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搅局的“鲶鱼”
发布日期:2013-07-22
互联网金融也是个时髦的词了。只要是和金融市场沾点边,随处可听人谈起“谢平说……”“马云说……”“刘强东说……”“马蔚华说……”“马明哲说……”“马化腾说……”。尽管大多数人,并不准确清楚其内涵和定义边界是什么。但要是说不出一两件与此相关的事情,都觉得远远落后于时代了。媒体上不断出现新闻: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金融公司技术形式互联网化。反正,无论如何,“互联网金融就是未来”。
有人将2012年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因为这一年的确发生了不少令传统金融震撼的事情,业内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比如在去年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确认将和腾讯的马化腾和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上海成立合资保险公司,探索互联网新金融道路。再比如,在去年11月11日淘宝网购节中,支付宝交易总额超过191亿元,笔数超过1亿笔。电商向金融渗透,在这一年更是阔步前行。11月,京东商城对外正式发布其首个金融服务类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12月,苏宁电器与子公司香港苏宁及关联方苏宁电器集团共同出资3亿元,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加上此前已经涉足小贷的阿里巴巴,目前已经有三大电商巨头在金融领域施展拳脚。
不管是电商推出金融服务产品,还是成立小贷公司,抑或节节攀升的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金融而言,都意味着本不平静的水中,突然杀出了几条左冲右突的鲶鱼。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传统银行业概莫能外。那么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究竟将会给金融业带来什么?
“颠覆论”无疑最引人深思。这一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新模式会颠覆传统金融形式。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就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他甚至表示,20年后,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可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广东省银监局副局长何晓军同样称,互联网金融撬动的是商业银行根本,如果互联网金融能够健康发展下去,可从根本上撼动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商业银行可能不复存在。
“融合论”在承认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认为二者将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不管是支付宝,还是阿里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公司,都不会取代传统银行的角色。高盛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马宁持此观点,他表示,互联网完全代替目前金融业模式过于理想化,因为并非所有人都会用电脑,而且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不能完美消除,计算机的数据不能完全替代人的行为,计算机的数据也不能完全预测整个经济的行为和金融行为。
无论如何,互联网金融以其强大的自身优势与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让业界高度关注。以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看,截至2012年9月份,阿里小贷已累计为13万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贷款规模超过26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2%,低于我国银行业0.95%的水平。其特点之一是不良率控制的很好,另外是效率很高,据称日均可以完成贷款近1万笔。这一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小贷模式,核心就在于阿里的大数据和信息流。如果有人说阿里金融的贷款成本还比较高,那么,新进入者京东则将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有报道称,供应商利用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获得融资的资金成本为每日0.019%,相当于7%的年化利率,远低于阿里小贷或同类银行贷款产品的年利率。如果再加上更快的放贷节奏,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产品供应商将有足够吸引力。
互联网金融的独特优势,对传统银行业将构成无形的压力。这就像传统零售百货一样,面对电子商务的挑战,销售增长的步伐已经停滞甚至后退,应对挑战的生存之道,除了积极拥抱,迅速转型以改变固有商业模式外,似乎别无他途。所有人都看得到,互联网企业正携带着数据及电子商务优势,深入支付结算和信贷这两项银行核心业务。传统银行业在经营模式转型过程中,当然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力量,既要抓住历史机遇,又要把握好风险管控。
大平台上的贷款业务
无论“三马”聚首亦或阿里小贷扩大客户面,都不是阿里巴巴作为电商跨界金融的首秀,阿里巴巴下设阿里金融已久,于三年前成立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阿里小贷公司”),目前已经为累计超过13万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超过260亿的贷款规模,0.72%的不良率,让业内人士深感其 “闷声发大财”。
然而阿里金融曾经表示,无意与银行抢蛋糕,只想做1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客户。
“阿里小贷公司目前面对的实际上是银行不愿意服务的客户群,所以这家公司的存在很有意义,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拿到银行牌照,也很有可能成为一家优秀的面向网络客户的专业化银行。”对于阿里巴巴做小贷,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实际上,如火如荼的小贷业务背后掩藏不住的是阿里巴巴的金融抱负和银行的些许不安。阿里小贷公司,对银行来说究竟是“自扫门前雪”,还是危机重重的“狼来了”?银行和电商似乎都应该对未来IT进军金融的大势及早准备。
网上做小贷其实并不新鲜,一种是像贷帮网这样,针对乡镇、农村的种植户、养殖户、小商户贷款,除了网上申请和审查,同时也会结合申请贷款的客户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另一种就是如阿里小贷公司般完全基于线上审查和控制,其服务对象也针对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的商户,“这种纯‘虚拟’放贷的模式,目前也许只有他们能做”,一位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金融部门总经理如此评价。
2010年6月,在阿里巴巴、复星、万向、银泰等股东的推动下,阿里小贷公司悄然面世,是全国范围内首家完全面向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
除了面对的客户是网络商户之外,阿里的小贷路径实际上与其他专注于做微贷的银行和小贷公司并没有太大区别:无需抵押,网商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贷款;网上申请,平均7个工作日能完成整个办理流程;按日计息、支取停用更方便。
那么,除此以外阿里小贷公司究竟是怎么做的呢?
根据客户来源的平台不同,两种贷款产品在阿里小贷公司并存,一种是B2C(商家对客户)平台,即为淘宝和天猫的客户提供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这种产品又叫做“淘宝小贷”,通常金额较小,最低的一笔贷款不过几百元,但它又是最解燃眉之急的贷款,审查快捷,通过后贷款会即时打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
另一种是为B2B(商业对商业)平台客户,即为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企业客户提供的信用贷款,即“阿里小贷”。对于这类客户,阿里小贷公司的门槛为5万元到100万元,期限一般为一年,为循环贷加固定贷的模式。
循环贷相对灵活,获取一定额度作为备用金,不取用不收利息,可随借随还,日利率在万分之六左右(年利率约合21.9%),用几天算几天,虽类似信用卡,但只算单利;而固定贷则更加便宜,获贷额度在获贷后一次性发放,日利率在万分之五左右(年利率约合18.25%),在贷款中,“固定贷”占比至少要达到20%,且额度不低于5万元。
在马云放出消息之前,阿里小贷面对的客户是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付费会员,工商注册地在上海、浙江省内(除温州)、江苏省,且注册时间满2年。据阿里巴巴统计数据,其中国站注册数量已经超过5000万,在阿里信用贷款已经开放的江浙沪区域,这一群体预估在千万级别。
而现在,这三地的阿里巴巴普通会员都将享受到贷款服务,不再有付费与否的限制。马云的一句话,让阿里巴巴平台上近千万小企业成为阿里金融的囊中之物,客户数量的急剧攀升可以预见。
阿里金融负责人王彤说,“以往阿里小贷仅针对付费会员开放,有风险控制的考量,如今面向普通会员开放,正因为阿里金融微贷技术的风控水平已经有所提升。”
对于阿里小贷公司的崛起,银行界反应不一,长于营销大客户的大银行似乎并未把这家小贷公司鲸吞小微市场的气象放在眼里,但是一些致力于微贷的中小银行及城商行却着实有些坐不住了。
2012年4月,民生银行、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牵头成立的“亚洲金融联盟”,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联合联盟成员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多元化的微贷业务,与新兴金融体分庭抗礼。
实际上,根据阿里巴巴平台调研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融资需求在50万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万以下的约占87.3%,而200万以下的融资需求则永远是传统金融的短板。
“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抢了银行的生意,其实由于微贷业务管理和风控的成本过高,本身就不符合银行的信贷客户定位,所以才会有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曾刚称,阿里巴巴100万的门槛决定了它目前与银行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绝对的谁替代谁,“所以我不一定很看好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却对阿里巴巴非常看好”。
但是阿里小贷公司毕竟不是银行,对银行来说,贷款只是其核心业务的一部分,银行的优势和特性在于还能吸收存款,以及提供其他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对于小贷公司最大的限制在于,向客户发放的贷款只能来源于股东的注册资本金,同时若公司在银行获得授信,央行规定不超过注册资本金50%的部分可以放贷,因此,无论每天成千上万的商户和个人消费者向支付宝输入多少资金,无论这些资金在支付宝的池子里趴了多久,理论上阿里巴巴都不能将这些钱用于发放贷款,否则就涉嫌非法集资。
目前,浙江和重庆两家阿里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到16亿元人民币,虽然可以比肩小型银行,但相较其平台上庞大的客户群,贷款资金的来源问题迟早会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王彤亦表示,除了资金问题,小额贷款公司自身也面临着较为沉重的税收等成本负担,“而非金融机构的身份,使得小额贷款在所享受政策等方面与金融机构有着天壤之别,发展前景上也更为模糊”。
P2P贷款的乱象
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必然会经历一个鱼龙混杂的时期。著名P2P网贷研究员叶隐闻书曾预言:21世纪互联网的第一个十年属于电子商务,而第二个十年则是互联网金融的时代。P2P网贷是一个“玩钱”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貌似零门槛的行业,众多金融门外汉甚至还没有来得急弄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新生事物,已经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思维冲动下一股脑儿地跳入P2P这个“金矿”……
2007年,国内第一个网贷平台在上海落地,2009年,红岭创投开始推出“本金保障”制度,打开了P2P网贷疯狂成长的“潘多拉”魔盒,P2P网贷开始了疯狂生长阶段,特别是从2012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一家网贷平台上线。这些平台,有出自正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的精英派,也有长期从事担保、典当的民间金融从业者,普通企业家和冒险者,规模从几万人到几人的“夫妻店”。
鱼龙混杂的时代,必然会江湖动荡。先是淘金贷诈骗,然后是优易贷跑路,接着是2012年3月众贷网倒闭——网贷界第一个倒闭的平台。然后是浙江绍兴的非诚勿扰贷因“客服门”事件发生严重的“挤兑”……乱象开始频出。
据《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下称“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可统计的P2P平台线上借款借款余额将近100亿元,投资人超过5万人,若加上尚未统计的P2P平台线下业务,其借贷余额和投资人数还将于此倍增。据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数据推测,所有线上与线下模式的P2P业务在2012年累计借贷规模在500-600亿之间。
自2006年开始,国内P2P借贷平台陆续出现并快速发展,统计显示,国内P2P借贷平台从2009年9家增长到2012年的110家,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已经至少有132家P2P借贷机构。
从地域分布上看,广东和浙江分别以29家和26家成为中国拥有P2P借贷公司最多的省份,所占比例分别为22%和20%,其余29%的P2P借贷公司零星分布在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地。分析称,从沿海地区逐步向内陆地区、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P2P借贷兴起的轨迹与传统电子商务的普及路线十分相似。
从金融市场现状和政策环境看,P2P借贷在中国存在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推动了小微经济的发展。中国“两多两难”问题突出(民间资本多,投资难;小微企业多,融资难),但基于支付手段如支付宝第三方支付手段非常成熟,中国的在线电子支付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在风险控制、贷后催收管理体系的积累,目前对于民间中介的法律环境相对较宽松等条件,中国P2P借贷市场目前获得高速发展,且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但这种新型金融模式,被资本追捧的同时,却因为其运作中的乱象重生而备受质疑,加强对人人贷公司的监管的呼声也越发密集。
一位不愿透明姓名的P2P从业者表示,目前不乏有人利用P2P网贷的高利率混水摸鱼。主要集中在三种情况:一、以旧还新,不少P2P网贷募集到的资金远多于其放贷出去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往往被平台负责人挪用到一些高风险的领域投资。二、企业自筹,即很多企业建P2P平台,然后将P2P平台作为自己企业经营的小金库。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全寄于一家企业的经营状态。三、庞氏骗局,这是性质最恶劣的,通过发假标来吸纳投资者的钱,并且一步步以新还旧……
“如今,部分的从业者、投资人都没弄清P2P真正的含义,这是造成乱象频发的原因之一。”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指出,P2P的完整概念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即:一、P2P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自从有货币以来这种借贷行为就出现,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P2P就是民间借贷行为;二、现在的P2P主要是利用了Web2.0点对点技术,实现多人对多人的信贷操作,为个人之间的信贷提供更加高效的平台;三、P2P提供的就是小额信贷服务,点对点金融就是分散风险的办法。
他表示,之所以出现乱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利用P2P这个概念,但并没有真正地去从事P2P业务。现在的机构并不完全是个人对个人,而是个人对企业,或者是企业对企业,只不过是在利用P2P的概念来炒作自己。
“目前整个行业出现三种变相:第一种是P2P平台(或者是平台的股东、高管)参与交易,这不是借贷双方的直接交易,而是平台内部人的居间交易;第二种是部分P2P公司并不是在利用Web2.0点对点技术做信贷,只是披着P2P的外衣,并没有使用分散个人信息风险的技术手段;第三种是现在P2P公司的金额越做越大,这已经超出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放大了借贷风险。这三方面都是偏离了P2P最初的概念。我并不否认金融创新的合理性,但是既然要创新,那么就应该开诚布公地告诉投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金融创新?没必要继续打着旗号来做其他业务,之前行业已有高层人士做了提醒,因为有部分企业的居间交易已涉嫌了非法集资。”白澄宇说。
谈及P2P行业问题频出的原因,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行业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监管难题,也不是政策问题,而是信誉危机。
据了解,成立一家P2P网贷公司几乎没有门槛,只需要拿到工商局营业执照,并在工信部备案即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教授黄震说:“目前P2P行业的总体上就是‘三有三无四集聚’:有需求、有供给、有中间服务;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资金积聚、技术积聚、人才积聚、风险积聚。”
黄震表示,如今也有很多P2P公司介入创新做理财产品,即使是正规金融系统也会推出不规范的理财产品,并引起很多的法律纠纷。那么,P2P行业更应该高度警惕做理财产品的风险,不要惹火烧身。
融道网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中心研究总监郑海阳说:“P2P网贷平台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风险,如果P2P不能很好地做好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分离,他们首要面临的风险就是国家政策;二是P2P自身经营模式的风险,P2P的模式是分散借贷,降低坏账的风险,如果风险控制手段不到位,坏账率一旦提高,风险也会提高;三是信用风险,使用什么信用审核使得借款人的违约风险降低。”
孵化普通人梦想的众筹
2009年上线的Kickstarter是全球众筹平台的开端,至今已拥有45815个成功项目,筹资超过2.14亿美元,参与投资的人超过297万人。在众筹平台上,每个人都可发起自己的项目,集众人的资金解决最初困难。
如今,这股“众筹”风潮正向国内吹来,虽还是徐徐微风,却也掀起阵阵涟漪,一个个众筹平台正以独特的方式走上舞台。目前,国内知名的众筹平台有早期的“点名时间”,还有以设计师创意为主的“觉jue.so”,以及垂直于音乐的“乐童音乐”等。
众筹平台上的项目大多是个人的行为,被选中筹资的项目可以是“我要完成一次旅行”、“我想制作一款腕表”、“我要制作个性海报”、“我要拍微电影”等。中国台湾的若涵就曾在众筹平台FlyingV上筹资达标,项目“纸雕:台湾百景上河图”,支持者能获得若涵手工设计的纸雕小卡片、明信片等作为回馈。
众筹平台就这样飞速发展,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众筹平台募资总额高达26.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81%。市调公司Massolution预测这个数字在2013年将达到51亿美元。
事实上,众筹平台为提案者提供的不仅仅只是资金。中国台湾FlyingV负责人曾在采访中表示,“我们花很多时间帮助提案者与投资者建立互信,针对每个专案的内容规划、营销方式、募资金额……提出我们的建议,但主导权全在提案者身上”。
当项目被选中,平台工作人员会与提案人建立联系,一直到整个项目完成,平台都会给予提案人协助。“工作人员分项目负责,一对一与提案人沟通”,国内众筹平台“觉jue.so”的创始人、投资人Ting介绍,提案人对项目执行没有足够经验,需要在平台团队的支持下完成必要的步骤。
“对项目进行宣传是平台需要做的”,Ting提到,制作宣传片的投入较高,且平台比个人掌握更多宣传渠道。此外,平台还能集中专家、网友的反馈意见,对市场作出预期,帮助提案人调整项目。
“在众筹平台上的支持者们,他们的付出不只是为了回馈,还有更多的情感因素”,Ting分析,基于对提案人的梦想的认同,支持者们“允许并接受部分的不完美”。曾在众筹网站支持过项目的网友陈小姐告诉记者,“当看到那个项目时,我很触动。那是我也曾想过的事,所以我愿意支持他,让他坚持下去”。
FlyingV的执行长Tim在鼓励提案人时也讲道,“你想做的事其实没有那么难”,“最棒的地方是,如今已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可以参考,你不需要单打独斗”。
“在挑选项目的时候,我们慎之又慎!”Ting在谈到“觉jue.so”对项目筛选时提到,项目是众筹平台的灵魂,而项目本身也需要有灵魂。
他分享了两个例子,其一,美国众筹平台上一位小女孩提案想去参加夏令营,结果筹资达标后该女孩的母亲却告诉大众这只是个玩笑。虽然按照众筹的规则资金最终被退回,但是众筹平台上的支持者们情感上已经受到伤害。其二,在国内某众筹平台上,提案人发起去泰国旅行的项目,回馈是泰国寄回的明信片,筹资成功了,于是后来一批批“投机者”都去该网站发起旅行项目,让平台运营者哭笑不得。
“这些都不利于众筹平台的持续发展”,Ting认为,众筹平台应该重视“延续性”。“只是筹资完成一场旅行,然后在旅游地寄明信片这样的项目,不会在我们平台出现”,他直接地说,这样意味着“觉jue.so”必然会失去一部分网友,“但坚守下限很重要,虽然我们最终都想大而美,但现在的小而美也不错”。据“觉jue.so”一年多调研数据显示,审核通过的项目数有109个,其中成功的项目56个,占比51.4%,在众筹平台中算较高的;目前还有48个项目已被预订。
项目创意会通过两种方式进入众筹平台的视线,一是由网站提交策划案;二是由工作人员主动寻找。“我们会严格审核项目,一开始被挑中的项目中九成是自己找来的,随着平台推广开来,后台提交的策划案越来越多,这一比例如今已持平”,Ting认为,挑选项目的重点仍然在设计者的创意。目前,“觉jue.so”的用户也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的白领阶层,而其中70%以上都是从事设计相关行业。
Ting介绍了在做的一项工作,促进不同领域的设计者跨界合作,比如陶瓷与插画的融合。“我们希望平台此后发展成社区”,他觉得设计者应以平台为起点进行可持续创作。在众筹平台得到第一笔资金资助后,设计者能将生活美学的创作延续下去,众筹的资金是他们艰难起步时的一股助力。
大战第三方支付
激战正酣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又新添了外资身影。
7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第六批获得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下称“支付牌照”)的27家公司。除意料中的北京新浪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付宝科技有限公司等互联网巨头旗下支付公司获批外,还出现了艾登瑞德(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索迪斯万通服务有限公司等具有外资背景的公司。
此前业内热议的PayPal(美国eBay旗下支付公司)并不在此轮获批名单中。自2011年5月央行首发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获牌机构已达250家。
支付牌照是指非金融机构向用户提供支付服务时,必须提前向央行申请的《支付业务许可证》。根据央行相关规定,申请人如果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如果是在省内从事支付业务,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
除了注册资本外,申请人还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包括公司必须在中国境内设立、有5名以上熟悉支付业务的高管、有符合要求的反洗钱措施等等。所获牌照企业涉及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等7大业务类型。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最初起始于网上支付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第三方支付的需求越来越多来自于各个企业和行业对金融产品的差异化需求。
快钱CEO关国光认为,各个行业和单一企业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它往往带来非常重的行业性特点。银行的服务是相对标准化的,企业要把它的需求接到银行上去,势必要做非常大量的调整性工作。而且它一家接到银行还不行,还要把它所有上下游的业务关系都接到一家银行上去,这极不现实。
钱袋宝执行董事孙江涛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