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持票意愿下降,票据市场仍有三大政策红利待释放
发布日期:2017-12-04 来源:澎湃新闻
票交所成立近一年,电子票据正逐步替代纸票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票交所)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票据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显示,第三季度主要商业银行纸票承兑4380.9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5.17%。第三季度承兑电票比去年同期增加1.12万亿元,同比增长49.59%。
商业汇票电票金额占比。 兴业数金 图
近年来,票据风险案件频发。从公开信息来看,发生在银行间转贴现市场的纸质票据是票据业务风险重灾区,“一票多卖”“表外交易”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2016年12月8日,票交所正式成立,中国票据电子化交易迈出实质性步伐。在票交所机制下,票据交易采用线上交易的模式(银票不需要提供合同和发票),交易合同自动生成、票款对付,系统自动清算,提高了资金清算效率,保障了资金安全。
“如果不是这些案件的爆发,电子票据的发展和票交所的筹备开业还不一定有这么快。”招商银行总行票据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明昌在12月2日举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票据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他还指出,票据市场目前正处于转型过渡期,呈现出由分散向集中、场外向场内(票交所体系内)、纸票向电票的发展趋势。
票据流通市场交易量明显下降。 兴业数金 图
不过,从整体上看,票据流通市场交易量下降较为明显。兴业银行集团旗下兴业数金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毛强华在论坛发言时谈到,金融机构持有票据意愿下降,2017年前三个季度金融机构累计贴现 31.2 万亿元,同比下降 55.6%,2017年前三个季度商业汇票平均贴现频率由2015年、2016年的4.6变为2.4。
究其原因,毛强华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是2016年票据市场风险事件频发,金融机构从事票据业务趋于谨慎;其次为金融机构持有票据资产作为资产业务,须占用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再者是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票据违规业务监管趋严,部分原有业务无法开展。
根据央行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
据李明昌介绍,目前招行的票据资产大约为4000亿元,其中99%是电票,纸票仅为1%。“2018年以后,电票会占票据市场绝对的比例。”
央行在2016年12月6日央行发布的《票据交易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中规定,票据市场的参与者除法人类机构和非法人类机构外,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参与者。这一“其他参与者”被市场认为或许是给票据中介发牌参与票交所留出空间。
通过票交所机制开展票据业务后,票据中介的业务范围势必被压缩。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利差缩小、风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对票据中介的生存造成巨大冲击。毛强华认为,当前,票交所并没有将票据经纪纳入到票交所的体系下,即使将来会对票据经纪颁发牌照,那也是极少数。因此,对于大部分票据经纪,其未来的业务重心应放在贴现前端。
2017年10月末,全国人民币贷款余额1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5万亿元,未到期商业汇票8.1万亿元,占贷款余额的9.3%。李明昌认为,票据市场仍有三大红利待释放:第一是放开融资性票据,这既是历史话题,也是必然趋势;第二是票据资产去贷款化,票据的贷款特性影响票据市场兴衰沉浮,也是交易异化和风险案件的根源,增强票据交易性,能够活跃回购市场;第三是风险资产计量优化,在交易短期化高频化之下,现行票据风险资产计量方式难以支持。
票据在线交易平台汇票线创始人徐顺也在发言中指出,票交所主导的电票时代已经到来。金融机构之间的转贴将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电子市场,目前已迎来定位于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银行间交易的互联网票据平台风口期,“差异化与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或许是平台更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