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服务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政策服务


中小企业每周要闻2014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14-05-09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
一、政策新闻
   【税总:小微企业享税收优惠政策无需事先申请】
   为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发展,我国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标准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刘丽坚、副司长刘宝柱7日接受了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解答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相关问题。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一扩再扩
   我国一直重视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刘宝柱介绍,在企业所得税上,除税法规定税率由法定25%降低为20%外,从2010年开始,根据国务院决定,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012年,所得额扩大到6万元以下,本次又将所得额扩大到10万元以下。
   刘宝柱说,小微企业在税收上的概念和其他部门略有不同,主要包括三个标准,一是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二是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三是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符合这三个标准的才是税收上说的小微企业。”
   不审批企业受益面扩大30%
   为使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国家的政策红利,税务总局下发公告称,小微企业享受优惠政策不用事先报批了,只要事后备案即可。
   “把审批改为备案,促进小微企业应享尽享,企业受益面因此将扩大30%以上。”刘丽坚介绍。
   此外,在千方百计扩大受惠面上,本次还把以前不能享受税收优惠的核定征收小微企业纳入范围。“这样,享受优惠的户数将增加200万户以上。”刘丽坚还介绍。
   不审批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
   税收优惠不用等审批了,税务部门将如何加强管理呢?
   刘丽坚说,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由审批方式变更为备案方式、精简报送资料后,并不意味着税务机关将放松管理或放弃管理。
   “税务总局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确保优惠政策真正用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身上。对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税务机关将进行抽样检查,原则上检查抽样数量不低于本地区小微企业总数的2%。”刘丽坚介绍。
   未及时享受税收优惠仍有机会
   那么,有一些小微企业,由于对政策理解得不到位等这些原因没有及时享受到优惠,还有机会享受税收优惠吗?
   刘丽坚介绍,小微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意味着它们享受税收优惠的主体权利消失。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在年度中间预缴时没有享受优惠的,在年度终了汇算清缴时,还可以按照政策规定享受优惠。
   “同时,税务机关也将根据企业申报情况,以适当的方式提醒企业享受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刘丽坚说。
   【中国今年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产能严重过剩等行业】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了今年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的支持重点。
   三部门《关于做好2014年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支持重点是对钢铁、有色(含稀土)、建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以及符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依法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列入整顿关闭范围的金属非金属小矿山实施的行政性关闭。
   关闭小企业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存在产能过剩、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突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各类小企业实施的行政性关闭。
   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于2010年印发的《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对计划内当年实施关闭的小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的补助(奖励)资金。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关闭企业职工安置等支出。
   此次三部门发布的通知指出,2014年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的支持范围是2014年3月31日以前完成关闭、符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但未获得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的小企业(含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依法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列入整顿关闭范围并已实施关闭的金属非金属小矿山)。
   二、专题报告
   【当前处于宏观稳微观差的经济过渡期】
   当前市场各方对中国经济前景预期存在较大分歧。尽管4月PMI指数继续回升,但市场整体认为PMI数值50.4的水平显示经济仍处于较为疲弱的“偏软”状态,增速仍有可能继续下滑。作为国家智库的中国社科院近日也发布报告称,二季度经济增长或将继续小幅下探至7.2%。但笔者认为,年内中国经济“底部徘徊,有限复苏”的格局未变,经济增长虽不能快速反弹,却也不会持续向下。
   很显然,对经济过于悲观的预期,国内资本市场尤其A股市场和微观企业经营困难状况是很多人的依据。看今年的经济运行格局,很可能会呈现“宏观稳定、微观困难”的局面。这种状况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GDP增长维持平稳甚至略有上行,但微观企业效益却无改善迹象,甚至普遍感到经营难度上升。这种宏观和微观背离格局,十多年前也曾有过。在上一个经济繁荣期前的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宏观经济呈现了稳健运行态势,GDP当季增速大致运行在9%至11%之间,但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却未见改善,工业企业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增长却在下降,同期工业企业亏损总额从1000亿上升到了1200多亿。宏观和微观运行表现差异,说明在一轮新周期的酝酿过程中,市场的出清和经济增长的蓄势,必然造成一段宏观、微观表现差异的过渡期。
   笔者之所以认为目前市场的预期过度悲观,也有三方面的依据,一是当前的经济刺激强度被低估了,二是把长期因素误认为短期冲击了,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正逐渐出清替代“政府”出清,而各方对此还未有足够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被广为诟病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其建设周期为3年,平均每年1.33万亿。而按今年的铁路建设规划,年内要完成的投资规模为8000亿,加上前期公布的2200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今年全国仅城市地铁和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就超过了1万亿。与过去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投资建设模式不同,当前建设发展的投资主体更多地为企业主导、投资方向更趋多元化、投资结构也更合理;这意味着单位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率更高,从而单位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强。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看,各类基建投资中土地成本属于转移支付的概念,并未直接形成经济增长。
   实际上,在房地产开发为主的投资增长模式下,2009年的投资高速增长,伴随的却是固定资本形成增长速度的下降,当年的经济反弹,实际上是消费强力刺激的结果。这说明,随着投资结构的改变,投资增速下降对经济的放缓作用被高估了。随着更多项目向民间资本的开放,我国的投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乘数会进一步提升。
   从经济运行态势看,过去30余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适宜运行区间为9%至11%,平均值为10%。因此,从经济增速上看,早在2011年我国经济运行就已“偏冷”,自那时起“保增长”的论调也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受国际经济格局转变、国内人口红利消失、城镇化进程放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下移到中高速增长阶段。据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一国经济由起飞阶段的高速增长期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速通常会下降3%至4%的台阶,如此看来,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将可能下移至6%—9%的增长轨道。当前的经济转型,正是经济增速的“换挡期”。
   按照下移台阶后的经济增速标准,当前7.5%左右的水准,刚好处于未来合意增长区间的中值,应属增长完美水平。市场之所以对这个水平不满意,只因为习惯了过去长期的高速增长,在心理上有点不适应而已。主观上的不舒服,通常会给人们带来将长期因素短期看待的倾向。当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认为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的理由,如人口红利消失、城镇化放缓、国际产业转移等,实质上是导致经济下台阶的长期因素。
   虽然以当下的现实环境,违约风险增加对经济冲击的传导途径基本被堵住,但对短期经济前景不看好的最现实担忧,还是来自于经济增速下降后带来的信用风险暴露上升。对于这一真实的威胁,政府已明确透露出要让市场经济参与主体承担风险的意愿,而不再像过去那样由政府包揽,或采取普遍的“救市”行为。在中国以往发展过程中,经济运行中的“偏差”和“过失”,如畸高的银行坏账等,通常都采用政府“出清”、而非市场“出清”的方式解决的。本届政府通过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向市场清晰地释放了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信号,要让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更大作用。但是,市场显然没有对“出清”方式的转变做好心理准备,因而市场主体在面临这一转变趋势时,悲观情绪普遍上升。
   基于上述“宏观稳定、微观困难”的新经济格局的判断,笔者认为,在经济“底部徘徊、有限复苏”的阶段性特征不变的情形下,受海外经济复苏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将呈现平稳略升的格局。另外,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市场需求结构会有较大变动,微观企业经营状况在整体低迷的同时,还将继续分化。
   按以往政府的调控习惯,市场普遍对政策放松有着较高预期。鉴于以往政府托底救市的惯例,市场对政府将采取货币放松政策的期望也颇高。这样的思维怕要改改了,除非有信贷放松的配合,各种建设规划都不应被解读为偏宽松的财政刺激。
   在“宏观稳、微观难”的背景下,货币当局“紧数量、低利率”的政策趋势不会变。因此,股市整体低迷趋势将延续,但债市将会有稳定收益的机会。
   三、数字新闻
   【一季度长三角经济缓行提质 服务业占比近半】
   长三角地区一季度经济数据9日出炉。在宏观环境依旧偏紧的背景下,长三角核心区16城市经济发展增速趋缓、质量提升,三产服务业占GDP比重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达49.5%,逼近50%大关。
   由无锡市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长三角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显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31.45亿元,增速均值为8.7%,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差距较以往有所减小。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一季度占国家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7.3%,较去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在宏观环境依旧偏紧,全国经济增速进一步趋缓的形势下,长三角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同样呈现减缓的趋势。一季度长三角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405.22亿元,同比增4.6%,增速同比降低3.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16个城市中仅有2个城市增速有所提高,其他14个城市增速下降。
   长三角地区以提质增量为中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比重稳步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0953.35亿元,增速均值为9.3%,高于同期GDP增速0.6个百分点。16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有7个城市增幅达到2位数。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来看,一季度整个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9.5%,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据了解,无锡市统计局长期从事长三角区域经济运行的跟踪、分析和研究,长三角16城市经济数据季报、年报均由其发布。
   【分析师认为4月CPI和PPI可能为上半年低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涨幅为18个月低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为连续第26个月负增长。有关分析师认为4月通胀低于预期主要受气候及食品影响,预计4月可能为上半年低点。
   【英国机构预测2030年24座中国城市跻身全球经济50强】
   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机构牛津经济学公司(Oxford Economics Ltd。)一份名为《世界750座大城市未来的机遇与市场》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最大的50个城市经济体排名中,中国在前50中占据24席,总量超过北美,是欧洲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