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资源争夺惨烈,中国企业将面临强力阻击
发布日期:2011-01-20
进入2011年,纽约市场油价再次逼近每桶90美元,金价也一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这些表现或许正预示着一个新的大潮的来临:2011年,更惨烈的全球资源争夺战难以避免,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可能面临欧美政府和企业巨头的强有力的阻击。
美国高盛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就认为,在过去几年,正是由于欧美国家因国际金融危机无暇他顾,导致中国在海外资源项目连连得手;但随着欧美经济的复苏,他们势必将加强与中国的争夺,中国的资源供应将遭到挤压。
欧美无暇他顾,又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内因来看,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对石油、铁矿等资源项目需求不振,更多关注于消化已有的库存;从外因来看,相比于西方企业资金紧张,中国大企业资金充裕,背后更有国家财力的支持,这也是中国海外资源性投资能攻城略地的一重要原因。
但2011年将很可能是全球资源争夺战的一个新的分水岭———争夺战将由前几年的“温和”转为“惨烈”。围绕着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各方可能互不相让,甚至调动各种资源展开激烈的对攻战。
必须提起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外汇储备雄厚,中国企业进取心强,但西方企业有更多的并购经验,更在一些主要市场都占有先机乃至处于垄断地位。其卷土重来,威力惊人。高盛集团大宗商品研究部门负责人杰夫瑞·卡瑞日前就断言,展望2011年,“故事的主角将不再是中国,而是美国和欧洲”,基于西方的挤压,中国在全球资源市场的份额将出现萎缩。
萎缩的同时,则是资源价格的暴涨。一些中国经济极度缺乏且国际市场供应相对紧张的大宗商品价格,比如石油、铜、棉花29075,-215.00,-0.73%、大豆4479,41.00,0.92%、铂等,价格将会出现上涨。以石油为例,按照高盛的报告,原油价格在未来六个月内升至每桶100美元,在未来一年内,油价很可能还会突破每桶110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油价的高企无疑将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新的考验。
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些大宗商品价格将加剧中国的“输入性通胀”,使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复杂化;通胀进而又会影响到中国的民生,削弱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考虑到中国事实上已进入加息周期,而欧美仍普遍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剪刀差将使得中国处于更不利的竞争地位。
在过去的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是许多人关注的新闻,一些西方媒体更进而预测中国何时能够超越美国称世界老大。在这种被赞美的情绪中,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冷静。比如,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就认为,预测中国经济超越美国,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国的资源的来源是畅通的,或者世界的资源是无穷的,但随着一些资源的减少、价格的暴涨,中国是否真能渡过这个难关呢?
2010年在资源领域还有一件与中国相关的大事,那就是中国开始整顿稀土开采和出口,后者就引起欧美日的强烈反弹,外界称之为“稀土战”。但从中国的角度看,这其实都是太晚的决定。稀土是战略资源,中国以世界30%的稀土资源,却提供了90%多的世界需求,而且,中国当前储量只够中国15-20年的需求。这还是中国整顿自家的资源,如果换作中国开拓稀缺的海外战略资源,可想而知会引起多大的争议!
“稀土战”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资源争夺战的复杂性。中国海外资源性投资的“黄金期”或许已经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更加激烈的争夺战,中国能否杀出一条血路,能否保障中国稳定的资源供给,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考验着中国的外交智慧和企业“走出去”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