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防疫、抗疫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取得良好成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8%。人均GDP 80,976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年末外汇储备3.2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过去的一年,广大中小企业备受煎熬,艰难度日,甚至有一些中小微企业已经消失。但是大多数企业和企业家学会了适应和坚强。他们在坚守中转型,在坚持中发展。相信他们在2022年能活得更加健康,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2022年,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关于需求收缩及应对的政策措施
国内需求收缩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内需不足。长期以来,全体居民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较低,这个比例不仅低到世界发达国家之后,甚至低到发展中国家中后水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国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我们需奋起直追。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家集中财力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现代国防建设,加强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加强文化及科技教育事业。到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四个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所以,一个时期以来这么做是必须的,但是长期这么做不行。居民收入比重低,居民消费就低,消费低就会造成产品过剩、生产能力过剩,就会抑制经济增长。因此,必须逐步进行基本的制度上的改革,提高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并且改革和完善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制度,壮大国内市场,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更加壮大国内大循环的功能。国内需求收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不充分。当前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今年有1076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持续的工业化超前与城市化滞后,造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收入差距巨大,严重抑制了国内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后期,人口主体是低收入人口。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此前研究统计,我国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约5.5亿人。(其中,月收入0元~500元的有2.1589亿人,月收入500元~800元的有2.0203亿人,月收入800元~1000元的有1.2404亿人。)月收入1000元~3000元的有6.2亿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合计有11.7亿人,占总人口的83.6%。月收入3000元~5000元的有1.5695亿人。以上合计13.2824亿人,占总人口的94.87%。月收入5000元~10,000元的有6828万人,10,000元~20,000元的有784万人,20,000元以上的仅70万人。即月收入超5000元的只有5%左右。
中国广大人口并不是很富有,实际上多数人都在为一口饭努力谋生。人民不富裕导致工业产品不能被本国居民完全吸纳,还要依靠出口,这种工业化的模式不可持续。这既是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同时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内需动力。
解决需求收缩及内需不足,需要下决心继续深化改革,深化结构调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供给冲击及应对措施
供给冲击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美国这些年严重超发货币,全球各国也不得不跟上,基础货币的超发已达到天文数字。美国超发的货币流向股市和期货市场,导致粮食期货陡涨,小麦价格涨了100%。那些支付不起小麦价格陡涨的国家就变成“饥饿国家”,就发生社会动乱。而且所有的资产价格暴涨。基础原材料价格暴涨。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铜涨价67%、铁涨价44%、银涨价82%、原油指数上涨172%。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铝材上涨37%、铁上涨30%、不锈钢上涨45%、锌合金上涨48%、玻璃上涨30%、螺纹钢上涨79%。上游企业的狂欢导致下游企业的停产,甚至破产。我国这几年的投资重点投向新基建和乡村振兴,所以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而且会为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后劲。
二是美国拜登政府与世界的顶级芯片生产厂家全部签署了协议,一致对中国的芯片实施禁令。美国主导联合欧盟、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制定21世纪的贸易规则和技术规则,以确保“民主国家”的市场。美国又胁迫欧盟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相当复杂严峻。
三是我国在近40年的追赶式发展中,偏重规模和速度,在科技创新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上做得不够,致使高端的关键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压下,供应链和产业链不够通畅。
我们必须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加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半导体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的攻关,同时要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关键基础原材料的发展,健全和完善现代化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保持战略定力,实现2022年经济稳中有进
2022年,国内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是关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
打好防疫、抗疫持久战,特别是要处理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建立起减少疫情对经济影响的科学管理机制。
处理好中美关系等对外关系。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视频会谈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征兆。2022年是中美关系调整适应之年,仍然要以稳定中美关系为主,核心是要突破美国围堵中国的局面。同时要利用好区域经济伙伴关系(RCEP),今年1月1日生效的RCEP,可以成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的纽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022年,广大中小企业要迎难而上,在坚守中转型,做强做优
目前,我国企业户数超过4800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5%以上。他们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广大中小微企业是保障社会就业的主力军,是促进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解决供应链、产业链“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小企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务院召开的40次常务会议中,23次专门涉及中小企业发展议题。国务院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稳定和增强企业家们的信心及预期,推动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022年,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需要在坚守中转型,坚持创新引领,努力做强做优。
第一,要去杠杆,降低负债率,力争降到30%以下,以防范金融风险的冲击。第二,要拥抱“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加强营销,开拓新的市场,应对某些产业的产能过剩。第三,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开展企业全员培训,提升素质,以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第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技术创新,坚定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第五,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任何一个企业,必须有适销对路的产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一个优秀的领导团队,有一种良好的经营模式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这几年,我见到太多的企业,坚守10年、20年,但是始终做不强、做不大,与这个企业的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第六,加强学习,跟紧国家发展大势。近两年,国家在税收、财政、融资、创新等十个方面出台了大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企业领导人必须抓紧学习,学以致用,顺势而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