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日期:2016-04-05 来源:导刊社
工匠精神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史上头一回。由此也引发很多讨论。很多人感慨中国没有工匠精神,但也有不少论者引经据典,以为不用言必称德日,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中国古已有之,虽然今天缺失了。
现在的中国需要工匠精神,这是基本共识。曾经在德国学习和工作多年的科技部部长万钢将工匠精神概括为敬业精神,有评论指出其核心是专业主义,追求极致。也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基于个体或团队协作的精益求精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欲求工匠精神,首先要拥有匠心,这是不可动摇的执着一念。正如歌者李宗盛所说,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
要说的是,工匠精神绝不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工匠精神有着对任何一个环节的力求完美,也不乏大胆突破传统窠臼的创新与探索。工匠精神很多时候意味着毫不犹豫地否定自己,但其终极目标仍然是,以更合理精到的工艺技术实现对更精致产品与服务的追求。所以万钢说,创新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
我们的确可以翻检出历史中工匠精神闪耀的那些时刻,不过毋庸讳言,在很多领域,工匠精神已经缺失了很久,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工匠精神就像一点点微弱的火苗,经不起任何一阵轻风的吹袭。当我们呼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时,我们应该花更多的心血培育让这种工匠精神能够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还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分和阳光。
因为工匠精神绝非一个人的修炼。或者说,一个浮躁的社会不可能对工匠精神给予太多的关注,有工匠精神的人,也会成为少数派,并且他们很难获得与其付出成正比的回报——包括物质财富和社会尊重等精神层面的反馈。如果大众更多地艳羡于那些可能凭借着一时的小聪明甚至因为打通了某些关节而获得看起来很美的所谓成功,如果人们膜拜那些走捷径的人,孜孜不倦于寻找一夜暴富的风口,我们很难想象,还有多少人会把工匠精神作为信念,执着于某个产品和工艺的精益求精。
想到了投资银行家蔡洪平情不自禁的发问。看到那么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冲着零售消费——买便宜货、求方便等,他问,我们花了多少心思,用网络的技术和方便和各种手段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在工业革命4.0上和欧洲先发国家的差距,他又问,我们有没有人在阿尔卑斯山脉里面下着大雪,静静地做一个小的零部件,一辈子做了两百件?
这需要匠心。匠心来自恒心,有恒产者有恒心。工匠精神并非不问前程和结果。即使我们说,那些追求工匠精神的人并不在意聚光灯下的喧嚣,其实他们总是耐得住寂寞甚至怕成为追逐的目标,即使如此,只有让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同,让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产品和服务占领市场,让这样的创新者和企业家成为人群中的尊者,工匠精神才会成为这个社会的标准和潮流。
让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赢,让追求工匠精神的企业成为商业世界的主角,让我们的生活因匠心之选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经济观察报社论,原载于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