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企业导刊


对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再思考

发布日期:2013-01-31      来源:《企业导刊》
把握规律性 富有创新性 体现实效性
   ——对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再思考
   
   
   文/张金亮
   
   近年来,随着非资源性产业、中小企业、富民工程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区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对我区中小企业发展规律性特点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和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规律性,富有创新性,体现实效性。
   对过去几年中小企业工作的总结和思考
   (一)对中小企业规律性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把握规律性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客观存在着有别于大型企业的特点。实践中我们感到最明显的带有规律性的特点有:
   一是地位重要,功能特殊。中小企业创造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在推动经济增长、开展技术创新、扩大城乡就业、促进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哪一类市场主体象中小企业一样,既关系经济问题,也关系社会问题,更关系政治问题。
   二是产权多元,民营为主。中小企业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而且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既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机制灵活、决策快的优势。中小企业99%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99%是中小企业,两者互为主体。
   三是量大面广,布局分散。从市场主体的数量比例看,截止2012年10月底,全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108.6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的95%。其中中小企业17.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从布局看,我区地域广阔,中小企业遍布各地,在三次产业都有分布。2011年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分中、小、微三类,涉及16个行业,不同行业的中、小、微型企业特征各异。
   四是个小体弱,抗风险能力低。中小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占绝大多数。2011年底,我区工业企业中大企业占0.12%,中型企业占0.51%,而小微型企业占99.37%。企业规模微小,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时处于劣势。同时,我区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居多,增长方式粗放,经营管理水平低,长期依赖低成本、低价格发展,不创新难以生存,要创新缺乏经济实力。每当遇到市场风险和大的政策调整,受冲击的首先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五是创办容易,稳固度低。随着创业环境的改善和准入门槛的降低,中小企业创办容易,同时又是最不稳固的群体,出生率、关闭率高,生命周期短、更替频繁,正所谓“生得快、长得快、死得快”。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平均生存期为2.9年。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在于企业产权重组活跃,企业关闭并不意味着企业家的消失,旧的企业关闭了,新的企业诞生了,从这一意义讲,企业更替也在促进企业家成长和实体经济发展。
   (二)全区中小企业工作目标和思路进一步清晰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我们不断探索总结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律和工作规律,找准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主要是淡化管理职能,强化引导、扶持、服务和协调职能,确立了“科学引导,重点扶持,优化环境,完善服务”16字工作方针。
   一是科学引导。紧紧抓住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难这个根本矛盾,将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集群化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不断出台鼓励政策,持续推进各类示范工程的实施,引导中小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重点扶持。面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有限的财政、行政、金融资源不可能实现全面覆盖。同时,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各异,类型多样,必须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我们把创新型、成长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十二五”期间,全区重点扶持1000户创新型成长型工业中小企业、500户生产性服务业中小企业、50个自治区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及100家自治区级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优化环境。大企业抓微观,小企业抓宏观。我们感到最大的“宏观”就是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既注重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更注重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特别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依靠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解决好中小企业所有的问题。我们紧紧依靠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秉承“牵头不当头,主角配角都是角”的理念,树立大局意识,发挥好协调与组织作用,积极探索和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四是完善服务。中小企业“小、散、弱”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发展中会遇到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我们把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中小企业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内容,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积聚资源,资源服务企业”的理念,坚持公益先行,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的机遇,加快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同时,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优质服务资源通过市场化机制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三)重点工作取得突破
   一是“三项示范工程”稳步推进。实施千户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10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做强做大,成为“小巨人”企业,引领和带动全区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以“创业带就业”工程,每年扶持创办2万户微型企业,带动就业10万人;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重点支持500户中小企业在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2011年至今,每年专项资金扶持300户工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提升管理水平,带动了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集群化发展。
   二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贯彻落实国发36号文件精神,2009年7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09〕66号),出台了20条扶持政策。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发14号文件精神,今年7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内政发〔2012〕88号),出台了59条具体的政策措施。我区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正由应急扶持、框架构建向稳定支持、完善体系转变。2011年通过开展全区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全区中小企业对政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政策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三是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规划制定了全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总体建设方案,并得到了国家批复和扶持。组建了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和10个产业集聚区共享平台正在建设之中。目前,已认定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个,自治区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56个,认定并扶持建设自治区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44个。创办了内蒙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电视频道、内蒙古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中国中小企业在线内蒙古网、《内蒙古中小企业》期刊,利用“一频一刊两网”扩大中小企业宣传,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位的便捷服务。
   四是融资服务创新力度加大。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多措并举,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搭建银、担、企对接平台,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培训和资金补助、免税政策扶持力度,累计免费培训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负责人400多人次,2010年以来为36家担保机构争取国家6116万元财政补贴支持。自治区中小企业局联合各金融机构在全区开展送“金融服务进旗县、进园区、进企业”活动, 以旗县(园区)的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注重实地考察和面对面交流,加强对接前的充分准备和对接后的跟踪服务,很好地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银企对接的成功率,正在成为我区银企对接的创新平台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底,共组织165家(次)金融机构,深入了66个旗县(园区),对接项目781个,考察企业290多户,促成协议贷款金额486.8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126.8亿元。
   五是主题年活动深入人心。按照“整体规划、提前部署、持续开展”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逐年开展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服务年、创新年、集群化发展年、质量效益年活动。每年突出一个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以鲜明的主题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主题年活动深入开展,以此为主线统筹推进中小企业各项工作。2011年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通过开展政策宣传月、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政策落实督查等一系列活动,切实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2年深入开展了中小企业服务年主题活动。以“服务企业、助力成长”为主题,以推进“3610”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三项示范工程”、落实完善“六项政策措施”,切实办好“十件实事”)为抓手,以服务促政策落实,以服务促环境优化,以服务促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是领导和工作力量不断加强。2010年,自治区成立了以政府分管主席为组长的、28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2010年6月自治区中小企业局正式成立,目前除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个别盟市外,大部分盟市组建了与自治区相对应的中小企业工作机构。
   (四)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不容忽视
   一是中小企业成长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地区或部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认识,中央和自治区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宣传和落实;涉企收费偏多偏重,企业负担仍然较重;行业垄断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准入条件偏高;政出多门,扶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合力没有有效形成。
   二是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任务重。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布局雷同现象突出;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多,产品附加值低,消化成本能力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专精特新”和集群化发展水平低。
   三是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机构数量少、能力弱,基础设施薄弱,服务网络不健全,企业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成为制约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和考核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单一,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只注重固定资产抵押的倾向;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担保品种单一;资本市场门槛过高,中小企业利用上市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融资困难。银企信息不对称,缺少有效的银企对接平台和融资服务体系;政府对商业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缺失。
   五是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自身建设亟待提高。中小企业工作机制、职能、手段、方式和队伍建设远不能完全适应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这些问题应引导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13年全区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和重点措施
   2013年,全区中小企业工作以深入开展“创新驱动成长,转型促进发展”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创新年活动为主线,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和集群化发展。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三项示范工程”
   大力实施千户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培育和扶持1000户创新型工业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引领与带动全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 大幅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该工程建议上升到党委、政府层面,作为“双百亿”工程的配套工程,研究制定专门的实施意见和推进方案,使之成为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
   继续实施以“创业带就业”工程。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扶持创办2万户微型企业,带动就业10万人。落实好内政发〔2012〕88号关于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执行国家规定上限的政策,充分地发挥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重要作用,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该工程由中小企业局与工商局、税务局、就业局联合制定实施方案加以推进,使之成为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抓手。
   继续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工程。重点支持500户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发展,培育一批服务企业的企业。该工程由中小企业局联合发改委、商务厅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加以推进,使之成为提升服务业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抓手。
   (二)重点建设“四大支撑体系”
   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自治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枢纽”平台建设步伐,推进14个盟市(计划单列市)“窗口”平台和10个产业集聚区共享平台建设,尽快建成全区统一的“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加大对国家和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引领和带动社会优质资源服务中小企业。到“十二五”末,以全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统筹和引领,以100家国家和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骨干,带动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基本建成服务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运用规范、方便快捷、社会影响力大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健全完善研发、检测、孵化等创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对接服务平台、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培育壮大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享研发平台;完善科研设施共享机制,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和大型仪器设备共用等服务。支持产业集群人才平台建设,组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在园区设立分院和实训基地。
   建立中小微型企业分类统计与监测分析体系。按照新的划型标准,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和信息管理制度,科学、准确、及时地掌握全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基本运行状况,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完善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服务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创新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和比重。综合运用免费培训、减免税收、奖励补助和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扶持方式,探索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进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平等互利合作,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资金、专业集聚优势,充分利用各种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等服务。推进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联合开展送金融服务进旗县、进园区、进企业“三进”活动,年内实现覆盖全区101个旗县区119个工业园区的目标。
   (三)重点培育建设10个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在全区评定的自治区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中,选择10个基础设施较完备、综合服务功能较强、产业特色明显、层次较高、孵化功能较强的创业基地,加大财政扶持、融资服务、用地指标优先、标准厂房租金补贴等扶持力度,作为全区重点培育建设的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引领和带动全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集群化发展。
   (四)积极开展“6项联手行动”
   开展走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宣传行动。联手广电等部门和各新闻媒体,开展走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宣传行动。创新内蒙古中小企业“一频一刊两网”服务形式和内容,促进形成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大胆创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开展“圆梦内蒙古”创业行动。联手劳动就业、工商、税务、教育等部门,开展“缘梦内蒙古”创业行动。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强化创业培训,深化创业服务,推进全民创业。
   开展中小企业“翔计划”行动。联手发改委、各电信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翔计划”行动。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开展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行动。联手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以及相关职业学院,把创业培训与岗位资格培训、企业招工与学院招生结合起来,开展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行动。
   开展中小企业品牌创建行动。联手工商等部门,开展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行动。加强中小企业品牌创建指导和服务,为中小企业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撑,对中小企业企业获得自治区和国家知名品牌给予奖励。
   开展中小企业普查行动。联手统计、工商等部门,抓住国家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契机,按照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开展全区中小企业普查行动,摸清全区中小企业底数。
   三、加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自身建设
   随着中小企业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各级党委政府对中小企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对中小企业工作的期望、要求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小企业工作的广度深度和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在不断增强,承担的责任、压力在日益加大。加强全区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自身建设,尽快缩小我们自身建设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显得越来越迫切。
   建议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快健全机构,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加大投入,加强基础建设;要重视和研究中小企业发展,千方百计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鼓励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拓展工作领域、突破工作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上,把更多热爱中小企业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工作能力的人才吸引到中小企业工作队伍中。要增强创新意识、开拓意识,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跟上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善于总结和把握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和工作规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良好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中小企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