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企业导刊


外贸订单之厄

发布日期:2011-09-30      来源:《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外贸订单之厄
   
   策划/本刊记者 王勇
   
   进入到2011年初秋,美国经济滞涨迹象依然未能缓解,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却持续走高;而在国内,通胀压力之下银根不断收紧,用工成本高企。记者近日深入调查发现,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大量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多重经营挑战,很多看似老生常谈的问题已有着更深层次的演进,就连企业生存所必要的生产订单,也让一些中小企业避之不及,“后金融危机”时代仍不容人掉以轻心。
   
   订单变负担
   
   2011年,面对纷至沓来的外贸订单,众多出口企业却高兴不起来。
   调查发现,今年众多企业在承接订单的时候,显得格外犹豫且挑剔:只接短单不做长单,青睐中小规模的订单不愿做大订单,有些企业纵使采购商出高价也不愿多接订单……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美元持续走低,巨额资金受投机因素和避险因素驱使,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原料的涨幅都在20%-80%。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95%的企业表示,2011年的出口成本将会上升10%—20%。同时,接近45%的企业表示其利润将会下降,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3个百分点。各种成本将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得越来越小,1-7月,企业各类成本同比上升了10%左右,而同期生产产品出厂价格只上扬了6.2%。
   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调查,今年二季度,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跌到100以下,下滑到不景气区间;加上原材料、用工成本、资金成本、用地价格、人民币汇率等上涨带来的压力。尤其工业总产值在150万元以下的微小型企业,今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和经营利润增幅分别仅在1%和4.4%左右。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汇率乃是利润命脉所系。
   例如,一家外贸企业年销售额1000万美元,2011年1月1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6.62,1000万美元能兑换人民币6620万元;而按照9月1日的汇率1美元兑人民币6.38元来计算,1000万美元只能兑换人民币6380万元。8个月时间,所兑换到的人民币相差240万元,平均每月损失30万元。
   “今年很多玩具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初步统计大约同比减少了10%左右。”广州玩具和礼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铁表示,基于中国经济复苏迹象较为明显,外界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大,近期包括化纤、棉花、塑料、五金等玩具主要原材料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开始新一轮上涨行情。欧美失业率继续抑制消费需求,对玩具等非生活必需品需求疲软的态势也将继续。
   “即使有一些外贸大单我们也不敢接。因为要生存,我们已经接下了部分内销的订单,如果再接大的外贸单,根本无法完成。或者必须挤掉内销单。可是,外贸形势现在不稳定,人民币升值等压力也造成利润急剧下滑。”广州市花都美新玩具制品有限公司CEO卢永明说。
   事实上,订单下降并不是金融危机时的短时间现象,也不只存在于玩具行业。调查发现,在很多行业,珠三角企业眼下的订单状况都不容乐观。“订单今年不是很多,不比金融危机时候好多少。”东莞市伟邦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胜华表示,今年有几个因素影响,地震对日本订单冲击很大,人民币升值,棉花涨价,人工成本高,这些大气候都让客户不敢下大单、长单。
   广州玖龙鞋业贸易公司总经理陈鹏飞直言,今年订单比去年差很多,一季度下降了30%以上。一方面是因为欧洲尤其是俄罗斯市场经济未复苏,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厉害,一双鞋成本起码上升了10%-20%。“订单萎缩是最大问题,因为订单不足,今年一些鞋厂招工反而显得没那么难了。”陈鹏飞说。
   据了解,在外向度很高的珠三角,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洗礼之后,无论过往学科背景大异、接受教育程度高低有别,中小企业主们如今对国际大势都甚是敏感,汇率变动、大宗产品价格起伏,抑或日本地震、澳洲水灾、美国风灾对国际经济尤其是中国出口的影响,分析起来都是头头是道。这在一个侧面也表明,随着中国国内市场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小企业无疑将接受越来越多的来自内外两个市场的挑战。
   在同样外向度很高的江浙地区,订单也成为了不少中小企业避之不及的负担。
   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显示,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1/4多,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另外,之前中小企业介入很深的船舶制造业,也出现罕见的冰冻期。温州市经贸委监测,该市1 9家造船企业产值同比下降4.2%,亏损企业亏损额达2800多万元,同比增亏近800万元。值得关注的是,目前造船业产能只发挥三成左右,订单金额同比下降2%,一半左右的企业没有订单。 
   “比2008年还要艰难。”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章生认为。 
   浙江省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杨拥军透露,之前浙江有关企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一致认为市场需求还是好的,但鉴于成本上涨,企业利润已经很薄很薄,企业“做大还不如做小”。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发展规划指导处处长应云进说,目前中小企业困境主要受要素制约影响。应云进说:“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外需锐减、订单减少完全不同,这次浙江中小企业订单很多,但面临缺电、缺工等要素制约,成本上升致使利润下降。” 
   “大家都在撑。”一位老板说,不论内销外单,订单明显短缺,工厂普遍处于半开工亏损状态,即使开工充分也无多少利润。一部分中小企业接不到单,另一部分中小企业则是有单不敢接。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佛山市南海合兴袜业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启彬就无奈地表示,“有单不敢接,找不到工人做。现在的80后、90后要求高,我们很难管理,说实话,做实业做到现在真有些心灰意冷。”
   广东鞋业厂商会副会长、潮州市鞋业行业协会会长李锡宏也表示,“据统计,我国鞋类2011年上半年出口190.1亿美元,增长21.7%。主要的出口市场包括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但由于国际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涨,我们调查目前鞋企订单还是有,但就是不敢接大单。”
   “今年以来企业给工人涨薪幅度达15%-20%,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最头疼的是即使是提高工资,但仍有部分岗位的熟练工人不容易招到,有订单也不敢接。”在海珠经营一家中型服装厂的老板表示。
   而一位经营毛绒玩具的老板则表示:“现在原材料是海鲜价,人民币汇率又不断升值,接一个大单的周期起码要两到三个月,怎么保证能赢利?不赚钱的生意谁会做呢?”据广州玩具和礼品协会的摸底调查显示,目前有不少中小企业不敢接单,只能观望。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高给出口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在109届广交会采访期间,就有不少企业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是目前的最大挑战。参会企业表示,尽管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消化一部分,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出口企业议价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转嫁风险,一方面是原材料上涨过快影响企业的接单,造成有单不敢接、不愿接;另一方面也有企业抱怨一些年前接的订单还没做完已经亏损,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据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刘建军介绍,从广交会一期的成交情况来看,境外采购商虽下单踊跃,但中短单占89%,出口企业利润不高。刘建军分析,主要是因为考虑到美元持续贬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原材料与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企业融资难等影响,企业为免遭损失不敢接长单。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企业接的订单多为3个月内交货结算,对那些交货期较长的大单选择了“忍痛割爱”。
   
   祸因高成本
   
   订单变负担,是当前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究竟原因何在?从各个方面传出的信息看,其实也就是三个老大难的问题:一是原材料价格明显上升,二是用工难以及用工成本大幅度上升,三是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不断攀升。
   其实,这“三高”都不是新问题,只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又都不同程度再度凸现。比如,成本上升是各类型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在如今通胀率高企的大环境中,原材料以及工资成本上升之迅速,让企业着实有些吃不消。再如,融资难不仅一直是中国中小企业、也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如今偏紧的货币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就难上加难。
   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工信部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坦言,前5个月工业企业利润之所以能增长27.9%,主要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较好的那部分企业实现的。
   在通胀压力下,不断攀升的成本已经成为一个让企业 “头疼”的问题。 
   “去年至今,棉布价格已经上涨了50%,订单只要一接,肯定要亏损。”浙江一家服装厂总经理介绍。此外,他表示,用工费用还涨了30%至40%。 
   即便是在新能源领域,高成本同样也给企业带来困扰。中金公司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风电机组厂商金风科技目前深受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困扰,“除非金风能够找到应对措施,金风2011年至2013年的综合毛利率将大幅下滑至12.9%-12.3%。成本上涨将导致金风科技被迫提价,一旦提价就将丢掉较大的市场份额,引发销量大幅下跌”。 
   作为风电机组的核心原材料,钕铁硼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倍有余。受此影响,包括湘电股份在内,全国多家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停产。 
   目前企业生产成本升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物价上涨进一步加快,多种原材料价格涨幅激增;二是由于产业转型加速,普通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的薪酬增加;三是随着土地价格上涨,租用土地和厂房的费用明显提高。 
   高成本使中国企业在出口上遭遇了困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贡献率为负0.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为负0.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已连续4个月下滑。 
   交通银行的报告称,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全年贸易顺差将进一步收窄,从去年的1831亿美元降至今年的1200亿美元左右,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仍将进一步下降。 
   浙商证券研究所高级宏观研究员郭磊表示,自去年年中以来,中国经济已走出了大周期,一直处于小周期调整中。而未来通胀下来一些之后,经济的周期性会更清晰些。三季度末,经济和企业盈利可能会有见底迹象。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目前利率提高后,中小企业受影响很大,在福建、浙江和广东的部分企业有倒闭的现象。交通银行一份报告称,经济增速放缓或将延续至三季度。 
   “从上半年公布的宏观数据看,目前,尤其是中小企业主要面临信贷偏紧、外需走弱、通胀和人力成本上升三重压力,以CPI-PPI、PPI-PPIRM为代表的企业盈利指标目前处于2008年以来的第三个负值及下行区间。”郭磊说。 
   郭磊认为,在三季度后半段,通胀下行确立之后,情况就会好转;而预计政策在此之前会尤为强调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信贷支持,企业应该有效把握政策、利用政策。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捷表示,成本上涨包括多种情况。这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于通胀造成的。对这一部分影响,政府正在加大对通胀的治理,预计压力会逐步减轻。中小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要素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通胀之外的因素。这种成本上涨则是一种趋势,比如劳动者的报酬水平就应该上涨。这是一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也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必须经历的阵痛,要转型升级就必须主动迎接这种挑战。
   
   转型升级谋出路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难以及时消化经营成本上涨因素,不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朱宏任说。
   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资金紧张,转型升级自然是中小企业眼下想得最多的事情。然而企业转型需要资金投入、时间积累、市场保障,远非一日之功,这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不小的考验。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透露,从经营情况看,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但小微企业困难加剧。1-7月,在31万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为4万户,亏损面12.7%。
   各月亏损面总体变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亏损程度却在逐月加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1-2月的22.2%上升至1-6 月的41.6%,1-7月又进一步升至46.9%。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弱,面临困难更大。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约为6%,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及3%。
   对工信部公布的这一数据,不少中小企业主表示认同。
   “上下游共同挤压,是中小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经营出口服装业的周先生在广州开设营销点,而将工厂设在粤东地区。他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多种因素冲击着中小企业的利润率。首先是各种原材料和用工成本普遍都上涨了两三成,这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相当大。其次是人民币在升值,去年年底同美元比还是1∶6.6 左右,现在升到了1∶6.3 左右,很多订单在年初已经确定,短期生产影响不大,但新订单则减少了。成本大增,但竞争激烈,又不可能大幅提价。“我们做出口服装的,过去平均利润有12%-17%左右,现在跌到只有5%-6%。这虽然比工信部公布的总体数据要高些,但确实反映了不断下降的趋势。”
   转型并非轻而易举。从发展形态上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管理上相对落后;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依赖出口的外向型企业,在增长方式上也相对落后。
   中小企业转型需要从自身实际考虑,不应盲目转型。“因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支撑。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盲目转型,只能是死得更快。”周德文说。
   专家表示,当前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首要任务应该是找准定位,以务实的心态来求发展。可以采取横向联合的方式,改变低、小、散的现状,形成产业集群和行业集群,龙头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来整合行业;在具备了抗风险能力后,中小企业可以进一步在联合的基础上走向升级,打造自己的品牌。“事实证明,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不但没有‘冻死’反而凭借品牌优势找到了蛋糕,获得了发展。”周德文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也表示,从制成品、高新技术在总体出口中的占比等数据看,中国与德国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面对全球产业链新的分工模式,一个国家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提升关键不在产业的升级而在于生产价值环节的提升,因此我国企业要尽快实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资本技术或信息管理密集的高附加值环节的提升,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