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导刊》2010年第七期
发布日期:2010-07-06
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还不能丢
继富士康宣布再次上调工资66%之后,本田公司也抵挡不住罢工的冲击,宣布加薪33%,近日,全球发货量最大的电脑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科技公司也宣布计划年内将中国大陆地区雇员的工资水平,在1月份提高15%的基础上,再上调15%至20%,中国制造业的人工工资上涨就像三峡大坝漏了一个口子一样,水量越流越大,势不可挡,政府对罢工的态度似乎也不置可否,在不久的将来,广大的中小企业更无法抵挡住工资上涨的势头。
如果劳动力成本上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呢?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可以说是广大中小企业的主力军,这些企业自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风雨中飘摇,苦于国外经济的疲软、税负的过高、融资渠道的单一,真的是内忧外患啊。首先谈到税负的问题,税的本质是为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但是中国的税负过多来自于生产制造、交易环节,而且税负过重,33%的企业所得税、17%的增值税、3~20%的营业税,使得本来利润微薄的制造企业雪上加霜,而资源垄断、行政垄断、资产保有、遗产继承等税负却过轻或从未染指,使得富人财富占用成本过小,国家主要靠中间阶层交税来满足庞大的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
国家似乎一直在倡导中小企业转型,提高竞争力,解决靠劳动力吃饭的落后局面。但转型不是空谈,转型需要强大的教育、人才、税收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而目前中国的主要优势还是集中在偏低的劳动力成本上,让这些净利率只有5%的中小企业拿钱去搞研发,搞改革,从何谈起?
我国低成本制造优势千万不能丢!制造业承载着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任,丢失制造业成本优势等于弄丢我国农民工大量的饭碗,这将引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虽然我国的低成本制造一直被部分专家妖魔化成利润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但那毕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法宝之一,也是让欧美制造业发抖的东西。但很遗憾的是,这个法宝很快面临丢失的危险。制造业是就业中心,对中国异常重要。制造业适合我国目前劳动力的整体要求,制造业也是解决我国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不应该放弃低价劳动力的优势,目前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持续提高,国家可以适当引导产业圈向内陆转移,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上下游企业同时进行迁移,将制造业企业植根于广大地少人多地农村区域,合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沿海区域可以引导部分合适的企业进行转型,利用沿海区域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地理资源和经济资源,从而保障产业梯队发展,通过一小部分企业的转型成本逐渐探索成功的适合中国的产业发展思路,进而再实现内陆企业的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