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成长

创新成长


医疗信息化技术业务创新助力医疗体制改革

发布日期:2012-08-20
一、项目成果概要
   北京天道和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道和元”)承担过许多重要的全国性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积极创新,在技术和业务模式上创多项全国第一: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委托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网设计开发工作,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委托的流动医院信息化服务工作,包括一百多家医院在内的中国移动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十多个城市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天道和元有较高的境界,承担了多项重要的国家任务。天道和元高管层主持编写了2007年首次和2008年第二次《中国风险管理报告》的医疗卫生行业、通信行业、药品行业、老龄化医疗健康等多个行业部分,承担完成了高层有关方面交办的党的生产力理论的调查研究课题,接受国家有关部委委托编写了国家移动通信医疗国家重大专项的建议方案。
   已完成流动医院配备的医疗检查设备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远程视频医疗系统投入使用,在全国最先完成相关工作模式和技术。承建的中国移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多项服务,覆盖了一百余家医院,其中分时预约、前后台分离管理、手机扣费、医疗检查结果发送等多项业务与技术模式全国首创。与多家三级医院共同开展心率、心音、血压、体温等远程监测研究工作。完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网设计,正在进行信息的收集交换系统规划工作,全国唯一一家承担上述工作。承担了十多个城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正在建设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平台,在“死档”变“活档”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二、实施背景
   天道和元注册资金一千万元,总部在北京。是高新技术企业,有双软证书。
   在医疗健康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在患病后患者都追求好的适宜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都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保证身体健康。现在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的需求很强,已经达到了渴求的地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某些疾病发病率大幅度增加,风险因素增加。一些慢性病的风险逐步在加大,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病导致人口70%以上的死亡率和60%以上的疾病负担。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超过2亿、糖尿病病人6000万,并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条件的提高与改善,人的寿命在逐渐延长,老龄化社会问题也在日渐突出,中国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超过一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为1300多万。今后20年,我国老年人平均每年将以3.28%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老年人的医疗消费需求很高,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意味着医疗保障需求加大。 
   通过现代化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很有利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适宜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知识服务,也将会很有利于促进和推动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并不能使患者和医疗管理部门满意,相比国外有较大差距,信息技术和应用对医疗信息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强,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国内医院主要设在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盟市和旗县所在地及其周边人口密集居住区,而边远地区的许多农牧区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到城镇距离远、交通不便。边远地区的许多农牧区虽然也有卫生所,但医疗条件差、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管辖范围大、上门服务很困难。近年来许多地方农牧民的收入有较快增长,许多农牧民已经摆脱贫困局面,走向小康生活,甚至已经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农牧民对医疗标准的提高、对医疗水平的追求已极为强烈和迫切,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需求。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赠的“流动医院”送医送药下乡,极大缓解了边远地区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流动医院”带领和启迪了更多的积极因素来解决农牧民就医难问题。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委托天道和元建设流动医院信息化服务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流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发挥流动医院的服务效果。
   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一项国际性的造福社会、造福于人类和社会的伟大而崇高的公益事业。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人体器官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的比例是150:1。积极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可解决人体器官移植短缺的矛盾。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总会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全国11个省(区、市)中开展了该项工作试点,已在社区、医院设立近千个登记站,以承担人体(组织)捐献的登记,接收等日常工作。2011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委托北京天道和元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网。
   三、成果内涵和具体做法
   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应用对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极重要意义。相关应用扩展到疾病、健康、人体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处理、定位、分析、分类、跟踪、监测、监控和管理。本项目涉及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几个很重要的方面的应用:在广大农牧区距离大医院远,交通不方便,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为边远地区农牧民服务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五十多所流动医院,信息技术可以在流动医院的远程医疗和急救医疗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流动医院在巡回医疗服务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信息交换可以产生巨大功效;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捐献事件发生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操作,包括信息收集及核实、排序及配型等等,与人体器官捐献的各种有关信息需要通过物联网实时交换。相关创新工作以信息技术在流动医院信息化服务中的工作为主,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对包括医疗服务监测监控、第一目击者的急救服务、人体器官捐献的信息调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应用等各项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展开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具有好的应用基础和集成创新性,有好的运营模式,有高可复制性,能大范围推广。在应用的深入发展阶段,整合各种不同业务,搭建综合的信息技术平台,形成应用标准规范,开拓长远的应用前景,实现人们生活革命性的变化。
   在创新工作上,结合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采用3G技术,开发软件,实现各项功能。在具体做法上,以医疗行业服务需求为导向,听取医疗行业专业人士的意见,设计技术实施方案,建立技术模型,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完成开发,进行实施。天道和元在开发工作中,拥有十余项软件著作权。
   通过信息技术技术应用,实现在医疗卫生领域一些重要方面的实际应用示范,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流动医院信息交换和通信示范性应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网实时管理与捐献处理信息交换和通信示范性应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调用与管理信息交换示范性应用、患者医疗数据监测监控信息交换示范性应用。进一步发展的目的,整合各种业务建设物联网应用综合平台,对疾病、健康、人体状态的检查、诊断、治疗、管理、观察等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处理、定位、分析、分类、跟踪、监测、监控和管理。
   四、实施效果
   1、关于医疗体制改革
   新医改的目的就是要极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本项目针对两方面,一方面是困难性,一方面是普遍性。对困难性而言,看病最难的就在边远地区。许多边远地区的农牧民所面临的不仅是看病难的问题,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措施和最起码的就医条件都缺乏。新医改的任务艰巨,对边远地区尤为甚之。本项目配合“流动医院”的工作,作为“流动医院”的延伸和补充。为享受医疗服务最困难人群服务,体现新医改精神,体现按社会公平原则,以人为本,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从结合服务站做的调查结果看,服务站的工作内容对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矛盾很有好处,边远地区农牧民很需要。对普遍性而言,项目为普通百姓提供方便,促进医疗信息透明化,有利于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触及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问题。
   2、关于民族地区工作
   本项目针对的重点之一是人口密度小,地广人稀的地区,中国人口密度最小六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依次从小到大是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有四个在上述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当中,这一项目直接服务于党的民族政策,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老大难问题服务。
   3、关于边境地区稳定工作
   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两万两千多公里,与十五个国家接壤。中国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边界地区的稳定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都十分重要,边界地区的稳定和边界地区中方一侧人民群众生活的稳定密切相关,医疗健康服务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生活的稳定。中国大部分边界地区特别是西北边界线地区都属于边远地区,地广人稀,居民以农牧民为主,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突出。特别是边界线外的国家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我方提供的服务彰显了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具有很好的国际宣传作用。这一效果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流动医院”信息化服务的工作中已经得到很好体现,内蒙古地区的“流动医院”对俄罗斯和蒙古国边界地区的居民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相关工作的长远意义和重大价值将日益显现。
   4、关于人民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观,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相当多的人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边远地区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后,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改变小病挨、大病扛的局面。特别是许多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也已经具备了享受具有一定水平医疗条件的能力,但往往面临着无法寻找到相关服务商品的困境。从天道和元在额尔古纳做的调查看,大多数人民群众很需要医疗健康信息,很欢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的医疗健康服务,边远地区的资讯相比城市差之甚远,对于医疗健康信息服务需求尤甚。信息技术配合“流动医院”工作,为满足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基本需求服务。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中,通过物联网技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或器官移植时间,具有拯救生命的意义。
   5、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意义
   世界上任何技术应用都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的,信息技术也是如此。全世界公认,医疗领域是信息技术应用最重要最广泛最深入的领域之一。本项目的开展依托于信息技术,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打开了一扇大门,对3G技术、信息传感设备、数据存储预处理、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技术和产业都有很好促进作用。
   6、有利于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从已经进行的项目部分看,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患者时间,避免了患者来回的奔波之苦,时间的节约是最重要的节约。项目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效率,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通过节约资源有效保护环境,特别是相关工作很好促进环境意识。
   7、有利于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
   这一项目极大惠及民生,广受人民群众好评,彰显了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彰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医疗体制改革难度很大,通过相关工作,助力医疗体制改革,发挥了很积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同行业的相互融合、相互间的服务不断深化已经成为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通过相关服务,体现项目公益性,对医疗卫生政策有很好宣传作用,很有利于政府形象形象,相关服务对党群政群关系有很强的正面效应。
   五、持续改进措施
   天道和元在额尔古纳市进行的“流动医院信息化服务站”项目,开发流动医院医疗文书远程传送系统的工作,流动医院配备的X光机、B超、生化综合分析仪等多项医疗检查设备已开发完成应用软件,实现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并完成了流动医院远程视频通信医疗服务工作。农牧民远程急救的数据采集系统正在建设中。
   承建的中国移动多个地方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医疗健康信息查询、电子预约挂号、医疗检查结果发送和通知、热线咨询、慢性病管理、家庭病床等多项服务。覆盖了一百余家医院。电子预约挂号前后台分离管理、手机扣费、分时预约、医疗检查结果发送等多项技术和业务模式创全国第一。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2009年底发文全区推广。卫生部2010年6月派考察组专程考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多家三级医院实现了医疗检查结果发送的业务,开发了相应的接口软件。并与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等多家医院共同开展心率、心音、血压、体温等监测工作。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网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捐献者数据的收集交换系统规划工作。
   在赤峰市、呼伦贝尔市、侯马市、霍州市、介休市等十多个城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的信息交换工作系统在进行中,整体联网建设工作在进行中。
   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和配套建设硬件系统。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疾病、健康、人体状态等物的信息交换和通信,进行智能化识别、处理、定位、分析、分类、跟踪、监测、监控和管理,完成医学检查、诊断、治疗、急救、管理、疾病预防、康复、卫生防疫等工作。对流动医院信息化、人体状态监测监控、急救服务信息、人体器官捐献的信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等与物联网的结合进行应用示范。相关应用示范有成功的运营模式,具有高可复制性。之后整合各种业务,搭建示范性应用的综合物联网平台,形成技术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