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会长讲话 > 会长讲话

会长讲话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

发布日期:2019-09-23
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强国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李子彬
(2019年9月20日)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力,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如醍醐灌顶,西方大国纷纷开启再工业化进程。美国提出“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日本提出“工业价值链战略”。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5月提出“中国制造2025”,分三步走,到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支撑了我国大国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航天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等等,都需要制造业提供更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装备。
       目前,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全球制造业基本上形成四个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目前的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目前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要不足表现在: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设计水平低,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安全性、稳定性有待提升。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集中反映在制造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必须把改善制造业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一是制造业内部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设备、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依然依赖进口。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3.9%。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够。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14%,而全球研发投入前50的企业中,我国仅有华为公司一家上榜。三是传统制造业占我国制造业的比重约80%,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挣扎在生死线上,缺少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缺乏金融支持,缺乏各级政府的关爱与指导,成为阻碍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的一大难点和痛点。
 
二、努力建设现代化制造业强国
       党中央、国务院坚定地推进新型工业化。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产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第一步,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发展。按照计划,我国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智能制造转型,促进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测控装置、智能成套设备、数字化车间的发展。
       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科技研发体系,解决科技与产业之间“两张皮”的问题,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三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全球经济正加速向以融合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转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通用技术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是,着力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升级。
       五是,着力健全人才资源支撑体系。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在总量和结构上都难以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总量上看,新兴产业领域、跨学科前沿领域人才缺口大;从结构上看,创新型、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占比明显偏低,既懂制造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只有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高于35%。因此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新工科”和新型交叉学科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技能认证体系,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培育大国工匠。
       六是,努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特别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制造业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其突出。2013年—2017年我国中长期贷款余额中,制造业领域的占比从2013年的11.2%下滑至2017年的7.4%。当前制造业企业成本高、利润薄、税负重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尤其要切实落实制造业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对制造业的投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融资支持。持续深化改革,建设亲清新型政企关系,加强制造业领域的国企改革,切实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及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
 

【上一篇:】《论道》展望民营经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