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12月3日的小型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巴黎气候变化大会(COP)21总体进展较为缓慢,分歧较大,总体分歧体现在:大会协议或成果的法律约束力、协议力度、资金问题以及新产生协议或成果同《公约》之间的关系四大方面。
法律约束力:协议加决定
在COP21最后成果是不是具有法律约束力问题上,解振华表示,目前的一种观点是整个会议谈判这么长时间,如果会议结果或协议没有法律约束力,很多国家不能接受。
因为,在德班平台的决定中,曾经明确写下“最后结果是有约束力的”这样的条款。解振华表示,中方希望最终的协议或结果是一个全面的、均衡的、有力度的、有法律约束力的结果。
中方目前在和各个主要方的主要团长交换意见,希望有这么一种形式:协议加决定,来解决结果或协议的法律约束力问题。解振华表示,目前中方的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但是还有一些国家不接受决定的这个形式,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磋商、协调,才能让大家相向而行。
非侵入性激励机制
在协议或会议成果的力度问题上,如何令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有力度,能够离大家认可的长期目标,经过努力而不断缩小呢?一些国家提出,现在各国自主贡献(INDC)不足以控制温度升高到2度之内,应该进一步提高力度。
解振华表示,目前对此出现三种意见:强制性;自愿的;反对定期搞评审。
第一种意见是,在现在INDC基础上进行审评或整体审评,并要求各国再进一步更新INDC,来满足维持升温在2度之内的要求。
第二种意见是,INDC是自主决定的,要进行盘点,评审,差距是肯定会出现的,但是只能让大家根据各国国情能力,自主决定提高力度。
第三种是根本反对定期搞评审,认为针对发达国家应该提此要求,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得到资金技术支持,不能再继续升高INDC。
“如果对于现在大家提的INDC都不相信,那下一步的合作肯定会受到影响。”解振华表示,总要知道我们的努力和长期目标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支持搞定期的盘点。
“这种盘点评估,没有侵入性的做法,也不是针对个体国家进行,而是就整体各国贡献进行盘点。”解振华表示,盘点之后的结果体现差距。同时盘点就是各国交流学习最佳实践的机会。
这个机制是包容性比较强的。解振华表示,要考虑各国国情,要落实《公约》的要求和协议的要求,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保障性的支持。“有的国家觉得力度不够,总觉得要有点强制性的要求。”
资金问题最核心
此次,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是COP21能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最关心的资金问题。
此前,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之前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支持应对气候变化。
解振华表示,现在看分歧不大。同时发展中国家要求,一定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针对目前经合组织(OECD)同发展中国家统计数据出现较大差距的问题,解振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OECD最近的数据算出2013年用于气候变化的资金为517亿美元,2014年达到 62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不接受这个说法。
解振华对本报表示,这取决于怎么统计,如果把原本的援外资金包装之后,作为气候变化资金,这个跟公约精神不相符,现在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主要是统计内容、标准不一样。
“我们还是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方式,需要新的、额外的资金,要拿到每年1000亿美元,这个是我们共同的观点。”解振华表示。
解振华表示,中方的看法是,2020年之前必须兑现1000亿美元的承诺;2020年之后,发达国家将此作为一个起点,必须增加资金规模,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承诺。
解振华指出,“2020年之后,各国采取行动,资金需求量非常大,我们支持公共资金为主之外,把蛋糕做大,也欢迎各个渠道的资金:支持私营企业、基金会来参加,另外有些发展中国家,也愿意提供南南合作的资金支持。”
从2015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南南合作基金,通过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特别是到多边基金里面去融资的能力,这是南南合作基金的考虑。解振华强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性质不同,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我们是自愿的。”
新协议是阶段性里程碑
解振华表示,我们的观点明确,巴黎会议是整个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进程的节点。
这个协议或结果,是在公约下,遵循公约的原则和框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BDR)、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等原则之下,一个阶段性、里程碑式的结果,而不是新的事务。
“我们不同意抛开《公约》另搞一套。”解振华指出,新的协议中要坚持CBDR原则、各自能力原则,要考虑各国国情。
在这一点上各国有共识,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反对继续坚持CBDR原则,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解振华表示,现在原则上肯定了,在具体实施中,在各个要素中,要体现这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责任,这种区分是现在谈判中的分歧,而且分歧比较大。
“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原则问题上我们不能让步,但是在具体措施上可以采取灵活态度,抱着积极建设性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解振华表示,下一周,希望各国部长按照积极建设性的态度来进行磋商和谈判,尽早解决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