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两难致近半数PE关门 政策“紧箍咒”趋紧
发布日期:2012-10-30
2012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PE面临着募资难和退出难两大挑战。虽然据中国全年经济数据的发布还有一段时间,但就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下滑导致PE市场整体的募资数量同比下降了60.3%,金额同比下降了77%。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PE/VC行业成功募集资金数量高达503只,但进入2012年以后,市场遭遇募资困境,1-8月,已募资基金数量只有40只。不管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募资上都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人民币基金从2011年的348亿美元募资额降到今年前8月的72亿美元;美元基金从2011年的44亿美元降到今年前8月的18亿美元。此外,LP与GP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不像两年前GP见LP有“初恋”的感觉,不少PE基金开始出现LP出资违约现象。
经济形势严峻,加上证监会一系列新股发行改革的政策出台,导致IPO这一PE退出主导方式的退出回报的下滑趋势更加明显。统计显示,上半年IPO退出数量达到148笔,VC/PE机构总计获得账面回报24.32亿美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4.58倍。从平均账面回报率分布来看,小于3倍的案例占比高达66%。
值得注意的是,几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PE退出回报甚至出现亏损。6月18日,协众国际的上市给鼎晖及中信资本带来了-0.29倍、-0.30倍的账面退出回报。4月27日,九鼎投资退出中盛资源获得-0.22倍账面退出回报,这也是九鼎投资在港股的首笔退出。
这也直接影响到投资领域。从投资来看,今年上半年投资数量同比下降了48.6%,投资金额下降了63%,大致上已经跌至了2010年的平均水平。
进退两难的市场窘境,导致大批PE难以为继,不少中小PE甚至关门大吉。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最近在微博上表示,今后超过50%的投资机构会关门大吉;超过70%的行业人员会“解甲归田”。
10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备受关注的《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修订草案二审。
多位研究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人士告诉记者,将PE纳入基金法监管可能成为方向。这也意味着,前期多家股权协会等联名上书无效。
今年6月份《基金法》一审后公开征求意见,PE是否纳入监管引起激烈讨论。8月,25家创投行业协会,联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书”,反对将PE特别是风险投资(VC)不加区分地纳入正在修订中的《基金法》。
他们认为,作为《证券法》的下位法,《基金法》修订草案中对“证券”的定义违背了《证券法》,并将“证券”的界定权从国务院下放到证监会,这有可能导致相关机构受部门利益驱使任意界定“其他证券”的范围,以扩张监管权;其次,将VC/PE纳入基金法不符合分开立法的国际惯例;第三,将VC/PE和通常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基金归并监管,有可能造成监管风险。
事实上,多年来,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监管涉及多个部委,部委间权力和利益如何协调的问题始终未能解决,这导致PE监管无序。
今年年初,对合伙制PE征收“40%的账面浮盈税”的传闻成为政策趋严的导火索。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出面辟谣,但厘清PE税率、清理各地方政府名目繁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成为国税部门的共识。而自去年以来,天津爆出多起PE非法集资案件,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决策层由此开始转向监管从严的政策方向。
一些PE业界人士赞成监管,但反对过于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