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出来了,经济增速下行趋势明显,近日参加“2014长江金融高峰论坛”时,很多人讲,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论断是有根据的,但是要继续释放改革的红利。 当前企业总体上信心不足,利润下降,中小企业极度困难,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微利区间运行,还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在亏损中坚持。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采取比较强有力的解决措施,首先应该是政府减税减费。 中国企业税费负担很重,很多企业忙了一年,把工资发掉,上缴国家税收和银行利息,剩者寥寥。企业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是刚性的,这种情况下,初次分配,也就是国家的收入、企业的收入和个人的收入之间应该进行调整。其中,个人收入必须要保证,企业就必须要有付出,把更多的利润分配给员工,但是这应该是在政府减税减费的基础上,所以企业必须要减税费。但是又面临一个问题,现在财政收入严重缩水,要给企业减税政府难度也很大,仍然是一个老问题,就是说在减税减费的问题上必须要释放改革红利。因此,减税减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政府的改革上,在财政收入增长不快的情况下,必然要从政府的自身改革做起,否则也是一句空话。 这几年,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一直得到国务院各部门、社会各界的政策支持,但实际情况没有多大改善。很多民营企业借到年息12%、15%的贷款就很满足,很多企业被逼转到影子银行搞信托。 广大的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是我们社会就业的主体,我们80%以上的员工属于这个群体,如果这个群体的经济效益不好,那经济的基础就不好,经济的基础不好,金融就不会好,你的辉煌只是暂时的,最终肯定会出现大的问题。衡量金融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金融的改革能不能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能不能够使大量的中小企业日子好过。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金融改革其实就是空话。 第二,金融改革推进的速度要加快。金融改革现在很多人讲了,金融这个事情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很多不懂金融的人一听到金融要出现风险就吓得直抖,这样造成中国金融改革滞后,可以讲严重滞后,金融真的那么可怕吗? 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固然要加强,但是绝不能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名义来阻碍和拖延金融改革。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十几年前就已经成立,截至目前运行良好。关于民营银行的设立问题,市场呼吁了很多年,政策层面终于有呼应,但只可以搞5家,1家1家的试点,而且还有很多条件。 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已经等不及了。五年批一个两个,能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的问题吗?所以一定要加快改革红利的释放,打破一些陈规旧序。中国有数万家企业,其中不少企业已经跻身世界500强,银行业这些年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金融人才,民营银行也是请有专业资质的人来管理,民营银行也要遵守银监会和国家有关规定,民营银行不是傻子,他的风险控制更强,国有银行出了问题可以跳槽,民营银行的资本出了问题就跳楼,所以他的风险意识绝对不比你差。 释放改革红利,不能只是嘴上讲,再这么讲三五年,经济就真的要沉寂下去了。现在已经时不我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