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如何支撑中国梦
发布日期:2013-07-22 来源:作者:田立
“中国梦”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其根本的基础在于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与前行,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当今之经济该如何变革方能支撑未来之梦想呢?
中国经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1949年,我们用革命的方式聚集了国家的资源与财富,救中国于破败、贫穷和贫弱之中,逐步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国家自强之梦,是顺应历史的必然选择;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又运用市场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纠正和完善了计划经济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缺陷,实现了国家富强之梦。如今,当我们再次走到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哪里呢?笔者以为,应该是以价值杠杆撬动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国强民富之梦。
从微观层面讲强调的是公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以人为主体的权利和自由的价值的体现,也包括以生产单元为主体的企业的价值的实现;从宏观层面上看,则是以微观个体价值实现为基础的资源支配权的合理分配。当资源的规模效应和人的主观积极性都已开发到极致,有限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就是逻辑的必然。
过去经济学家们一直呼吁资源的配置效率,但始终不能触及具体的逻辑层面。金融学家们以资产定价为基础,提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逻辑,即以资产交易为平台广泛吸纳市场意见,以资产交易价格为基础确立公司市场地位,以公司市场地位为基准决定资源支配权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要得到保证,一是资产的准确定价,二是公司市场地位的体现。前者是市场意见的表达,后者则是对这种表达的尊重。无论哪一种,实现载体只有一个,就是资本市场。
关于我们的资本市场,有太多的抱怨、批评和诟病,这既反映了市场人士的忧虑,也反映出当前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因为这些问题和忧虑就否定资本市场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和价值,那显然既没有读懂中国梦的内在逻辑,也没有理解资本市场的本质机理,这对我们呼吁完善市场建设,乃至于理解并追逐中国梦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实际上,我们的资本市场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包括各种制度的完善和机制的建立,都在走向成熟。过去我们缺乏必要的做空机制,以至于资产定价体系始终处于无逻辑起点的尴尬境地,但我们陆续出台了股票期权交易、股指期货交易,尽管离真正意义上的做空机制还有距离,但毕竟是进步了。当然,这种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但差距折射的不是资本市场本身有没有价值的问题,而是市场制度还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完善它,而不是因为它不完善就根本否定它。
当前资本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缺少必要的“恶意抢购制度”,这和目前评论家们奔走呼吁的退市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实际上只给不良企业提供了一个出逃之路,但没有给优质企业以应有的市场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支配权转移。建立恶意抢购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企业地位的变化来变更资源的支配权,也就是让那些经过市场投票得到认可的企业有资格去“抢夺”得不到市场认可的劣质企业的资源支配权,这是当今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效率的必经之路,也是支撑那个上层建筑的最根本经济基础,而这条必经之路恰恰就存在且仅存于资本市场。
让资本市场承载中国梦不是哪一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我们回避不开的客观规律。如果说计划经济靠的是集中意志,改革开放靠的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中国梦想则要靠顶层设计,这就需要有识之士献计献策,从制度建设着手,来引导市场机制的实现,激励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夯实深化改革的基础。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谴责,更不是用狭隘的抱怨来否定一个市场对于梦想实现的作用。我想这也许应该是今后我们对于资本市场态度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