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水十条”发布--中小企业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发布日期:2015-04-22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作者:节能减排服务中心
为了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国家水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到2020年使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对外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以下简称“水十条”),共10条35款。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十个方面制定了行动计划。这是继“大气十条”之后我国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许多方面制定的标准严于以往。为此,我们从排污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节水环保企业所迎来的机遇两个方面对“水十条”进行了简要解读,以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充分了解其核心要点,更好地从政策导向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水污染治理成为各地环保治理的重头戏,排污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污染物排放问题,建立和完善相应预警机制,制定强效减排措施,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水十条”以“总量控制+质量控制+风险管理”作为水环境的管理模式,从源头入手,狠抓工业污染防治、依法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环境准入、推动污染企业退出、控制用水总量和严控地下水超采。重心之一就是要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逐渐解决污水排放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衔接的问题,其中工业废水处理将作为核心。国家各部委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环境管理、加强部门之间协调联动,通过在环境违法和环境执法方面启动强力问责机制有效落实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治污责任,对所有排污企业将加大执法力度,提升监管水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公众获取环境信息、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将逐渐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格局。
不难看出,排污企业面临铁腕治污的新常态,只有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及时、系统、准确把握国家及各地政府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动态,通过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专家诊断,找出生产各环节的关键问题,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排污预警体系,利用专业化环保公司降低治理成本,提高达标排放率,才能避免违规排污带来的成本激增和追问刑责等严重后果,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二、节能环保企业应看到水处理行业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做好水处理技术与装备、节水技术与设备、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储备,积极开拓市场。
“水十条”涉及工业水污染治理、城镇水污染治理、农业污染治理、港口水环境治理、饮用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环境监管等诸多方面,同时加快了水价改善,完善了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和水资源费等收费政策,加大了政府和社会投入,促进多元投资,通过健全“领跑者”制度,推行绿色信贷、实施跨界污染补偿等制度,建立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激励机制,此外还将污泥处理纳入污水处理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根据相关测算,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需要投入资金约4-5万亿元(其中近三年投入约为2万亿元),需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约1.5万亿元。
可以预计,由于“水十条”的各项指标均展现了从环境效果出发的基本原则,将在不同治理领域带来交易结构的升级,环境服务业企业将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载体。作为节能环保企业,应该看到水污染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市场的巨大潜力,抓住机遇期,通过市政设施的特许经营、PPP模式的工业领域第三方治理等多种模式,努力拓展环境修复和专业化污染治理服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节能减排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