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不能总被动买单
发布日期:2015-04-24 来源:导刊社 作者:谭浩俊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7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远低于2014年同期的7.1%。这也意味着,财政收入增长也开始从高速转向中低速,甚至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泽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内的三任部长,都提出过一样的观点,那就是财政要变被动买单为主动请客。
虽然不清楚三任财政部长所说的被动买单到底包含哪些方面的含义,但有一点可以推定,那就是在被动买单中,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难以提高的,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很难得到充分体现的。
也许,不能不正视这样的矛盾,或者这样的矛盾现象。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到现在,绝大多数年份财政收入都以GDP两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总量也翻了5番,但是,财政困难的局面却一点也没有改观。相反,在预算法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不允许有赤字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负债却出现了惊人的增长,超过了20万亿(实际远不止)。而且,这期间还有超过40万亿的土地出让收入。那么,钱都用到了哪里呢?为什么教育、科技、卫生、医疗等行业,仍然是投入严重不足,公益事业仍然是严重滞后呢?
显然,这决不是一句财政“新常态”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到现在的二十年间,也是中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从1994年到2003年房地产市场没有放开的十年间,从总体上讲,虽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很快,甚至快得有点脱离实际。但是,一方面,“藏富于民”的现象比较严重,清理欠税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财政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作用下,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比较好,提供的税源也比较丰富。因此,经济结构也比较合理,即便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改变整个经济大局。这时期的财政状况,也在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中,不断得到改善,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各种经费,都基本能够得到保证并呈现较快速度增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2003年房地产市场的放开,财政也出现了一波比前些年更快更强劲的增长势头。所不同的是,此轮财政收入增长,为今天的财政困局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因为,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不再是实体经济,而是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更直接地说,就是在吃未来的发展潜力,吃子孙的钱。从表面看,都过得非常潇洒,实际上已经是危机四伏。到了今天,也就矛盾爆发、危机发生了。
而在这10年当中,各级财政所做的就是如何在被动买单中,推动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财政增长动力的枯竭,使本应可以更好利用的财政资源全部浪费在地方政府的政绩之中。一极是,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越来越多、高楼越来越多、鬼城越来越多,一极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差、实体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尤其是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自然,在金融危机面前,也就不堪一击了。为什么出台了那么多政策都没有难免使经济步入复苏轨道,就在于中小企业太难]太不容易了。
更为不解的是,在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困境、中小企业大批倒闭的情况下,地方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内在需求仍没有得到控制,仍在渴望财政收入能够高速增长。那么,寅吃卯粮、收过头税等现象也就不可避免。很多企业宁可把企业关掉,也不愿承担那么重税费负担。在这十年当中,财政已不是单纯的被动买单,而是扮演了扼杀实体经济的角色。
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财政要想从被动买单转向主动请客,首先要不再扼杀实体经济、扼杀经济,而应当真正依据职能来寒假财政任务,依据法律来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不再脱离经济发展规律,而不是竭泽而渔,置实体企业于死地。
首先,要把减税放在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在货币政策已经很难再有大的作为,或者无法再放开的情况下,能够放得更宽、做得更好的,只有财政政策了。而按照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减税当成为财政政策的首要手段,通过减税,刺激经济的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事实上,财政多几千亿,富不了,也未必能够多办多少事。眼下各级政府和财政的“三公”经费,要想省下千亿资金,并不是一件难事。就象中纪委日前所表示的,公款吃喝不降反升,就中心说明“三公”经费还是很有余地的。而几千亿资金对实体企业来说,可是救命资金,是可以让许多陷入困境的企业翻身的。如果能够把减税工作做好,也可以认为是财政的主动作为、主动请客。
其二,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财政到底还有多少未盘活的存量资金,外界并不知情,但是,从每年年底的突击花钱中,至少可以看出,财政存量资金还是很可观的。如何让这些资金多发挥一些作用,对财政主动请客也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它与政府、财政、部门的权力密不可分,能否打破权力蕃蓠,十分重要。否则,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也仅仅只能是一句口号。
第三,消化地方债务。地方债务不仅是政令的沉重负担,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隐患。很多地方将因为沉重的债务负担,使经济发展出现倒退。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使然。如何化解政府债务,必须成为各级政府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通过债务置换,将风险后移,确实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做法,但是,如何化解债务风险,则更为重要。由于地方政府仍没有放弃土地财政的思维,因此,如何从政策和制度上迫使地方政府不要继续扩大债务规模,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第四,强化预算约束。财政被动买单的持续,与预算约束的不力有关。因为,多数地方的预算形同虚设,政府领导一支笔、一次会、一个电话,就常常使预算被突破。如此,还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呢?如何按照新预算法强化预算的约束力,让预算不再成为摆设,需要人大立法解决。否则,难度很大。
总之,财政要想从被动买单转向主动请客,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财政部门能否放下权力意识、权力思维,也十分重要。(来源:观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