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企业导刊


农商行遭挤兑 民间借贷堵不如疏

发布日期:2014-04-24      来源:《企业导刊》
江苏射阳农商行最近很郁闷。堂堂一个正规银行,却被坊间疯传要倒闭,瞬间遭遇“挤兑潮”。
   一句简单的传言,能发酵成为挤兑风波,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当地民间借贷乱象丛生:几年来多次发生过民间担保公司、资金合作社老板跑路事件,把人们跑怕了。
   民间借贷自古有之,近年来问题尤其多。近几年,随着实体经济的利润降低,不少借高利贷的企业倒闭,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让老百姓血本无归。另一边,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不够,百姓辨别谣言的能力相对不足,人们的信任缺失更容易蔓延至正规银行。
   当前,民间借贷的监管是个大难题。首先,隐蔽性较强。在资金链没有断裂之前,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而一旦问题暴露,通常波及面很广。其次,多头管理也使得对这一问题的监管略显无序,比如打击非法集资办公室设在银监分局,而担保公司等超范围经营又属工商管理范围。
   不过,民间借贷之乱象,与其寄希望于加强监管,用“堵”的方式来解决,倒不如回归事件之本源,纠正资金错配造成的民间融资难,为民间高利贷滋生的土壤“断肥”。
   对于当前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和开放民营银行的改革,人们寄予厚望。
   长期以来,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不少银行贷款流向一些规模庞大,但是效率不高的企业和项目,而一些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反而处处喊渴,滋生了民间高息借贷。
   而当利率真正市场化之后,资金价格由市场供需直接决定,资金更有动力匹配到高效率、可承受高利率的项目当中。那个时候,企业融资需求更容易按照市场规则得以满足,对民间借贷的需求自然减弱,操作方式也将回归理性。
   射阳事件再次给我们提了个醒,应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强化市场之手,才能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拉动中国经济优化升级。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农村金融机构因大多规模较小,风险管理薄弱,发生类似于射阳农商行网点被挤兑事件概率较高。虽然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是农民,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有恐慌情绪,但监管层如果能强化监管,一些挤兑事件或可规避。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闫海峰:射阳农商行遭遇挤兑,虽说是因谣言而起的个案,但其实质是银行“声誉风险”带来的考验,对大银行而言,这种冲击的可能性就很低。国际经验显示,利率市场化势必会造成银行间的兼并重组,而兼并重组相当于“间接倒闭”。
   腾讯财经:射阳挤兑事件凸显出金融业的缺失,即中国仍没有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目前,银行存款只得到来自政府的隐性担保。从各国的经验来看,为了防止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一般都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广州日报》:其实谣言引发的挤兑并不可怕,信用“挤兑”才是银行的最大危机。可是,如今某些银行有滥用这种信用谋取一己之私的趋势,比如银行近年来“嫌贫爱富”,对中小储户的服务不到位。许多银行为了牟利,近年来推出的各种所谓的理财产品,却片面向客户鼓吹其高收益而忽略其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