行了更新。9月份的煤产量就由过去的每月6000多吨一举突破万吨。
   生产突破瓶颈之后,矿上就很少再见到郭兴银了。干部职工抱怨说:“不当矿长以前矿上常见郭兴银,当上矿长以后矿上常不见郭兴银的身影。”更加引发人们质疑新矿长作风的是,郭兴银竟然买了一台“昂贵”的轿车。
   事实上,郭兴银的轿车不是用来体现身份,不是用来享受的。车子载着着他整天奔跑在寻找市场的路途上,他要打破矿上煤炭长期滞销的坚冰,建立顺畅的产销链。
   郭兴银不仅没有让大家失望,而且带来了巨大的惊喜。1995年,第一煤矿采煤16万吨,较上年增长44%,实现利税148万元,上缴税金超过了前三年的总和,一举摘掉亏损帽子,还清了外债,补发了拖欠的工资。
   自此,平遥第一煤矿在掌柜的郭兴银带领下掀开新的篇章。
   
   改制:一个都不能减
   2000年,国企改革的决战之年。平遥煤化不得不面对国有资本、国企职工身份“双退出”的大趋势。
   郭兴银找到主管部门,说“企业好好的,改什么制?当年到矿上工作,图的就是一个国家正式职工的身份。矿上的500多名工人和我是一样的想法”。当时,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明确改制企业的领导可以调入政府部门,转换为公务员身份。很多人陆续离开了企业,走向公务员的岗位,也有很多人在劝说郭兴银接受公务员的指标。
   带领平遥煤化走出亏损泥沼的郭兴银,一番深思之后,最终放弃当官指标,选择和工人在一起被改制。当他把公司改制方案报到主管部门那里,引起太多不解的惊呼:“你这是平均主义!比国企还国企!”原来,他提出的股权结构是董事长占14%,公司管理层占36%,职工占50%,完全不符合当时“经营者持大股”的导向。
   郭兴银的解释是,第一,个人没那么多钱,加上当年政府的奖励才勉强凑齐够买14%的股份;第二,这么多职工,改革不能让他们吃亏。
   好心人不理解郭兴银当时的想法,给他出主意:减员增效。减员二字,不是没有回旋在郭兴银的脑海。但和自己风雨同舟、一路打拼的工友,大多没有太高的文化,都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如果下岗了依靠什么生活?同样出身贫苦的郭兴银于心何忍。
   郭兴银坚持自己的分配方案,就这样,平遥煤化完成了改制。2001年,全体职工下岗,然后所有职工入股,买断企业资产,召开首届股东大会,票选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郭兴银成为只占14%股份的“弱势”董事长。整个改制过程没有一个人闹事,没有一个人上访告状。郭兴银仍旧是职工信服、追随的“掌柜的”。
   
   一路温情
   成为民营企业的平遥煤化,成为民企老板的郭兴银,继续创造着新的辉煌。从1997年开始,郭兴银以超前的眼光、战略思维,策划实施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兼并重组,平遥煤化大步向前跨越发展,2010年总资产3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跻身山西省百户重点企业第25位。
   在用智慧创造财富的同时,郭兴银毫不吝啬与企业职工、与社会分享成果。
   平遥煤化与全体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走在全县民营企业的前列。投资200万元开通6条班车线路,免费接送职工上下班,开全县之先河。投资9000万元修建900套职工宿舍,让人羡慕不已。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煤炭行业,许多企业纷纷裁员,平遥煤化做出“宁肯企业亏损,也绝不让职工下岗”的庄严承诺。
   在平遥煤化,工会组织绝不是摆设,有充足的经费开展行动。工会对职工劳模和特困职工子女上学实行扶持奖励制度,对考入大学本科的职工子弟实行奖励资助,对愿意定向委培的职工子弟提前签订就业协议并在上学期间补助学费60%。每年仅此项费用就达数十万元。2007年,平遥煤化设立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基金,2008、2009两年共支出费用13.3余万元,扶助身患重病的17名职工。68岁的退休职工廉江斌动情地说,要不是“掌柜的”自己早就被冠心病要了命。朴实的老人把郭兴银的照片摆在家里,每天坚持义务打扫矿上的厕所“来报答掌柜的”。
   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平遥煤化近几年累计向社会捐赠1700余万元,在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工作中投入的资金高达1 . 5亿元,用于兴修水利、安居工程、道路建设、荒山造林及捐资助教。更值的一提的是,2010年平遥煤化上缴税费5.1亿元。而公开的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平遥县财政总收入突破9亿元大关,完成9.05亿元”。
   不久前,晋中市委书记张璞考察平遥煤化时说:“平遥煤化的块头在我市不是最大的,但上缴的利税却排在全市前列。平遥煤化提出不仅要实现企业的跨越,也要让职工的生活实现跨越的企业。这些都体现出了企业家的思想境界。”他的点评,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