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务实,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在2018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暨民企投融资洽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发布日期:2018-11-08
当前,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着中美经贸摩擦和国内经济去杠杆的双重压力,资金更加紧张,原材料涨价,税费负担重,急需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同时,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深刻影响,使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据有关部门发表的《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显示,中国只有7%的企业突破了业务转型困难,成为“创新领导者”。
一、找准“病”因,对症下药,针对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一,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首先还是要发挥银行的作用。目前我国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大约占70%左右。要从观念更新、制度创新上破解国有银行不愿意给民营企业贷款的思想障碍。党中央一直坚定不移贯彻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误解和偏差:“给国企贷款是安全的,给民企贷款在政治上有风险,宁可不作为,也不犯政治错误。”中央认为这种认识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问题是为什么在执行中存在这种误解?如何消除这种误解?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和制度建设上破解这一问题,实行尽职免责。在业绩考核上,把给小微企业贷款的业绩考核单独拿出来考核。另外,要优化大、小银行各自的功能,大银行主要给大企业贷款,小银行主要给小企业贷款,大银行作为小银行的“批发商”。给企业贷款1亿元和100万元花费的人力、时间是相同的,贷款100笔100万才是1亿元,而100笔贷款所需要的成本及风险要比单笔贷款1亿元大得多。所以,让工、农、中、建、交等大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几十万元,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经济、不合理的。小银行给小企业贷款是合理的,大银行批发资金给小银行,市场的这种划分是科学的。
二是加快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所谓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小微企业规模很小,利润不多,信用不足,又没有获得银行贷款的不动产抵押物,所以小微企业基本不具备从商业银行贷款的条件。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责任完全压在银行的肩上是不够合理的。必须构建层次清晰、扩容有序、功能分明的资本市场各个板块。形成资本市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良性循环。
应该建立标准清晰、审核透明的发审制度,尽早推出“注册制”。完善退出制度,形成标准合理、进出有序,该退则退的制度体系。改变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低迷不振的态势。
应该重新定位“创业板”,支持发展潜力好、技术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创新型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让创业板真正成为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
应该用创造性思维激活“新三板”,让更多制度创新落地新三板,提高流动性,让新三板真正成为创业投资发现价值、实现价值的重要平台。
应该大力支持创业投资行业,完善创业投资体系。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是科技型小企业初创期融资的主要渠道。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不具备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条件,这类企业经过三五年的风险投资支持,活下来进入成长期,才有可能获得银行贷款或者上“新三板”“创业板”融资。从这个意义讲,我国要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必须重视和切实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完善创业投资体系。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一样,支持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降低税率,避免重复纳税,激励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目前,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以民间资本为主,其“短线”的属性决定了其资金量有限,投资期限短,大多是三加二的方式。同时也决定目前阶段的中国创投机构更愿意投资于成熟期的企业和Pre-IPO项目。因此应当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作法,银行、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创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提高创业投资机构资金的“长线”比例,引导创业投资资金投资于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创新型企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使之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企业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的比例,大约各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我国的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的发育,尚处在初级阶段。应该明确责任单位,进行务实研究,尽快发展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第二,当机立断,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
我国企业的税费负担之重,在世界各国间比较处在前几位,这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所以要采取果断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首先,要降低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率。其次,工业企业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力量,其增值税率16%,所得税率25%,且又面临原材料涨价、资金更加紧张、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所以困难更大,建议国务院将工业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再降低1-2个百分点。早采取措施早见效,减税降费,政府还能收到一些税费,等到倒闭一大批企业再减税降费,就没用了。
第三,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营商环境。
世界银行关于各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中,中国排在六十多位。应当进一步深化改革,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切实改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
第四,小微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
面对复杂困难的经营环境,广大中小企业要度过难关、积蓄力量,再图发展。我建议:
一是企业要主动“瘦身”,去杠杆。前些日子我考察了一户企业,2017年末的总资产5000亿,有7个主导产业,负债率超过70%,年利润100亿左右。我建议该企业家,只保留国内市场份额排前十位的产业,卖掉另外三个产业。他有点不舍,说:“这三个产业现在还赚钱啊!”我说:“等到不赚钱时还卖得掉吗?卖掉这三个产业,所得到资金首先是还银行贷款,其次才是买进一些你保留的主导产业内的优质企业。办企业,安全是第一位的。企业不是做多大,而是能活多久,活下去,才能再发展。”一般说来,企业负债率降到20—30%,才够安全。
二是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因此必须加强研发。有的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有能力自己建立研发机构。有些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够强,没有能力自己建立研发机构。但是,无论是哪类企业都要主动和大学、研究机构合作搞研发,形成自主的核心知识产权,只有技术先进且能自主,企业才有生命力、竞争力,才能长治久安。
三是要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加大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改变家族式企业的弊端,改变粗放式经营,企业想要做强做大,必须实行规范管理。中小企业必须改掉做假账、偷漏税的坏毛病。
二、增信释疑,提振信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一年多社会上出现“国进民退”的议论,某些民营企业偏离主业过快扩张,资金流动性发生困难。据彭博社统计,上市公司投资人抵押股票大约4.18万亿元进行贷款,占中国股市总市值11%左右。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帮助这样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这本来是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反过来,现在一些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组,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民企积极参与国企混改,这也不是“国退民进”。这两种情况恰恰说明国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是件好事。个别媒体或者所谓的学者,妄议“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应当退出舞台。”这种说法往轻了说是无知、不负责任,往重了说是居心叵测、蛊惑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几次挺民企,为“国进民退”消毒。10月21日,他在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中表示:“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0月19日上午接受人民日报等三家媒体采访,回答了股市近期大幅度波动问题;对股市健康发展采取制度创新和改革政策等新的举措;回答了民营企业对落实基本经济制度面临的一些焦虑;回答了“国进民退”的议论;回答了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看法。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今后的重点是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韧性、创新力,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重点抓紧三件事。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高金融可及性,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二是深化国企改革,尤其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金融体系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要加快制度建设,发挥好资本市场的关键作用。
我国建立并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经过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曲折而艰苦的探索做出的决定,是党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广大民营企业家要相信党中央做出的决策,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九大,中央一直坚定地贯彻“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广大民营企业家要提振信心,加强核心知识产权的研发,不断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实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