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宏观经济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2017-04-27
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态势,积极因素增加,总体好于预期。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工业运行开局良好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8%,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保持在6%以上。其中,制造业增长7.4%,加快0.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13.4%,装备制造业增长12.0%。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1.5%,其中制造业利润增长26.7%。工业企业整体利润率为6.5%,比去年全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18.5%,缩小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4.6%。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增长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增长31.1%;贸易顺差4549.4亿元,收窄35.7%。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2.28万亿元,增长22.5%,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6.8%,较去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9万亿元,增长17%,占出口总值的44.9%,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进口7884亿元,增长34.7%。
房地产市场出现新的分化
去年10月份以来,部分城市出台新一轮更加严厉的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从目前情况看,调控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明显降温,房价上涨也明显放缓。2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继续减少,房价环比综合平均略有下降。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0.3%和0.4%;一、二线城市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3个和0.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涨幅略有扩大。与此同时,调控城市二手房成交价格快速上涨。2月份,北京、武汉、广州、成都、重庆、天津、杭州等热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大幅上涨,价格环比增长均超过1.3%,同比最高涨幅达43%。前两个月,三四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5.9%,比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截至3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8亿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此外,全国土地价格继续上涨。2月份,全国300个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增长9%,楼面均价增长50%,其中二线城市楼面均价同比增长130%,住宅类楼面均价增长61%,分别比上月扩大85个和12个百分点。截至3月30日,50个热点城市土地出让金5885.8亿元,同比上涨59.6%。
物价总水平稳步回升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C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7.4%,同比扩大11.7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受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进口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1%,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7.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7%。国内增值税(剔除营改增后)、企业所得税、进口环节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8%、18.8%、41.9%和21.2%。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长21%,同比加快5.6个百分点。
部分先行指标有所改善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3.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7.7%,增速提高7.5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增长15.3%,而上年同期下降9.43%;前两个月,工业增值税增长7.8%,去年12月为下降14.2%。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增长10.9%,低于前两个月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8个百分点,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工业企业回款难状况有所改善。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8%,连续7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新订单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3%以上,需求持续好转。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连续6个月保持在54%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
投资增速稳中有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9.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和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3.5%、9.1%和7.7%,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3.9个、2.9个和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速为去年3月份以来最高。制造业增长5.8%,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有所回落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同比分别回落0.4个百分点。全国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2.1%,同比加快4.3个百分点。
货币信贷总体平稳
截至3月末,M2增长10.6%,比上月末回落0.5个百分点;Ml增长1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6个和3.3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4.22万亿元,同比略少增3856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长6.93万亿元,同比多2268亿元。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从调查失业率来看,3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比2月末都有回落,特别是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两个调查失业率都位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2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比去年同期增长2.7%。还有根据市场调查,市场求人倍率为1.13,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
从国际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进一步强化。预计2017年经济增长从2016年的3.1%加速至3.4%。全球通胀率将从2016年的3.1%上升到2017的3.5%,受油价上涨影响,发达经济体的通胀预期为2%左右。主要发达经济体数据进一步改善。美国经济强势不减。2017年1月美联储较关注的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同比涨幅达1.9%,创四年多来新高。2月,非农就业人口新增23.5万,远超预期,失业率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至4.7%。欧元区复苏势头持续加强。2017年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55.4,已连续6个月上升,并创近六年最高水平。日本经济继续好转。2017年1月,日本制造业PMI为53.3,已经连续6个月处于枯荣线上方,且连续3个月上升。核心CPI同比涨幅为0.1%,自2016年初以来首度进入正值区间。世界经济潜在的风险在于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的风险。
中小企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明显企稳向好,中小企业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市场状况和企业家信心好于上个季度。
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中小企业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2.8,继续低位缓升,比上季度略升0.3点。分行业指数7升1降,分项指数全部上升,升降幅度不大的特点已持续4个季度,但总体状况好于上季度。3月份,中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下降O.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连续32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2.市场状况和企业家信心好于上个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调查显示,64%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产量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本季度80%的企业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是乐观或一般,比上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
存在的问题
1.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大。从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看,8个行业中有4个行业的人力成本、3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景气度下降。调查显示,59%的企业反映2017年一季度生产成本同比上升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从调研的情况看,受去年底运输超载新规影响,企业反映物流运输成本上涨25%以上。
2.税费负担依然较重。近些年来中国工业企业税费负担不断减轻,但与国际水平相比,税费占企业成本的比重仍然较大。经测算,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16%,而美国仅为7%,表明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仍有较大的降低空间。
3.融资难融资贵依然突出。从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看,3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有所反弹,升至41.1%,特别是小型企业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超过五成的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4.用工结构性矛盾凸现。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企业由于人力成本上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外迁,用工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新兴行业释放出新的用工需求,出现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行业顶尖技术人才稀缺,专业技术工人仍存在“用工荒”。
政策建议
加强经济调控,防范系统风险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风险,必须加以重视、谨慎应对,否则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从而对工业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影响。一是谨慎做好房地产行业调控。下一阶段,应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避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经济造成冲击。二是谨慎防范资本市场风险。由于中国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无论是企业、个人还是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运行方式都缺乏足够的理解,尤其是在金融监管体系和安全网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当前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巨大挑战。
改善企业环境,优化产业生态
优化市场竞争秩序、改善企业环境是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的根本前提,其核心目标是为企业构建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一是加快出台并落实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进一步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二是推动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工作。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和政府采购主体积极如实确认对小微企业的应付账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一是优化中小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相关程序,便捷小微企业享受政策,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二是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支持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升级
要想实现以创新为本质的经济内生增长,必须要致力于增强经济活力,通过不断涌现的“草根创新”,提高整个工业的发展水平。一是发挥好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提升自身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从国际市场的低成本竞争转向国内市场的差别化竞争,从而带动整个工业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工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二是发挥好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服务作用。政府部门资助重点应更多集中在基础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上,而不要指定资助哪条技术路线,更不应在企业竞争中“由政府选择赢家”并将其作为重点资助对象。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政府应加快推动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提供优惠政策,应该通过一种竞争性的、更体现公平的方式分配支持创新的补贴经费,鼓励最有创造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又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