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今年上半年,包括国库现金定存招标在内,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共进行了33次操作,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央行在农历春节前后共进行了14次操作;在4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空窗期,共暂停了19次操作。临近年中,央行于6月最后一周进行了两次逆回购操作。从操作时点上来看,央行公开市场为资金面护航意图非常明显。分析人士称,未来,公开市场在非时点时期仍有可能继续暂停。
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最近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意外,在上周末“双降”过后,市场对央行下一步降息降准的预期已经开始减弱。
从调控工具上来看,上半年的33次操作中,5次为国库现金定存,其余均为逆回购操作,期限涵盖了7、14、21、28天期,其中又以7天期最为频繁。从中标利率来看,28天期逆回购最高为4.8%;考虑到两次降息的缘故,7天期逆回购利率最高为3.85%,央行进行两次降息后,低至2.5%,创记录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公开市场的操作之外,据媒体报道,央行6月底还扩期续作了MLF。媒体称,6月26日,MLF到期1300亿元,同日央行续作了1300亿元MLF,并有所加量。此次MLF期限6个月,较此前3个月期间延长一倍;中标利率为3.35%,较一季度下调了0.15个百分点,这是该工具创设以来的首次下调。
此外,路透社报道称,5月底,央行向部分机构进行了定向正回购,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总操作量逾千亿元人民币。上述渠道证实,包括国有大行在内的部分银行确实提出了正回购的需求,而央行也向部分银行启动了正回购,但利率和规模并不确定。
受新股密集发行、地方债持续巨量供应、企业缴税、大行分红以及年中季节性时点等多方面因素影响,6月中旬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逐步温和收紧。本周以来,虽然IPO申购资金解冻缓和了资金面紧张程度,但年中时点因素仍继续推升资金价格。但在央行出手护航下,资金利率上涨空间总体有限。
浙江海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易员卢斌对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表示,“如今半年度考核已然过去,收益率继续下降已是确定事件,未来公开市场可能非时点基本都会暂停。”
卢斌指出,今年以来,央行已经累计3次下调基准利率,3次下调准备金率,同时通过补充抵押贷款等新型金融工具累计向市场投放超过万亿资金,并且不断循环,全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正式确立,货币市场流动性正从宽松转变成泛滥。此外,由于5月的股市暴跌,市场正传监管部门可能会暂停或减少新的IPO,以减少资金分流,从而提振股市,如传言属实,那么对于货币市场来说又将是一例重击,预计会释放3-5万亿的资金回流到金融系统,从而影响回购等货币市场工具利率。同时考虑到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对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有限,预计后期会继续出台政策,不排除继续降准降息的可能性。预计在下半年,如无突发事件发生,较低的利率水平会成为常态,回购市场利率会继续下探,隔夜利率会维持在1%-1.5%左右,7天在1.5%-2%之间,1个月内都会维持在2.5%以内,长端资金也很难突破3.5%。
民生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奇霖表示:“我觉得年中过后,资金面会继续宽松。如果这样,公开市场操作的意义不大,但央行可能会想办法压低长端。短端淤积,应该不会再继续释放短期流动性。上次逆回购可能与股市有关,资本市场稳定了,估计就不会继续了。”
对于长期货币政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货币市场利率走低,本轮降息已至尾声。随着季末因素消失,以及近期定向降准和降息的影响,加之央行可能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流动性,预计货币市场利率回落到1.5%至2%。6月降息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到4.85%的历史最低,进一步下调的空间有限,7月不大可能再次降息。
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6月28日“双降”的特点还在于总量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并举,且预调与微调兼顾。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从前瞻性角度出发,有必要进一步实施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