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但能否“走出去”还要取决于企业持续的创新。
总部位于新疆昌吉市的特变电工(9.660, 0.00, 0.00%)股份有限公司(600089.SH,下称“特变电工”)副总裁马新日前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当今国际市场,企业“走出去”并非因行业产能过剩而想到向外输出产品,而是掌握产业核心竞争力,掌握制定产品技术标准的输出能力来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做的是输出标准和服务。
推动中国标准向世界输出
如今已居变压器年产量世界第一位的特变电工,正在实现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升级,推动了中国标准向世界的输出。
上世纪末,特变电工单机产品陆续出口到美国、俄罗斯等地区。到2003年,特变电工与苏丹签订了输变电总承包合同,成功实现从单机出口到成套项目总承包的转变。
马新对第一财经表示,在“装备世界”方面,依托在绿色节能输变电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已为美国、俄罗斯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绿色环保、智能科技、可靠高效的能源装备和系统集成服务。公司先后参与几十个国家的电力规划、电源、电网建设,为其提供了从勘测到设计、施工、安装、调试,到培训、运营、维护一体化的交钥匙工程及系统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特变电工先后参与和制定了中国乃至世界行业标准100多项,而该公司绿色节能输变电技术又是全球领先,在国外承担输变电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时,一般都会注明使用中国标准。
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对媒体表示,“特变电工输出的技术标准,受到了中亚、南亚地区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赞誉。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这些标准。”他认为,标准相通,服务就会相通;服务相通,合作也会更加顺畅。
由于特变电工的“走出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以改善电力基础设施,有些国家甚至因此告别了停电缺电的困难。比如,在塔吉克斯坦,正是由于特变电工为其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中国企业在当地备受尊重。
“走出去”的理由
格鲁吉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其地处亚欧交界的特殊位置,再加上其鼓励投资的优惠税收政策,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企业,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凌集团”)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投资额达到10亿美元,成为格鲁吉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华凌集团“走出去”之前,是一家于1988年成立的新疆本土民营企业。其最负盛名的是位于乌鲁木齐中心城区的华凌综合市场,这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综合类商品市场。
2007年,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获得了每年8.8万立方米木材20年的采伐权。格国多山,国土面积80%为山地,因此森林资源丰富,而当地的榉木又是生产家具的上等木材。华凌集团将砍伐的榉木部分就地加工成板材和欧式家具,部分销售给周边土耳其、沙特、伊朗等国。
华凌集团总经理张军对第一财经表示,当时企业“走出去”是试探性的。在跟当地人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当地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要素,比如政府廉洁办事效率高,劳动力素质高且价格有竞争力,这表明未来格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此以外,格鲁吉亚还具有经济自由化程度高,行政许可事项少,货币自由兑换,进出口商品均免关税、无配额限制等政策,有着连接欧亚市场的优越地理位置。
不过,他也称,企业“走出去”是希望在格鲁吉亚做可以辐射亚洲、欧洲两个市场的综合类商品市场。从2009年开始,华凌集团先后在格鲁吉亚建设了两个木材加工厂,取得了多金属矿、石材矿、石灰岩矿等资源类项目的勘探开发权。
2009年,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库塔伊西市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的“自由工业园区”。所谓“自由工业园区”,是在此园区注册的公司可以免于缴税。允许建设这样的园区,对格鲁吉亚而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同时刺激出口。
目前,格鲁吉亚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贸易逆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格对外贸易额119.66亿美元。其中,出口21.14亿美元,同比下降4%,进口98.52亿美元,同比增长27%。贸易逆差达到77.38亿美元,占格外贸总额的65%。
虽然格鲁吉亚人口非常少,腹地小,但是能够辐射周边广大的欧亚地区,有相当的市场潜力。因此入驻自由工业园区的企业本身所经营的产业均为外向型,能够带动出口。当然这也有赖于格鲁吉亚议会专门通过,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予以确认的多项贸易优惠政策。
目前,华凌集团已在格鲁吉亚全境投入了近6亿美元的资金,有多个在建和已经建成的重大项目,除了库塔伊西市自由工业园区外,还有在第比利斯占地达到7000亩的华凌国际经济特区,这一项目是格鲁吉亚政府授权华凌集团进行经营的。经济特区中包括被称为“华凌青奥村”的华凌第比利斯海新城,定位为格鲁吉亚及环黑海区域建筑面积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类批发零售市场的“第比利斯海商贸广场”等。
为了振兴国民经济,格鲁吉亚迫切希望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借助其贯通欧亚两大洲、连接俄罗斯和中东的地理优势,成为全球的贸易和制造中心。
2012年9月,华凌集团完成了对格鲁吉亚巴赛斯(Basis)银行90%股权的收购。巴赛斯银行是一家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注册的商业银行,主要从事存贷款、担保、结算及证券交易业务,是格鲁吉亚少数几家盈利的商业银行之一。巴赛斯银行原股东包括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及个人。
张军称,通过控股巴赛斯银行,华凌集团既有经营格局增添了金融板块,有利于公司实现投资多元化。而且华凌集团今后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在格鲁吉亚的产业,拥有一家自己控股的当地银行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格鲁吉亚不是外汇管制国,外汇进出自由,那么通过控股巴赛斯银行,不仅有利于华凌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而且还能满足国内商户海外短期资金需求。
2014年底完成剩余股份的交割,华凌集团成为该家银行100%的股权持有者。通过不断增资扩股,拓展业务,逐步提高其净资产和盈利能力,在格鲁吉亚银行业的排名,从收购前的第11名上升到第8名。
尽管银行在当地并非垄断部门,但是作为民营企业的华凌集团此举仍然开了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控股国外银行的先河。张军称,中国进入当地银行业,恰恰是作为第三方,以平衡当地其他国家的力量。
尊重当地的法律和文化
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为更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商机。今年5月13日,中国与格鲁吉亚签署自贸协定,未来双方将抓紧履行国内程序,力争于2017年年底或2018年年初,使协定生效实施。
结合企业“走出去”十年来的经验,张军称,企业对外投资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跟风。而且投资一定要真诚,实实在在,不能浮夸。企业“走出去”要想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人民和政府,达到共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扎根当地,获得认可。
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道强表示,到国外投资的企业,必须要尊重当地的法律和文化习惯,还要树立属地化理念,认识到在当地投资的企业就是当地的企业,要设法融入到当地人的社会生活中,让员工们有自我认同感、有主人翁意识。
陈道强曾受一个塔吉克斯坦籍员工的邀请去参加其婚礼。因为在当地员工看来,中国人而且还是公司的老总,能够去参加他的婚礼,是一件非常体面的事情。在婚礼上,他感受到该员工全家的欢乐,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现场的氛围特别温馨。他认为,中国企业要推倒由语言障碍而构筑的无形之墙,需要倡导属地化管理,融入当地社会。
新疆中泰新建新丝路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焦天义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企业要想成功“走出去”,要充分考虑企业投资能够给当地带来的就业、收入,而且还要尊重他们的风俗文化,要倡导属地化管理,主动融入当地社会。
张军称,最初在格鲁吉亚建设的工业园区、经济特区,在当地完全是空白,更别说制定法律、出台政策。只要发展就肯定会遭遇到各种困难,遇到问题就友好协商,以真诚来打动人家。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当地赢得尊重,除了员工素质高以外,很重要的是,公司的投资为其解决了他们非常看重的就业问题。比如,根据华凌集团与格鲁吉亚政府所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库塔伊西市华凌工业园区中,至少75%的员工须为格鲁吉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