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服务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

政策服务


民企债务危机蔓延速度加快 多个行业巨头资金断流

发布日期:2012-05-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浙闽粤陕蒙等地调研发现,自去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的扶持政策为小微企业及时送去了阳光和雨露,但民营企业债务危机仍在延续,经营风险正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生存危机从传统企业向新兴行业企业蔓延。
   趋势一:部分“排头兵”企业卷入债务危机
   去年以来,由民间借贷引发的中小企业债务危机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时有爆发,并且呈现受影响的企业从资质较差企业蔓延到实力较强的“排头兵”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甚至上市企业,企业面临的压力程度加重、蔓延速度加快。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共有大型企业250余家,规模以上中型企业2000多家,规模以上小型企业3万家,小微企业17万家左右。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经济学教授史晋川说,从去年一年的数据来看,小微企业生死数量变动相比往年没有异常,当然一些小微企业碰到的经营上的困难更多是事实,出问题比较集中的是2000多家规模以上中型企业以及部分大型企业。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问题集中爆发的大中型企业主要有如下三类。
   一是因为全球经济形势下行造成重大冲击,银行抽贷、压贷成压垮企业“最后一根稻草”。在全球航运业低迷的背景下,2011年8月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东方造船集团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东方造船集团董事长陈秀丹说,两个总额约5260万美元金额的造船合同已经被取消,还有总额约1450万美元的8艘小型散货船建造合同也化为泡影。她说“企业遭遇船东弃单是事实,但如果不是银行一下子抽走1.1亿元流动资金,企业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对此,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也是企业,需要规避风险,在企业发生经营困难的时候抽贷也属于正常行为。
   二是热衷大规模投资“炒”热钱,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触碰到了危机爆发点。如温州立人集团长期利用高息民间借贷疯狂投资房地产和矿产“拆东墙补西墙”手法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
   三是跨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太快,战线太长。
   内蒙古一家钢结构制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原来从事水泥生产,一年有几百万的收入。前几年因为看好钢结构市场前景,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投资一亿多元建了大型工厂,在此期间因为建设、生产资金不足向银行和民间借贷了5000多万元,由于投入大、产出慢,现在资金断流,难以为继。
   趋势二:企业风险传导“由虚向实”
   受宏观政策趋紧影响,发生债务危机的已不仅仅是那些热衷“以钱生钱”虚拟炒作的民营企业,不少从事实业的民营企业也深感风险逼人,尤其是“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大量热钱涌入的资金密集型制造业。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均集中了大量以鞋服生产为主的“三来一补”企业。沿路望去,部分企业在厂房门前摆起了地摊,打折零售商品,部分企业则大门紧闭。佛山市南海区鞋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林建艺说,南海目前大约有鞋厂1000多家,主要是出口到欧美市场,因为大环境不是太好,大部分企业都有或多或少的经营困难。
   福建晋江德荣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荣钦说:“我们几个企业家觉得今年能活过去就好,也不指望用贷款等融资方式来扩大生产。”
   受前几年国内外需求扩大影响,造船、钢贸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热钱开始集中涌入,随着宏观环境趋紧,这些领域的企业也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浙江省台州市集中了大量的造船企业,今年以来行业行情急转直下,部分企业已经或者濒临倒闭《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在汇入东海的台州灵江沿岸,几十个龙门吊下面正在生产的船舶仅有两艘。
   台州市造船业协会会长、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岳顺说,前几年造船行业形势好,大量热钱蜂拥而来,租几个船台就开始造船,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一边造船一边兜售。需求大的时候还能赚钱,现在国外船东都已经开始弃单,那些没有订单的船就更加卖不出去,上亿资金都打了水漂。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说,这些陷入危机的低、小、散企业基本依靠订单存活,没有自主品牌、没有稳定市场,没有实现转型升级,当外部环境遭到变化,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就是它们。
   趋势三:生存危机由传统企业向新兴企业蔓延
   在传统民营企业一片“叫苦”声中,受到政府重点扶持和鼓励的部分光伏、环保等新兴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也喜中有忧。2011年以来受欧债危机和各国政府减少光伏补贴的影响,市场需求持续下降,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产业遭遇重创。从去年三四月份开始,光伏产品价格急转直下,光伏产业由此进入前所未有的寒冬。
   史晋川说,究其原因,光伏市场长期受制于人固然是此轮危机的重要诱因,而近几年来产能扩张过快导致供需严重失衡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家近年来大力鼓励发展新兴产业,部分企业没有明确市场定位,盲目进入、扎堆发展,导致产能过剩覆水难收。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全国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在发展光伏产业,100多个已经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产能超过30吉瓦,而全球装机总量只有20吉瓦,即使全部使用中国产品,也严重供大于求。
   与光伏产业类似,节能环保产业也遭遇了过热现象。西安华江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炼焦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该公司总经理姜乃斌介绍说:“我们较早进入环保设备领域,目前每年利润高达20%。在我们之后很多企业看到了这个市场,也一拥而入,结果过了高峰期,产能过剩,又没有过硬的技术,反而亏损。”
   有专家提出,新兴产业仍然方兴未艾,必须坚持其重点发展的地位不动摇;但是也应看到,经过几年的加快发展,我国部分新兴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产能规模,有的甚至跨越了急速扩张的发展周期,进入了亟需重点提升发展水平的新阶段,促进这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