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打造东北国际经济合作圈 沿边开放催生城市新格局
发布日期:2013-12-18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证券记者获悉,随着辽宁沿海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和哈大齐城市群的推进以及东北东部经济带的发展,东北地区新一轮城市群格局日渐显现。未来东北沿边口岸自由贸易园区试点的开展以及东北国际经济合作圈建设,将助推新型城镇化加速。
城市群新格局浮现
目前,东北最主要的城市群包括辽宁沿海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和哈大齐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等城市;辽宁沿海城市群以大连为中心,随着沿海经济带的建设而凸显出的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包括长春及周边的吉林、辽源、松源、四平等城市,是长吉区域发展的核心腹地;哈大齐城市群包括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等城市,是黑龙江省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研究员王劲松表示,从整个东北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吉林省着力构建的中部城市群有着重要地位,从横向上可与图们江地区衔接,增强对东北亚区域的辐射力,从纵向上可与哈大齐城市群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相接,形成一个纵贯东北的核心经济发展带。“四大城市群人口约占东北三省总人口的40%左右,生产总值占总量的70%,形成一条纵贯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的核心经济带。”
除四大城市群外,跨省区经济带的发展值得关注。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东北四省区合作,进一步推进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北三省的实质性合作,支持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
东北东部经济带涵盖了东北东部边境的牡丹江、延边、丹东等12个市(州)。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城市建立了区域合作圆桌会议机制,并在区域内广泛开展产业等各方面合作,可视为潜在城市群。
随着新一轮东北振兴规划的开启,东北城市群发展的新格局逐渐浮出水面。辽宁省将逐步构建以中部城市群为主体,以沿海城镇带、辽西北城镇带为两翼的全省现代城镇网络新格局。吉林省将推动中部城市群发展,加快长吉一体化进程,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黑龙江省将完善城市规划,打造“一圈、一带、一群”城市发展新格局。以哈尔滨市区为中心,双城、肇东等6个卫星城为支撑,哈绥、哈大等6条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构建1小时哈尔滨大都市圈,成为带动全省区域整体发展的核心区。以哈尔滨为龙头,齐齐哈尔、大庆和牡丹江为两翼,以绥满高速公路、铁路为中心轴,以产业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建成我国重要的制造加工、特色旅游、物流会展中心,形成带中隆起、侧翼联动、功能完善、国际知名的哈大齐牡城市带。以牡丹江和佳木斯为两极,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为支撑,构建功能明晰、组合有序、产业互补,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在东北具有标志性的东部城市群。
专家表示,随着东北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群之间将进一步实现交叉和融合,增强区域集聚效应,从而加速东北区域一体化进程。
打造东北国际经济合作圈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王化江近日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把扩大东北开放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建设中心城市通达沿边地区的交通设施,推进互联互通,加强口岸建设,提升东北外贸规模水平,尤其是大宗贸易发展。
在国家发改委9月公布《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之后,商务部10月份对东北沿边地区进行了调研。业内人士预计,下一步国家将加快辽宁、吉林两省的沿边开发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获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选择东北地区一批沿边口岸开展自由贸易园区试点。增强沿边城市产业提升作用,扩大进出口规模,特别是推进大宗贸易发展,提升出口产品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基础。
除了加快沿边城市开放开发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东北地区正在打造东北国际经济合作圈,助推东北地区开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该经济合作圈,以珲春、绥芬河、满洲里为东西窗口,以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城市为腹地支撑,建设面向东北亚的陆港联运出海大通道,加强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建设北部沿边境江(河)经济合作带,构建东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平台,形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基础设施建设需先行
业内人士认为,从东北地区来看,不论推进城镇化还是扩大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先行一步。基础设施建设应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合作对接、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开放保障能力。
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加强村镇发展建设规划编制,把国有农场、林场、牧场管理局和场部所在地建设纳入城镇规划体系统筹规划。其次,加强建制村内部道路(含机耕道)和田间机耕道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沼气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垦区危房改造,鼓励边境地区小型农居点可持续就地发展,加大兴边富民行动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力度。
业内人士表示,打通交通“大动脉”将成为东北地区城市群建设的首要任务,东北地区交通提速几无悬念。早在2007年出台的《东北振兴规划》中,就提出完善东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运输通道和主要枢纽为建设重点,加强公路网络和对外通道建设;重点建设同江至大连、东北东部通道、黑河至北京等六条通道。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吉林省还将加快高速铁路建设,以哈大、珲乌“大十字”高速铁路轴为主干,建成布局合理、联结顺畅、高水平高等级的铁路网,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的目标。黑龙江省将建设公路工程31项4100公里、交工高速公路1800公里,加快推进铁路、民航、航运等方面工程和项目建设。
建设物流集散地 强化产业支撑
珲春:打造东北重要增长极
作为我国唯一地处中俄朝交界的边境城市,珲春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发开放的重要平台。根据国家发改委将扩大东北开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的要求,未来该地区城镇化重点将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培育边境区域性出口加工和先进制造业,将珲春发展成东北重要增长极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桥头堡。
完善基建 建设物流集散地
国家去年批复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基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珲春提出将继续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与东北亚商贸物流基地、进口资源转化基地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延伸俄朝毗邻地区港口功能,积极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力争到2015年口岸过货量超过500万吨。
据珲春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珲春市在加快建设国际合作示范区,未来两年,珲春市示范区建设将驶入快车道,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商贸物流蓬勃发展,跨境合作模式初步建立,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4亿元。
在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珲春将针对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需要,继续加快建设吉林—图们—珲春铁路、珲春市区至边境口岸高等级公路,加快推进珲春—东宁铁路前期工作,实施圈河口岸、珲春口岸、珲春铁路口岸换装站等基础设施扩能改造,进一步完善道路、供水、供热、供电等设施,全面提升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功能;改造圈河口岸至罗津港公路,支持改扩建罗津港和扎鲁比诺港,新建圈河—元汀口岸跨境桥,打造交通顺畅的国际化窗口。
深化区域合作 强化产业支撑
依托于中俄珲春口岸、中俄珲春铁路口岸、中朝圈河口岸、中朝沙坨子公路口岸,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先后批设了珲春出口加工区和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通过这些园区打造能源矿产、多边科技合作创新、汽车零部件加工、生物制药、木制品精细加工等八大产业基地。
近年来,珲春着重引进的是出口加工型企业。今年珲春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30个,总投资775亿元,当年计划到位资金128亿元。目前投资30亿元的紫金矿业多金属综合回收加工项目、投资20亿元的韩国浦项物流园区项目及投资30亿元的中国城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30亿元的东北亚国际边贸物流集散配送中心项目主体封顶。
据珲春市政府介绍,下一步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开放型现代经济体系。一方面是能源矿产,引进俄、朝煤炭,谋划发展煤化工、褐煤腊项目,培育煤炭产业集群;引进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谋划建设大型乙烯项目,延伸下游加工,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引进俄、朝铁矿,谋划建设精品钢加工项目和金、铜、钨等产品深加工,培育矿产加工业集群。另一方面是出口加工。引进日、韩汽车零部件,发展汽车组装工业,建设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承接日、韩及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高档纺织服装、日用化学品、农副海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为突破方向,建设轻工产业集群。
政策助力东北现代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相关政策为东北现代农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该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有可为”,粮食生产、种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等行业及相关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机会。
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实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专家指出,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为东北现代农业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氛围,包括加大补贴及投入、推动强农惠农资金发放,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费用补贴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等,这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据了解,2010年12月,发改委和农业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 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亿吨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业内人士表示,东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将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几个方面实现,因此,粮食生产、种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等行业的发展“大有可为”,相关的农业上市公司将受益。
作为东北农业领域上市公司的代表,北大荒将较大程度地受益于东北现代农业的发展。由于北大荒近年来推行多元化战略,在缺乏有效监督且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子公司纷纷陷入巨亏,导致公司整体利润在2012年陷入亏损。今年以来,北大荒逐渐剥离旗下亏损工业资产,管理层也于近期换届完毕。中投证券分析师指出,预计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公司的租金收入也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稳定增长,公司农业部分收入确定性较高,但在拥有土地资源、原料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如何做大做强主业,乃至延伸产业链值得关注。
种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作为东北唯一一家种业上市公司,万向德农也引起诸多关注。不过,由于当前玉米种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导致市场甩货行为严重,万向德农主力品种郑单958销售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份额被挤占,业绩大幅下滑。为回避经营品种过于单一带来的风险,公司正逐步强化新品种的研发和储备。信达证券分析师预计,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将助推公司业绩增长,挽回郑单958等品种失去的市场份额。
獐子岛主要从事海珍品育苗、养殖、加工与销售等业务,公司此前曾预计201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0%以内,主要是由于虾夷扇贝亩产水平延续恢复性增长。申银万国分析师认为,主营产品底播虾夷扇贝亩产回升是獐子岛明年核心看点,预计明年公司捕捞海域中2010年前确权的高产海域占比回升,促使亩产回升至约60公斤/亩,同比增长33.3%;海域扩增战略落地,逐渐迎来成果收获期,未来三年公司可捕捞海域面积持续扩增,预计明年捕捞海域约为1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