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企业导刊


倒闭的真相

发布日期:2011-10-28
2011年的10月,中小企业似乎又迎来了一个寒冬……

  据悉,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比预想的要严重,今年以来,温州眼镜、打火机、锁具等40多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超过1/4。大批中小型企业倒闭,许多企业老板“跑路”,其中包括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乐清三旗集团等名企。

  而来自广东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广东省注册企业127.86万家,1-6月注销企业1.53万家,吊销企业3.26万家,注、吊销企业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加2.58万家,注、吊销企业占比同比增加1.83个百分点。其中,珠三角某市作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上半年该市累计关停企业261家。

  投资评论家曹仁超表示,中小企业面对的是原材料价格上升、工资下降以及资金压力。中小企业进入了淘汰赛阶段,这种情况在1980年起的香港也曾出现过,恐怕有部分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内地经济由此进入残酷的淘汰赛和兼并重组阶段。

   

  老板走佬

  “走佬”来源于粤语,粤语“走佬”的意思就是偷偷地走了,逃跑了,逃走了,潜逃了。“走佬”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责任。

  拥有10年历史的韩资玩具厂,曾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巨头塔吉特的供货商,素艺玩具在苏州的工厂负责人走佬,全国供货商从苏州赶来东莞讨债,不料东莞素艺玩具负责人7月13日也走佬,供货商们又马不停蹄,前往素艺位于东莞寮步的另外一家工厂,素艺儿童用品公司讨债。据粗略统计,苏州素艺拖欠债务1900万元,东莞素艺欠债1700万元左右,上50家甚为绝望的供货商们,顶着烈日站在工厂大门口讨债……

  负债20亿的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逃跑了!蓝天药房老总“跑路”了!年总产值10亿的温州东特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老板姜国元开溜了……浙江在线报道,据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仅2011年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走佬”。

  东莞和温州,两个中国经济崛起样本,这一次被一个并不“光鲜”的话题牵连在一起。

  一场企业“倒闭潮”传言首先将温州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之间,关于温州企业倒闭的各种传言铺天盖地袭来。之后,这场“倒闭潮”的话题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沿着东南海岸线一路蔓延,东莞随即也陷入到“倒闭潮”传言的漩涡中,并由此延伸出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倒闭潮”的疑虑……

  而有关部门的辟谣也来得很是及时。人保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中国未现中小企业“倒闭潮”,因为就业情况总体平稳;银监会官员认为,企业经营困难并非因为“贷款难”;东莞市副市长说,经营困难属实,“倒闭潮”是夸大;温州工商系统调查显示,没有出现企业集中倒闭的现象……

  浙江省银监局和温州银监分局此前出具了一份关于温州民企经营状况的调查,其中内容显示,江南皮革等3家企业倒闭,问题主要在于其自身,不具普遍性。

  这份调查显示,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企业主因欠巨额赌债外逃致使企业倒闭;波特曼咖啡企业主因经营不善出走造成相关门店停止经营;主营电线电缆的三旗集团则由于经营战线过长又遇内部变动陷入破产境地。

  不可否认,银根缩紧、企业融资难,成为浙江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压力。一份来自浙江省银监局的报告显示,今年浙江省(不含宁波)主要银行机构可用信贷规模较去年下降了12%,而民间“高利贷”利息一路高歌猛进。据温州市人民银行监测,一季度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单季上涨11.91%,比2010年第四季度涨幅高8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

  在珠三角地区,“接单无利润”影响了一些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深圳布吉一家专做外贸贴牌的企业负责人说,以往一年最多能加工几十万件服装,今年上半年的产量还不到5000件,“现在订单接多了不行,完全不接也不行。设备一旦停下来再重新启动,可能就不能用了。”

  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也在蔓延。温州市中小企业投资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温州目前有大约36万家中小企业,其中20%的企业处于半停工或停工状态。周德文认为,按现在趋势发展,明年春节过后可能会有40%的沿海中小企业停工或半停工。

  一些面临生存危机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转离主业。浙江省商务厅综合处对1700多家外贸企业的最新追访显示,约两成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占比不到20%,呈现“企业主营业务边缘化”现象。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在实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可能转向投资领域,从而损伤国民经济根基。

  实体经济不赚钱,民间信贷利润高,很多企业纷纷做起资金生意。“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一旦破灭,后果不堪设想。企业在投资上一定要谨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这样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千万不要借超出能力之外的高利贷。”叶航认为,如果企业的实体经济利润完全不足以支撑贷款的话,借高利贷,就是饮鸩止渴。这也是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破产的直接原因。

  调查发现,从企业规模来看,目前企业“生存危机”最为突出是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员工200人以下的规模以下中小企业,而多数融资和创新能力强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浙江省人大财经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说,今年1到5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3.7%,但利润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大集团。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说,广东省中小企业1-5月完成的增加值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而且增加值比全省的平均水平高出11%。张文献认为,这说明关停的大多是小企业、微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对总体产值影响并不大。

  根据了解,温州等地爆出不少企业主因为融资困难,出现负债跑路的情况后,包括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央行等多个部门分别派调研组进行了调研。这些调研组同时到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论是,凡是坚持主业不动摇的企业,并没有出现大的资金困难情况,甚至不少企业还有较大的净存款。出现巨大的债务问题的,往往与从事房地产炒作,以及非主业,并进行了大额民间融资等有关。上述出现困难的企业面不是很大,倒闭的企业仍远远低于新创立的企业,整体的企业总数仍在快速增加。导致企业出现问题并非国家调控所致。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宁愿选择目前的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否则资金压力将更大。真正导致目前企业资金困难的主因是物价上涨、劳动力等成本上升。

  据调查发现,按企业类型划分,四类企业当前的生存压力最大:其一是“原材料依赖型企业”,指原材料占产品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位于“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浙江乐清柳市的天银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立文说,今年以来推掉了30%的订单,这在开厂2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由于资金紧张,天银合金库存的原材料纯银从2吨降至200公斤,常常是今天用完明天再买。调查发现,五金、棉纺、家具等行业的受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这一问题。

  其二是“传统低利润制造企业”。企业普遍反映生存之难,在于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纷纷涨价,使原本就微薄的利润趋零。作为浙江省第一大传统产业的纺织企业正普遍面临这个问题。目前浙江纺织行业普遍利润仍在5%左右,加上贷款难迫使部分企业从民间融资,以温州当前最低的月息三分计算,一年的利率仍达到36%,是纺织业生产利润的7倍以上。利润低、利息高,令一些制造企业的正常运转难以为继。

  其三是“环保不合格企业”和“产能落后企业”。今年5月份浙江德清市发生血铅事件后,浙江省环保厅派出10个检查组对全省登记在册的所有273家蓄电池企业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其中213家企业被勒令停产整治。一些蓄电池企业受此影响,完不成产品订单,遭遇违约赔偿后面临经营困境。工信部7月公布的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共包含2200多家企业,其中涉及水泥、造纸行业面临被淘汰的企业数超过一千家,多数都是中小企业。

  第四类是“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企业”。据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当地打火机行业最高峰时有4000多家,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也有超过500家,而如今只剩约110家,仍安于打火机生产的企业又仅占其中的1/3。温州烟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等人表示,很多老板只是把企业作为一个融资平台,让企业勉强活着。

  一些传统行业盲目转投的新兴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危机。据统计,杭州市从事LED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从2000年的16家快速增长到2010年9月的179家,多了十余倍,但需求并未同步高速增长,产业过剩苗头开始显现。

   

  重重关卡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产业政策。高层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工业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产能扩张,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状况已难以持续。自此,我国进入了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

  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的珠三角、长三角自然成为了转型升级的先驱者。各种调研组开始奔赴这里进行调研。出口转内销、产业转移、创建自己品牌等问题都一一被列为主题先后进行探讨。

  不过,转型升级可不像原始积累那么容易。吃惯了快餐的中小企业显然对满汉全席不是太适应。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企业影响很大,面料、皮料价格上涨,一个普通的包成本要多出4-5元。虽然成本上升了,但是我们却不敢提价太多。企业的利润大大减少了,本来就微薄的利润变得越来越无法维持。”一家皮具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这位负责人面临的正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第一个难关——成本关。今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租金、资金等多项成本大幅上涨,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缺乏议价能力,无法通过定价转移成本,利润空间遭到压缩,处于亏损边缘。

  第二关则是用人关。人手不足,使得众多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某服装生产企业的经理张某说:“现在最难的问题就是工人流失严重,去年招的人员流失了三分之一。拥有服装生产技术的车间工人是企业的宝贝,他们能确保流水线生产作业顺畅无阻;一旦不熟悉的人来操作,一个环节出问题整条生产线都会瘫痪。现在很难招到熟练掌握生产技术的蓝领工人,去一次招聘会大多数时候一个人都招不到。”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贸型中小企业仍然受到“汇率关”的冲击。珠三角地区有许多外贸出口型中小企业,其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较低,仅占销售收入的3%-5%。如果以美元计价的销售收入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出现较大比例升值,企业将很难盈利甚至亏损。

  “原材料涨价对企业冲击比较大,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想提高出口价格。但是,欧洲的客户也因为市场不景气而想跟我们削减定额。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是不可能提起来的,只好自己消化。”上述服装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今年银行信贷增长有所放缓,社会流动性偏紧,企业面临“融资关”,融资成本上升。同时企业受成本上升、资金周转速度减缓等因素影响,融资需求明显增多,小企业资金供需矛盾加剧。

  此外,一些企业反映,地方税负偏重,“税负关”使企业难堪重负。广东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说,近年来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依然偏重,收费项目多达数十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说:“如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去征中小企业的税费,恐怕中小企业要死掉一大片。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的策略是逃税,如果对方不要发票我们就便宜一点出货。”

  受访的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危机是中小企业长期积弊的一次集中爆发,融资难、用工荒、资源紧缺、汇率升高等因素,导致迟迟难以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在高成本时代集中暴露出软肋。他们普遍认为,当前趋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长远发展有利,但需更注意宏观调控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避免“一刀切”的宏观调控伤及脆弱的中小企业。顺势淘汰落后产能、扶持优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有保有压。

  相关人士提出,淘汰哪些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希望政府部门明确态度并进行扶持指导。在拥有30多年制鞋史的浙江康奈集团,常务副总裁周津淼说,政府号召“退二进三”,但是例如是否支持发展皮革业,温州具有代表性的打火机行业是否要淘汰,企业感到迷茫,希望政府有明确的规划和表态,不支持继续发展的行业可以今早转行。

  其次,一些企业主认为,在限电等措施上也应区别对待,如果对单位能耗高低不一的中小企业施行同样的限电措施,则是在打击先进。浙江南艺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阿宽建议,政府不妨通过税收、产值等数值分析出企业的质量,对优质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再次,企业主们还表示,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很大程度上涨属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企业要经得起风浪就得摸爬滚打,但希望政府针对中小企业出台的扶持政策能进一步细化。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反映,政府的扶持措施让它们感觉“雷声大、雨点小”。

  此外,一些行业协会、企业负责人还表示,审查门槛严、审批环节多、办理时间长是扶持政策共有的“痼疾”。

   

  适者生存

  对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保育钧表示,不要用悲情主义去看待小企业的处境,目前的困境正是洗牌的好机会。

  “一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应该被淘汰。”保育钧称,对于应放手让其淘汰或伸手扶持的企业,政府部门要分清楚,如没有任何核心技术的来料加工,就该被淘汰,而拥有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要给予支持。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所谓的“倒闭潮”主要出现在温州和东莞,而且东莞的情况要更糟糕一些。而在温州,一些大的公司,比如正泰、德力西,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同样是民营企业聚集的江苏和福建,企业也没有受到大的冲击,相反欣欣向荣,这些企业的市场前景和扩张能力依然很突出。

  这不由让人想到了两年前出现的“民工荒”,“民工荒”也主要是出现在东莞和温州为代表的一些地方。不得不说,民工短缺和企业倒闭是有内在联系的。

  出现“民工荒”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对西部的倾斜,以及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基础设施建设海量投资,而且这些基础设施也集中在西部。农民工自然要权衡,他们更愿意在本地打工,除非到外地打工能得到更多的收入。东莞和温州的企业主要是承接国外订单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加价能力也很差。金融危机本来就出现了订单的萎缩,企业更没有能力来为员工增加福利,员工自然要流失。

  今年,我国的人均GDP要达到5000美元,这就意味这产业工人的年薪要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这样的薪资水平对应的绝不是流水线上简单劳都工。欢技工。或者说,原始的代工和贴牌模式已经很难再留住农民工了。富士康已经开始用机器人代替劳动力,但是东莞和温州的这些企业员工不到位,技术设备也没有升级,它们更不敢接订单。两头挤压之下,日子不好过也是必然的。

  而江苏和福建的企业多采用的是另一种发展模式。

  江苏花大力气引进了一批类似戴尔、宏碁这样的国际大型企业在当地设厂,这些企业在国内、国外都有销售,汇率波动和出口萎缩之后,可以着力填充内需的空白。此外,江苏还出现了一些有自己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比如太阳能、药业、数码行业。福建的高科技企业虽然不多,也主要是低层级的服装、鞋业,也做国外代工,但这些企业在几年前就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也自主地运作国内市场,所以有能力抵御国外市场萎缩的风险,也有能力通过更换设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员工的福利保障。

  如果说,几年前还是政府在主导和呼吁转型升级的话,这次的“倒闭潮”无异透露出这样的信号:市场已经开始接过政府的接力棒,开始逼迫企业的转型。企业要想日子好过一点,要么通过科技来提高在生产线上的议价能力,要么增强独立地进行市场运作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关注国内市场。在绝大多数行业,国内市场远还没有得到满足,这才是企业们转移经营方向的重点。

  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投融资研究部主任吴瑕也认为,中小企业出现倒闭,其中有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因,目前的困难形势只是加快了中小企业转型的速度。她建议,相关部门可选取一定数量企业调研,大概估算淘汰的落后产能。

  温州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负责人黄寿君认为,对于温州来说,中小企业的关停体现了产业升级的过程,宏观因素、产业自身发展的因素以及国内外的环境,都在倒逼着企业要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