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境外投资步入高危期
发布日期:2012-07-26 来源:《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民企境外投资步入高危期
文/本刊记者 曾异香
今年1-5月,我国境外投资共对全球115个国家地区,1709家境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是285.2亿美元,同比增长40.2%,预计全年我国企业的境外投资还将出现较快的增长。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发生境外中资企业人员的安全事件近百起。这是从近期举办的由中国投资协会、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国际融资主办的“2012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上获悉的消息,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贸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已进入高发期。因而,民企在“走出去”时,不能不考虑如何将全球化思维贯彻于企业发展战略中;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的商业利益和企业对当地环境、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如何利用金融机构有效融资;如何利用好各国政府的引进外资政策等问题。
前不久,发改委等13部门出台鼓励和引导民企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可谓恰逢其时。这对于广大民营企业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危中寻机,在逆境中强身健体,进一步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走出去”的挑战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合作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走出去”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一方面“走出去”面临外部发展机遇不断增多。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获得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点等境外资产机会增加,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投入,有利于我国企业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进行资源和价值链整合,新兴经济体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多元化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与我国开展经贸合作的意愿增强,我国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走出去的基础日益巩固。
但是另一方面“走出去”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自身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在当前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全球投资保护主义日渐升温,外部压力和竞争加剧,中外文化和利益冲突日益凸显。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阻力加大,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人身财产安全面临的安全威胁不断加大,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及当地社会融合等成为急需解决的新任务,企业国际化人才矛盾日渐突出,市场研判和风险防范能力相对有限,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同时也面临自身成本优势减弱等负面因素的影响。
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石资明为此在论坛上说,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有重点、有步骤的实施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中的作用。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她提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指导“走出去”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坚持互利共盈,共同发展的原则,强化企业责任意识,促进双方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第二,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发挥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自主决策的主体作用,政府通过引导和服务,为企业创造外部发展条件。第三坚持市场和资源并重的原则。第四,坚持促进发展和风险防范监控的原则,保证“走出去”发展质量和水平,循序渐进,增强风险和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加强境外风险防范
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各类境外风险呈上升趋势,对我国对外投资合作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损失。
石资明表示,我国民企“走出去”目前面临两大风险,一是走出去的外部风险,包括安全风险,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六成,境外劳务人员近九成,基本集中在亚、非、拉地区,而这些地区许多国家存在战争、恐怖袭击、社会治安、民族及宗教冲突、法律缺失等严重安全风险,导致我们企业遭受较大人员经济损失,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共发生境外中资企业人员的安全事件近百起。二是政府风险,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企业境外投资加以限制,一些以保护就业和民族产业为名,对我国企业歧视。三是在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欧美经济增长短期内难以快速恢复,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我国企业开拓市场难度加大,利润增长空间受限,提高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成本。部分发展中国家政策稳定性较差。四是中外融合风险,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在文化融合面临不同程度的障碍。同时,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打破了当地利益集团原有格局,激战了他们市场,由此引发利益冲突。
另外一方面是“走出去”企业因为自身问题导致的风险。部分“走出去”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总体不高,国际化经验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外投资存在冲动的倾向,缺乏长远的运筹,以导致盲目决策,尤其是民企。一些企业存在项目前期研究不充分,盲从冲动,管理不善等问题。同时企业还面临信用违约,市场流动性,利率、汇率波动等外部风险。
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孔令龙也在论坛上表示,境外投资在政策导向上还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政府的宏观指导。要加强有关部门在境外投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积极沟通,推动境外投资与其他形式“走出去”良性互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投资环境;
境外投资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根据境外投资的形势发展需要,国家发改委着手修订《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管理办法》,为了规范和促进境外投资,为境外投资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在头的中的主体地位,今后还是要进一步简化政府核准程序。近期发改委准备选择一部分省市进行试点,要研究探索,进一步简化企业“走出去”的程序,推进境外投资的便利化;
境外投资的促进体系。推动建立境外投资的风险基金这方面,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加强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国内银行也要设立境外的一些分支机构,为我们已经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提供金融上的便利和良好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国内的保险机构作用,扩大承保规模,开发新险种,扩展业务范围,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要做好投向引导和综合服务,制订一些像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帮助企业了解在国外的经营环境,以及一些投资项目的信息;还要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