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企业导刊


拯救中国制造业,必须从中小企业做起

发布日期:2016-03-24      来源:导刊社     作者:郎咸平


书名:《拯救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理论实践案例》
作者:郎咸平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2015年10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用政府税收减法,换取‘双创’新动能加法。” 当天会议确定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决定在全国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分所得税试点政策,助理创业创新。李克强说,在当前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国务院出台这两项政策,既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持续发力,也表明新一届政府推进结构调整的坚定信心。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连续出台针对小微企业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现在又推出两项促进创新创业、直接有效推动结构调整的措施。这既是为了“利当前”,保持当前经济平稳增长,也是为了“惠长远”,推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李克强总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部署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与我新出版的《拯救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理论实践案例》一书中所谈到的,拯救中国制造业,必须从中小企业做起的想法不谋而合。    

  中国的中小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们的数量占到所有中国企业的99%,创造了中国60% 的GDP。同样,在创新方面,我们的中小企业仍是不容小视的群体。我们有65% 的专利、75% 的发明创造和80% 的新产品都来自于中小企业。然而,我们的中小企业却深陷困境。我始终认为,要想拯救中国制造业,必须从基础做起,要想发展“中国制造2025”,必须帮助我们的中小企业先走出2015 的困境。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德国和美国学习.为拯救制造业,德国和美国政府都实行了为企业提供贷款、减轻税负、大力发展新能源等一系列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实质性策略。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他们的努力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事实证明,拯救中国制造业,我们必须从基础做起,必须要全力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当前困境。改革开放以来的30 多年间,中国制造经历了奇迹般的崛起和辉煌,多种工业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然而,辉煌之下,却潜伏着深重危机:中国制造始终在“6+1”产业链的低价值端徘徊,产业链整合困难重重,产业升级毫无建树;受到要素成本上升、营商环境恶化、低端产业转移东南亚、高端产业回流欧美四大危机围堵,中国制造丢了立身之本;德国的工业4.0 计划与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来势汹汹,掀起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制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制造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从世界制造强国的经验来看,要振兴一国制造业,从来不是单靠企业自身努力就可以办到的,而是必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政府从政策、税收、资金、人才、研发、法治环境等全方位对制造业进行战略支持的结果。值得欣慰的是,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出台了一系列实质性支持政策。2015 年上半年,国务院更是公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其中的很多政策思路,都和我多年呼吁的制造强国理念不谋而合。我相信,如果政府能真正把这些政策和规划落到实处,如果中国的制造企业能克服自身短视目光,迎难而上,那么工业4.0 对我们来说就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中国制造实现二次腾飞的最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