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导刊

企业导刊


AI时代的曙光

发布日期:2017-06-22      来源:企业导刊     作者:刘慈欣

书名:《智能革命》
作者:李彦宏 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我们无法得出人工智能的准确定义,但能够看到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具有智能特性的人造系统,它产生、输出的内部的运算过程是人类智能所无法解析的。换句话说,只有我们不知道机器在想什么、怎么想时,才认为它有智能。

       看到这一点,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生出一股隐隐的寒意。是否人工智能的本质中,就隐含着它们最终失控的可能性?这正是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关注的热点。
但理智地考察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状况,我们就能发现智力远超人类的“强人工智能”仍然属于科幻的范畴。在对人工智能进行科学幻想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关注即将面对的“近未来”,这也正是本书重点讨论的话题。


       人工智能近年来发展的趋势是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人类生活,用一位互联网大佬的话来说,它们变得能用了。这样我们就面对着一个即将到来的挑战:人工智能不会夺走我们的自由和生命,但会夺走我们的饭碗,这不需要人工智能的失控,它们可以在资本家的完全控制下做成这件事。

       有学者认为不必为这件事担忧,他们回顾工业化的历史,在 20世纪初,美国有 50%的农业人口,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现在的农业人口降到 4%,而城市化吸收了多余的农民。但眼前发生的事情是不同的,当人工智能大规模进入社会后,人类能做的工作它们大部分都可以做,城市不会再有更多的就业岗位留给人类。通行的美好说法是,人们在常规工作中被人工智能取代后,可以去从事创造性的工作。问题是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的,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如果社会分配制度不改变,一个全部由科学家和艺术家构成的人类世界几乎是一场噩梦,这上百亿科学家和艺术家中的绝大部分注定一生碌碌无为,对社会和自己都毫无用处,且沦入“创造性”的穷困潦倒中。

        但这种思维方式总有些不对的地方。人类自古以来为生存而劳作,实在是迫不得已,工作着是美丽的,但谁都知道,不需要工作的生活更美丽。现在终于能够制造出把自己从工作重负中解放出来的机器,这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无论如何不应该被看作一场灾难,相反,这可能是人类所面对的前所未有的伟大机遇,只是,我们需要改变。

        如何完成由现代社会向人工智能社会的过渡?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十分黑暗: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下,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几乎是无解的。在人工智能迅速取代人类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在席卷全球的失业浪潮之下,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将陷入长久的混乱之中,一切都笼罩在人工智能及其使用者与“新卢德派”领导的大众的无休止的冲突中。

        另一种可能是,社会成功地完成转型。这将是有史以来人类生活方式最大的一次改变。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个理念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文明诞生以来经历过多次巨大变革,这一基石从未改变,但人工智能可能会移除这一基石,进而导致从所有制和分配制度,到基本的经济结构,再到政治体制,直到文化,都发生根本的变化。这是真正的人类解放,是向着古老的乌托邦理想迈进的一大步。 2016年是《乌托邦》发表 500周年,但托马斯 ·莫尔无论如何不会想到,他的理想会借助于智能机器实现。我很有兴趣地想,如果卡尔·马克思知道人工智能这回事,他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会是什么样子?

        想象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和生活是困难的,即使在科幻小说中,我们也只能把种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而哪种可能性最有可能成为现实,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和选择。但不管怎么说,那是一个诱人的时代,我们正向它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