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隐藏) > 政策服务

经验交流(隐藏)


【观点】“新环保法”施行后广大中小企业该如何抉择与应对

发布日期:2015-05-15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作者:节能减排服务中心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当前国内经济正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不断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月1日起新环保法开始施行。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究竟对中小企业意味着什么?广大中小企业又应该如何适应环保领域“高标准、严要求”的新常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呢?
    一、环境违法处罚不再局限于经济手段,行政强制措施的运用将对违法企业形成强大震慑。广大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认识,保证达标排污、合法生产,切勿越过守法底线。

与旧环保法相比较,“新环保法”在立法理念上有所创新,监管模式上开始转型,法律责任更加严厉,违法成本显著提高,环境违法企业将付出惨重代价。

1.“新环保法”突出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从源头根治“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老大难问题,为重拳整治环境违法提供了法律依据,“环保之剑”更加锋利。

旧环保法将经济性作为首要原则,而新环保法则以生态文明为核心,围绕生态文明进行制度建设,采取考核机制、环境信用制度等等措施对环境建设加以约束,执法力度大大加强,对违法行为处罚的精度、强度显著提高。

对于被长期诟病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难”等问题,新法实施后,环保部门可“按日记罚、上不封顶”,企业的违法行为一日不停止,罚款每天都会增加,就可能面临被罚得倾家荡产的局面,花钱“买”污染的心理被彻底打破。新法实施3个多月来,环保部先后约谈沧州、临沂、承德、驻马店、保定5个城市的市长或副市长,仅今年前2个月,全国实施“按日计罚”罚款总额就已高达1238.96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527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此外,环境执法人员的权力被进一步加大,环保部门具有查封、扣押的强制权,首次有权给企业“贴封条”,还可以对超标超量的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和停业关闭等措施。新法在规范权力运行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执法风险,今后执法人员的执法过程将更加规范,将有效弥补发现违法行为但尚未处罚的空档期。近日河北石家庄市根据新《环保法》开出了首张罚单,查处了中节能河北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违法排污案,按日连续处罚共计180万元;山东长清兴旺五金加工厂外排污水六价铬及锌含量严重超标,长清区环保局将该案移交公安机关,济南市公安局长清区分局对此案启动了立案侦查,并对该厂负责人予以行政拘留。一个个鲜活案例警示中小企业一定要强化底线思维,切勿触碰环保高压线,否则将付出巨大代价。

2.“新环保法”通过管理体制创新转型,将联防联治作为常态,强调了责任意识、信息公开,违法企业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大环境下难以逃脱处罚,还将严重损坏企业的社会形象。

旧环保法对于环境监管的主要方法是以点延伸开来,主要实施对象是企业,新法则建立了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的措施。进一步细化了强制公开主体、范围、公开方式、通过建立信用评价制度,让企业环境信息更加透明。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责任,利用信息公开和公益诉讼为民主监督保驾护航,遏制不作为成为强化政府责任的重要抓手。以广东省为例,今年广州市拟成立环保警察,佛山市、汕头市、肇庆市先后组建了环境犯罪侦查专业队伍。目前全国在省一级成立“环保警察”的有浙江、辽宁、河北、山东和贵州五个省,地级市数量更多,公安、环保、法院、检察院各部门合作打击环境犯罪已成为新趋势。仅今年前4个月,贵州省环境监察系统共对50余起环境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并予以公布,处罚金额约350万元;江苏省利用新法执法的案件共有237起,省环保厅从中梳理出了6起新法实施典型案例对公众发布,其中溧阳开出按日计罚以来最高罚单170万。违法企业彻底失去了逃避处罚和低成本违法的空间。

二、中小企业要化压力为动力,在自觉提升环保意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建设,以技术改造为核心、管理优化为抓手,主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预警能力。

中小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不应只把“新环保法”作为强制性政策被动接受,而应充分发挥自身创新驱动力强的特点,视压力为动力,主动迎接挑战,利用好节能减排的翘板作用,将节能效益作为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实现企业战略定位、生存发展、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适应力全方位的升级,显著提高自身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的核心竞争力。

1.中小企业在利用新兴能源和环保技术进行设备改造和产业链优化升级方面灵活度高、可操作性强,加强新项目立项阶段的生态设计、通过改进工艺提高能源供给结构和效率,是新法施行后高耗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能耗水平明显偏高,很多企业环保设备工艺落后、设施配置不合理,且没有专项的环保费用,环保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一些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往往宁缴排污费也不治理,有的虽有治理设施也常处于停运状态,企业在污染物申报过程中存在大量少报或不报的行为,许多高污染企业甚至采用昼停夜排的方式降低排污生产成本。“新环保法”施行后,以环境效益换取经济效益的模式不再行得通,这些企业将彻底失去生存空间。

因此,广大中小企业必须彻底转变观念,积极寻求各方面力量支持、做好节能减排效率评价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案帮助自身克服环保工作薄弱环节,逐步建设完善环保监测和应急情况处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预防治理、环保管理水平和设施能力的全面提升。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重庆南桐特水泥公司近年来在循环经济和节能上狠下功夫,调整水泥生产配方,大量采用煤矸石、采矿废石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材料,有效地减轻和缓解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矸石、采矿废石和电厂锅炉炉渣等固体废弃物对矿区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今年,公司成功实现了利用电厂的废弃物脱硫凝石膏和粉煤灰作为水泥生产的掺和材质,全年使用粉煤灰就多达6万多吨,既稳定了水泥的质量又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目前,该公司固体废弃物使用总量已达到65万吨,经重庆市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其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4%,成为全国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这个案例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巨大的环保压力面前,中小企业要克服规模小、资金薄、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就必须走绿色产业道路。要生存就必须转型,只有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才能凤凰涅,迎来重生。

2.如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工艺参数、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减少“三废”污染源,找到经济效益与环保投入的最佳平衡点,是未来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广大中小企业在新形势下必须对国家环保政策和外部节能减排市场环境保持足够的敏锐性,应将节能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认识到只有通过技术进步、进行绿色生产、开发绿色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对政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把握能力,储备节能减排领域专业管理人才,为建成绿色生态文明企业夯实基础;应充分应用市场化机制,通过节能减排服务产业努力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通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通过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指标充分享受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各种财政税收、绿色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应设立独立的节能减排部门,配备相应人员,实施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的日常管理,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促使节能减排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将节能减排业绩引入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将节能减排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三、中小企业要看到环境服务外部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提早布局,积极参与到合同能源管理、清洁发展机制和排放贸易等市场机制中来,把节能减排的要求内化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决策。

1.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对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缺乏了解,对节能减排市场机制运作模式不够熟悉,迫切需要专业能力强、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机构为其服务,破解信息不对称的瓶颈。

如果把中小企业比喻为正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的汽车,“新环保法”更像是路标,告诉企业什么地方可以快一点,什么地方必须慢一点,什么地方有险情。不遵守路标行驶,企业就有可能碰壁,甚至掉入万丈深渊。目前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欠缺、科学管理水平较低,要做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气候安全型的“三型企业”转变,迫切需要借助专业性权威机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中小企业了解节能减排税收、补贴和专项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奖励政策,为企业开拓在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方面的财政支持和社会融资渠道,同时组织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进行节能咨询和诊断分析,提供一对一的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解决方案,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教育。

2. 随着节能环保服务公司由传统的单元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的综合化服务方向发展,广大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从项目评估、融资、设计、实施到运行管理的全方位服务,围绕产业链打造合作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提升综合竞争力。

东园家酒厂是由作坊式酒厂发展起来的一个民营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酒产量由年产几十吨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吨。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下脚料如何处理?每天40多吨的酒糟和动植物残渣,如果丢弃,不仅对企业及周边地区造成巨大的污染,而且还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经过不断地努力摸索,东园家建成300亩鱼塘,用酒糟和动植物残渣养鱼,又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将鱼塘扩建成1800多亩的生态园,酒糟、动植物残渣等下脚料成了家畜们的生态饲料。通过畜禽鱼养殖又带动了花果、蔬菜和其它绿化林的种植,成功地把畜禽鱼的排泄物变成了各种生态植物的有机肥。之后,东园家酒厂在生态园建成全国最大的奶水牛“宾馆”,饲养奶水牛达到1500多头。奶水牛养殖是东园家酒厂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也是该厂循环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酒厂通过养牛不仅成功解决了企业自身的排污问题,而且也帮助了周边一些排污大户。啤酒厂、果汁加工厂大量的啤酒渣、木薯皮、菠萝皮通过养牛场精心的搭配,成为了奶水牛的“营养餐”。酒厂自建沼气池不但解决了企业蒸酒、食堂烧水做饭的问题,而且每年可生产100多万度电自用,每年可节约100多万元电费和燃料费,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的态势。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中小企业要发挥各自的技术或市场优势“抱团取暖”,逐渐形成产业链发展联盟,在生态修复与补偿、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服务、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等领域探索行业循环经济新模式。不仅可以借助联盟优势资源通过集中建设降低联盟内企业的治污成本,还可以有效提高联盟内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意识,提高循环利用效率。同时,借助联盟逐渐扩大的影响力推动经营性公共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打造环保公众品牌,启动万亿级环保需求。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节能减排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