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500强窥中国企业危机
发布日期:2012-08-22 来源:《中国投资•企业导刊》 作者:张平
从世界500强窥中国企业危机
文/张平
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最近公布,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上榜公司数量比去年增加12家,达到73家。据了解,这一数字已经超过日本(68家),仅次于美国的132家。另外,中国台湾地区有6家企业上榜,成为除美国以外上榜公司数量最多的国家。所以《财富》杂志无不感叹地认为,只要中国经济能达到如政府预期的7.5%的增长目标,明年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肯定会继续增加。
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重重,且在入围门槛大幅提高的环境下,中国竟有79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榜企业这次着实为国争了光。值得仔细盘点的是,此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门槛比去年提高25亿美元,达到了220亿美元。又如,在今年榜单之上,虽然中石油、中石化仍在英国石油巨头之下,但从营业收入来看,中石化去年收入达到了3752.14亿美元,距英国石油公司的3864.63美元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我们发现中国的上榜企业在不断增多的同时,埋藏着三大隐患,如果这些问题不根本解决,恐怕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难以改变,届时中国经济将无法走向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首先,中国上榜企业“大而不强”,而且还很虚弱。我们看到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绝大部分来自石油、金融等垄断企业,与日美来自制药、软件、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企业差距太大。不客气点讲,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只能算是大企业,而不能算是实力强大的企业。从表面上看中石化有赶超英国石油巨头的能力,但是论效率、论经营管理水平、论人均创利水平,差距就明显拉大了。显然中国的上榜企业的质量还远不及日美企业。
不仅如此,2011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高明华曾提交报告指出,“国企的资产扩张和账面利润主要来自于税收、信贷、资源等隐性补贴。”2011年到2008年这三项补贴总计高达6万亿元,而同期国企的利润总和只有4.9万亿元。换而言之,这8年里国企创造的利润为负值。虽说这一计算方法,对当下的国企有些苛刻,但毋庸置疑,目前国企利润的丰厚,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高度市场垄断和政策的红利。像这样虚胖浮肿的国有企业即使上了《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也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
再者,与以往榜单清一色被国企尽占风头不同,今年也有5家内地民企业上榜,但是这实在少得可怜。这说明我国除了垄断行业之外,其他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中没有多少民企真正可以脱颖而出。总体来说,央企仍是“一统江山”,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现在看来,民企弱,国企强,实体经济弱,虚拟经济强这种畸型的经济结构,对于遏制我国当前经济下滑极为不利。虽然2005年和2010年政府先后出台了新旧“36条”,包括各部委陆续出台的实施细则,但更多的仍停留在红头文件中。唯有更高效率的民企获得大发展,大批量的跨入世界500强,才能证明我国经济转型宣告成功,到那时,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500强。
最后,更深层次来看,中国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公司大多属于能源、银行、汽车、电力等行业,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全球一共18家上榜上司中,中国企业就占了一半,为中国企业入榜最为集中的一个行业。这显示了我国产业结构仍处于原始、初级阶段,科技含量不高。也难怪有学者戏谑称:“与世界500强相比,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我们卖力气,他们卖知识;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我们卖资源,他们卖文化;我们人赚钱,他们钱赚钱。”此言不谬,且入木三分。当前中国已经到了产业结构必须转型的关键阶段,希望有朝一日有更多的中国高新科技企业或拥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的中国企业能够上榜。
虽然今年中国企业在进入世界500强方面有所突破,上榜企业家数超过了日本,但是目前这些上榜的企业还存在虚胖浮肿、民企少国企多、产业结构失衡等诸多弊病。中国的经济当前正在转变发展方式,由原来的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提高”,而中国跨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的质量也应该有所提高,只有明年有更多效率高的中国民营企业跨入500强,中国经济转型就算成功。如果明年上榜企业还是以今年这样结构出现,那中国经济的衰退将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