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城镇化未来3年需25万亿 钱哪儿来成难题
发布日期:2013-12-16
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明确了今后推进城镇化所需要完成的6项主要任务。同时,会议还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据悉有关部门将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昨日(12月15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工作会议透露,此前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讨论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其修改的重任已经交给了发改委。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将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
渠道融资多元化
城镇化发展方向确定后,所需要的钱从哪儿来?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儿,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3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量意味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中央提出的城镇化任务中就包含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根据中央安排,今后将会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过去,城镇化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以至于长期以来各地地方债务问题不断,城市负债率一时间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本次会议明确提出来要控制债务风险。债务很多是地方政府借来用于基础设施,因为基础设施几乎全部靠地方政府来做,而地方政府的能力又有限,如此怎能实现可持续呢?”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只有多元才可持续。
在业内专家看来,所谓多元化,意思就是一些项目由政府掏钱,比如基础设施建设,而更多的资金来源是要通过社会、尤其是民间资本来筹集。所谓可持续,就是指资金投入后,必须能够实现可持续,业内专家认为没有可持续会造成很多后遗症,这也不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来的要求。
完善地方税体系
对于政府而言,城镇化资金的来源无非是税收收入,所以城镇化进程中税种体系的完善就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中央这次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安排,今后将会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要给城镇化建设解决一点税免,房产税、资源税给地方,地方才有钱干这个事。”戴相龙在解读城镇化相关政策时这样表示。
在他看来,财政融资的渠道包括发行建设债券等。不过当前地方政府负债率过高,他认为,可以等将来有条件时再发行城市建设债券,所以当前通过减免税费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易鹏表示,在城镇化过程中资金来源问题可以有两点创新之处,一是未来可能发市政债,二是给地方政府培养新的税源。
在他看来,未来城市用地会越来越紧张,所以必须要采取更严格的土地管制,更集约的土地用地指标,也是因为地方的土地产业政策已经难以为继,必须给地方政府找一个扎扎实实的税源。
在扩大税源方面其实已经开始行动,有关房产税的征收已经被提上日程,财政部长楼继伟表示,加快房产税立法和改革步伐,减少房产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费,清费立税,增加房产保有环节的税收。
在易鹏看来,为了减少对土地财政依赖,地方政府很有可能建立地方性的财税体系,比如房产税,就有可能成为地方政府未来资金的来源。
整体规划即将实施
昨日发改委召开的会议显示,上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讨论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其修改重任已经交给了发改委。徐绍史称,将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发布实施。
除此之外,其他的配套设施还有配套规划也是发改委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比如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在发改委的工作会议上,徐绍史再次强调了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下一步,对于城镇化而言,发改委将会展开试点示范工作,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
同时,城镇化基础设施完善工作也一并开展,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
同时,发改委工作会议还表示将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加强价格监管,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价格检查,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套开”,也充分体现出城镇化在未来经济增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多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从会议公报来看,我国城镇化的核心在人的城镇化,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落脚点便是户籍制度改革。而未来城市群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还将成为城镇化的主战场。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在具体操作上,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城镇化的道路,让农民转化为市民,享受平等的社保等公共服务,能有效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而我国的“半城镇化”问题成为解决这一现象的直接落脚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但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左右。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新近发布的 《中国收入分配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接近两亿的流动人口,这部分人口的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受到户籍制度的严重限制。报告称,改革户籍制度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措施。
在实施办法上,不同形态城市有很大区别。会议要求,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此外,会议还明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办法,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
构建“两横三纵”格局
此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各类城市城镇化路径,与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的表述有所不同。
后者的表述是:“要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
这与大城市病的负面影响蔓延有关,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曾不讳言地称,北京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但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出现了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参与城镇化会议筹备的一位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具体内容是农村户籍人口减少,增加城市户籍人口,未来的主战场将是中小城市。
会议表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所谓 “两横三纵”,即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主要的城市群地区为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上述专家称,片面发展大城市的结果便是摊大饼式的发展,而城市群的思路则是形成区位优势既有差异又可以互补的中小城市集合,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有机的特大城市”。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表示,建立“两横三纵”的发展格局后,伴随交通沿线的城市圈将相应建设完善,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可以往西部转移,在产业转移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圈将慢慢形成,而城市圈的发展将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让大城市的发展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中央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分析人士指出,生态城市建设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领域,智能、绿色、低碳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城镇化将给市政管网、园林、环保等方面带来投资机会。
市政环保领域将受益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业内人士指出,新型城镇化将以增强城市承载力、建设绿色城市为主,将激发园林、市政环保、轨道交通、装饰、建材等主题投资行情。中信证券(行情,问诊)分析师表示,投资者短期可关注“两横三纵”城市群布局下的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扩容带来的投资领域机会。一方面,一线城市深度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态文明重要性提升,环保基建投资和绿化园林的投入会加大。另一方面,通过市政建设和投资抬升二线城市的人口负载能力,投资增速较高的区域涉及城市管网、轨道交通等建设。
中金公司认为,城市建设精细化将逐步拉开序幕,城市管网建设、污水及垃圾处理、生态园林、道路交通四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空间广阔,相关管道建材、节能环保、特种设备及园林绿化企业将显著受益。
东北证券(行情,问诊)分析师表示,“根据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瑟姆发现并提出的‘纳瑟姆曲线’理论,一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以50%为分界线,上半期侧重量的扩张,城镇基建投资快速上升,下半期侧重质的发展,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装修装饰、园林绿化等行业会有较大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2%,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园林绿化、装修装饰等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利好管材园林公司
分析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力推动城市管网建设,未来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将使得地下管网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高潮期。
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尚不足50%。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1年到2015年全国将建设城镇污水管网15.9万公里,其中1/3补充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网。环保部数据显示,“十二五”管网方面的投资超过3000亿元,年均600亿元。
分析认为,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未来几年埋地排水管行业增速将持续提升。随着新城镇化推进,政府完善规划步伐有望加快,山西、山东大水网、西部大开发、滇中饮水项目等多个地区的项目陆续落实概率均有所提升,利好给水排水管道企业。
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也为园林绿化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广发证券(行情,问诊)分析师认为,近年来我国的园林工程及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迅速,但园林行业的发展在时间上较为滞后,目前享有较高的毛利率、净利率,行业竞争格局也未定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使得纳川股份(行情,问诊)、龙泉股份(行情,问诊)、伟星新材(行情,问诊)、棕榈园林(行情,问诊)、普邦园林(行情,问诊)等园林绿化公司迎来新一波发展良机。
城镇化指标层层下达、层层加码,有“城”无“市”摊大饼,重“地”轻“人”……城镇化发展中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将被“纠偏”。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新要求。
纠偏1
不能层层加码
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干部片面地认为城镇化就是大征地、大拆迁、造新城。一些市县甚至不切实际地提出五年内人口翻番,面积增加几十平方公里,城镇化异化为“市长工程”,拼速度、拼规模、拼政绩。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明确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推进城镇化,要注意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推进城镇化必须按规律行事,关键是要用好市场‘无形之手’并管好政府‘有形之手’,防止一些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GDP和政绩。”
纠偏2
保障农民利益
一些干部坦承,搞城镇化就是为了解决城市扩张和用地不足,难免缺乏对农民利益的保障。这种“重地轻人”的取向催生了“扛着锄头住楼房、阳台上面把猪养”的现象,也导致了新市民变游民的伪城镇化。
会议要求,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思全认为,这是对此前一些地方“只要地不要人”做法的否定。城镇化要加大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改革力度,缩小城乡社保鸿沟。
纠偏3
不能变“鬼城”
一些地方把城镇化重点放在扩大城市规模、新增城市人口方面,认为大广场搞起来了,道路搞宽了就是城镇化。导致“空城”、“鬼城”频现,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会议要求,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城镇化不是摊大饼。”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遴杰说,“盘活城镇建设用地中低效的存量用地,关键是增值的收益如何在政府和原来的使用者间分配。政府现在该换一种思路,让原来的使用者主动参与盘活过程,分享增值收益。”
纠偏4
不要“千城一面”
近年来,一些地方热衷于扩城拓市,小城市要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变成特大城市,建设风格上青睐高楼大厦,盲目贪大求洋,造成“千城一面”。
会议提出,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要传统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
“城镇化一定要差异化发展。”安徽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宋直刚说,“‘高大上’是城镇化,‘小而精”也是城镇化。今后的城镇化恰恰是要在有条件的地方返璞归真,尊重地域文化、做大本土特色。”
纠偏5
小城镇机会多
“堵城”“雾都”……城市和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使得一些城市患上“大城市综合征”;人才流失、资源短缺、发展缓慢却成为许多小城镇“成长的烦恼”。
会议提出,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人们的观念也要纠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莘说,“做强小城镇更符合现阶段我国实际发展需要。随着户籍制度微调,在大城市普遍‘超载’的情况下,中小城镇的机遇反而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