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企业导刊


鄂尔多斯模式反思

发布日期:2012-11-21      来源:《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鄂尔多斯模式反思
   
   
   
   鄂尔多斯模式创造的辉煌不可否认,但其目前所处的困境也是事实,鄂尔多斯该如何走出困境,走向何方?
   文/王剑
   
   “沙尘暴”、“北方香港”、“沙漠明珠”、“楼市寒冬”、“民间借贷停摆”这些或光鲜或落寞的词语均可用来形容鄂尔多斯,彰显着鄂尔多斯的神秘与多变。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城到众多城市竞相模仿的“优质偶像”再到民间借贷危机的热议对象,鄂尔多斯铸就了辉煌也遇到了挫折,是什么在冲击着众人推崇的鄂尔多斯模式,鄂尔多斯又该何去何从?
   
   鄂尔多斯模式是如何“炼”成的?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任务和重点都各不相同。对鄂尔多斯模式的发展阶段众多学者给出了不同总结,笔者认为,根据不同时期鄂尔多斯主导产业的特征,可以大致将鄂尔多斯模式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生态修复与农牧业发展并重阶段(1949年-1989年)
   水草丰美的鄂尔多斯曾孕育了辉煌的草原文明,但却因晚清至民国时期无节制的开垦放牧导致草原荒漠化严重,原本和谐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沙尘暴成了鄂尔多斯的家常便饭。
   为求的长远发展,惠及民众,新中国成立后鄂尔多斯的历届党委政府均把修复、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农牧业作为首要任务,先后提出了多项方针政策以指导和贯彻。如20世纪50年代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以牧业为主,兼顾农业、”的发展方针;60年代提出“种树种菜基本田”方针;70年代提出“改、治、围、种、封、补”六字方针,大力发展生态型草原畜牧业;80年代,率先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又进一步完善了农牧业发展理念,实施林牧为主、多种经营政策,科学养畜,走出了一条效益畜牧业的发展之路。
   至1989年,鄂尔多斯三产业比重为44:30:26。这一阶段,鄂尔多斯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修复的机会,维持了生态的基本平衡。
   工业初步发展阶段(1 9 9 0年-1999年)
   在之前的40年里,鄂尔多斯的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对生态承受能力原本就不强的鄂尔多斯来讲,继续大规模发展农牧业不但会加重土地和草场的负荷,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而且农牧业附加值较低,只依靠发展农牧业难以使鄂尔多斯走上富裕之路。鄂尔多斯开始将目光转移至工业的发展。
   1990年,鄂尔多斯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工作方针,走上了发展工业之路。以鄂尔多斯集团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打开了鄂尔多斯工业化的大门,各企业集团不但主导产业明确,而且注重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涉及纺织、化工、煤炭等多个产业,推动了鄂尔多斯各行业的发展。
   在发展大企业集团的同时,鄂尔多斯也注重扶持和培育私营企业的发展,培育了多层次的市场主体,形成了“大中小并存、多层面发展”格局。到1999年,鄂尔多斯的三产业比例已经演变为19:56:25,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鄂尔多斯模式雏形初现。
   工业为主房地产业为辅阶段(2000年-2007年)
   有了上个十年的铺垫,接下来的十年鄂尔多斯实现了跨越性的大发展。在此阶段,鄂尔多斯提出了“六高”(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和发展“大煤炭、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的战略,实现了由农牧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鄂尔多斯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超过了北京和上海。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赴鄂尔多斯视察时认为,继“深圳模式”、“温州模式”之后,鄂尔多斯创造了其独特的“鄂尔多斯模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楷模,其发展方式值得钦佩、学习。
   鄂尔多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全国的六分之一,煤炭产业理所应当的成为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因煤炭业的红火发展产生的大量资金,不论是民众的还是企业的,多投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房地产业,催生了鄂尔多斯繁荣红火的房地产业。鄂尔多斯模式成为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翘楚,被胡锦涛书籍誉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但殊不知,一片繁华背后的阴霾正在渐渐地向这个明珠般的城市袭来。
   
   鄂尔多斯怎么了?
   鄂尔多斯模式铸就了辉煌,但也埋下了隐患。
   首先,以煤炭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发展模式本身就容易使其陷入“资源诅咒”,即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阻碍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但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仅靠能源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
   二十世纪,鄂尔多斯以其羊毛羊绒行业作为经济的主要动力,并形成品牌走出鄂尔多斯,走向世界。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煤炭行业的迅速崛起不仅替代了羊绒行业的支柱地位,而且以其较高的工资收入抢占了羊绒行业的大量劳动力,羊绒业的大量熟练工种为获取较高收入而跳槽至煤炭行业,导致羊绒行业走向衰落。另外,煤炭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的生产型服务业如火力发电、化学化工等高利润回报行业在鄂尔多斯得到了重点发展。
   可见,煤炭行业的经济领军作用在鄂尔多斯已表现相当明显,一旦煤炭资源枯竭,其他产业在长期的排挤下难以迅速补位。
   其次,资源开发必然伴随着环境的破坏,鄂尔多斯用40年时间恢复和维持的生态平衡可能会成为泡影。并不是说为维持生态鄂尔多斯就不采掘资源,不发展经济,重点在于既开发资源又不破坏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露天煤矿的开采挤占了草地,破坏了草场,一寸一寸地挤占鄂尔多斯羊绒业的发展空间。到资源枯竭之日,鄂尔多斯将以何种产业立足发人深思。鄂尔多斯党校经济研究室米万库教授曾犀利地指出:“鄂尔多斯没有模式、没有秘方,目前的一切只是因为有了煤,如果没有煤,我们就什么也不是。”
   最后,煤炭业带动了鄂尔多斯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而房地产业的资金链条断裂酿成了如今的民间借贷危机。煤炭业的发展让鄂尔多斯人均GDP在短短十年间就增长了14倍,外地“淘金者”蜂拥而至,热钱纷纷涌入可获取暴利的房地产业,四百多家房产公司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但鄂尔多斯的金融业尚未来得及跟上经济突飞猛进的步伐,金融机构单一,业务传统,限制严格,不论是贷款还是理财均难以满足企业与居民的金融需求,这便为民间借贷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鄂尔多斯煤炭业的整改以及高昂的生活成本,不仅阻碍了外来人口的涌入,使鄂尔多斯房地产业有效需求不足,而且导致鄂尔多斯房地产业资金吃紧,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全民恐慌,社会信用体系濒临崩溃。
   
   鄂尔多斯走向何方?
   鄂尔多斯模式创造的辉煌不可否认,但其目前所处的困境也是事实,鄂尔多斯该如何走出困境,走向何方,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发展经济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不断的创新,鄂尔多斯模式功不可没但却非永恒。目前鄂尔多斯最需要的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即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提高技术含量,使煤炭等资源的开发从粗放走向集约,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转变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
   所 谓 “ 靠 山 吃 山 , 靠 水 吃水”,拥有丰富储量的自然资源是鄂尔多斯的天然优势,但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给鄂尔多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始终是一对矛盾,资源的开发必然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对于生态本来就极其脆弱的鄂尔多斯来讲更是如此。在资源和生态的博弈过程中,必须选择一条资源开发效率最高且生态破坏最少的道路。
   回顾近十年来鄂尔多斯的发展,可以将其定性为粗放式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资源耗费和低劳动力成本的基础上。开采煤炭极大地破坏了草场,动摇了当地羊绒业的发展基础,短期内经济飞速发展,但却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和持续发展。为此,鄂尔多斯煤炭业必须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高素质人才等方式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出属于鄂尔多斯自身的品牌,从资源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从劳动密集型走向资金密集型。而一旦鄂尔多斯的资源开采走向集约化发展道路后,环境的破坏会相应降低,羊绒业的发展得到恢复。与此同时发展生活服务业,吸引外来人口,为房地产业提供相对充足的有效需求,尽可能降低民间借贷造成的经济损失,恢复社会信用体系。
   事实上,当前的危机不是鄂尔多斯经济走向衰落,而是向正常发展轨道的回归,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短期内,经济发展的低潮给鄂尔多斯带来打击,但长期来看,只要鄂尔多斯找到问题的症结,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未来的鄂尔多斯还会出现甚至超越曾经的繁荣。而鄂尔多斯的大起大落,也必将给其他类似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经济以警示和启发。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2010级少数民族经济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