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每周要闻2017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17-05-05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政策研究部
一、政策新闻
【汪洋:着力提高自贸区建设质量,支持地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上海强调,自贸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缩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要及时总结评估,加快复制推广,确保各地试点任务落地。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支持地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新华社)
【人民日报海外版:强监管才能护好百姓钱袋子】
最近,中国在金融监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然而,面对原有“套利格局”改变带来的短期市场波动,一些对金融监管误解甚至指责的情绪有所升温。专家指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的背后也伴随着一些规则破坏和投机取巧行为。从眼下看,加强监管似乎确实让市场有所降温,但长期而言,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体系却是保护百姓“钱袋子”安全,促进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因此,看待金融监管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外交部回应朝中社批评我朝核问题立场】
朝中社3日发表评论文章,批评中方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今日回应:多年来,中方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按照事情是非曲直,判断和处理有关问题。中方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推动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中方希望其他有关各方也能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为地区和平稳定,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福祉发挥应有作用。(央视)
【周小川: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体系】
周小川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一带一路”投融资应以市场化为主,坚持可持续和互利共赢原则;丰富并用好各种投融资方式,切实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持,包括运用开发性金融,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等。
【经参:金融监管需避开三个误区】
种种迹象表明,2017年是我国强化金融监管的一年。不过,金融监管的强化也会碰到反作用力,甚至带来新问题。为了在守住金融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实现金融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金融监管需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避开三个认识上的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金融监管力度越强越好。第二个误区是认为金融同业业务越少越好。第三个误区是金融杠杆越低越好。(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刊发落实习近平金融安全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三: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
“打铁还需自身硬”,金融机构做好自身的事情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不能让本应是风险管控责任主体的金融机构成为风险之源。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不仅需要金融机构的自律,外部的有效监管也必不可少。
【金融部门列出工作重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①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着力增强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补”,深化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② 国家外管局:要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过度冲击,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③ 银监会:将深入排查银行业各类风险,密切盯防重点领域风险,认真做好各类专项治理工作。
④ 证监会:要结合资本市场实际,准确研判各种风险,逐项细化分解。
⑤ 保监会:要突出责任担当,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治理保险市场乱象,坚持引导行业回归风险保障本源。(新华社)
【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是构筑实体经济的风险保障体系,重点发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责任保险。二是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市场化债转股;支持保险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PPP项目等。三是创新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形式。四是持续改进监管工作,鼓励保险资金投资符合国家战略和导向的重大项目,并给予政策倾斜。
【外管局副局长:未来可更严格监管外汇业务高风险金融机构】
中国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郑薇在《中国外汇》杂志上撰文称,在实施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要加强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并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工具箱。未来可研究对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在全面、客观评估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对高风险机构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必要时,还可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进行督促。
【新华社:IPO常态化与发审趋严态势“双确立”】
IPO在经历了2016年的提速后,常态化发行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惯例。IPO在常态化的同时,发审趋严态势也随之确立。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审过程中监管部门将本着依法合规的基本原则对上市公司进行审核,对于非周期、非正常的业绩波动进行关注,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下一步,监管部门也将进一步提高发审环节的透明度,及时回应市场关切。
【现金贷乱象重重 监管出手在即】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各地监管部门正在对“现金贷”业务进行清理整顿,上海一些地区已开始对相关机构摸底。业内人士表示,中低收入者的确对“现金贷”有需求,它是传统信贷业务的补充,但只有在合规经营与监管规范的基础上,此项业务才能健康发展。(中证报)
【新的券商分类标准拟提高净资本加分门槛】
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新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标准,会将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体系能根据新修订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进行更新完善,强化评价指标针对性和有效性,使评价导向符合监管预期。同时监管层计划将净资本加分的门槛由规定标准的5倍(10亿)提高至10倍(20亿),鼓励证券公司增强资本实力,提升抵御风险能力。(21世纪经济报道)
【落实“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 各地银监局展开现场检查】
从多家银行获悉,为落实“三套利”、“四不当”等专项治理工作的检查要点,各地银监局对辖内金融机构的现场检查工作已渐次铺开。银行各类“脱实向虚”的资金空转行为、各种规避监管的套利行为和违规关联交易成为检查重点,化解金融风险成为现场检查的题中之义。目前一些银行已有银监局进场。据了解,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最严重的问题是违规开展关联交易及利益输送。一旦发现就要从严从重处罚。(上证报)
【债市破位:去杠杆屠“牛” 警惕“底”下沉】
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趋严与流动性偏紧形势下,金融去杠杆进入实质推进期,债券“配置牛”逆向收缩的过程正在上演,叠加流动性波动及市场情绪影响,利率上行存有惯性且可能发生超调。在市场利率外溢影响下,贷款利率亦显露上行势头,这将在无形中提升债券利率向上的“顶”。在政策收紧对经济的反作用力积累到足够大之前,债市将继续处于调整期。(中证报)
【油气改革落地在即管网独立先行】
虽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还未全面下发,但作为重头戏的管网独立已先动了起来。据悉,日前有关部门已经成立12个工作组,分赴多地全面启动管输企业定价成本监审工作,后续将研究制定天然气干线管道价格,加快规范省级以下管网定价。按照即将出台的油气体制改革方案,未来要对相关管道投资、建设、运营、收费等标准进行统筹设计,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的干线管网独立,组建国有控制、多主体的油气管网公司,省级管网要统筹规划,促进互联互通。(经济参考报)
【大连银监局:将企业划分为正常、关注、风险三类,实行授信限额管理】
大连银监局副局长张兆君表示,大连银行业债委会对辖内企业实施风险分类,将企业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和风险类三类,并实施动态管理,每半年对企业类型重新认定一次。(证券时报)
【多家央企混改计划疑似曝光】
中粮资本拟引进若干家战略投资者,引资规模约75亿元,中粮集团持股比例降为70%;
湖南航天拟引入非国有战略投资者,航天科工持股比例降至60%;
中车产投拟引入复星国际、国投创新,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作模式;
中金珠宝混改拟引入腾讯、顺丰等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
长江三峡集团计划在混改中新设配售电公司。
中核集团子公司混改据称拟引入中广核、国电投、中核建、大唐和华能。
国航混改拟与快递物流企业进行混合,组建新货运航空公司。
中国联通混改拟引入中国中信、中国广电,联通集团持有中国联通股权由62.74%减至36%。(网易)
【百度17年来首改公司使命 强调向人工智能转型】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表示将把百度过去17年来的公司使命“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更改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希望百度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彻底转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二、数字新闻
【4月信托发行规模缩水57%】
wind数据显示,4月份信托新发行产品规模合计589.26亿元,环比下降56.61%。尽管有数据时滞、季末效应等诸多因素叠加,仍有业内人士认为,严监管效应或已初步显现。(21世纪经济报道)
【前四月并购重组上会数过会率“双降”】
据统计,截至4月27日,证监会上市部共审核了40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项目,通过率为92.5%,去年同期上会95家,通过率为95.8%。原因主要在于标的资产持续盈利前景不明朗、上市公司信披不规范。分析人士指出,并购重组新规与收紧跨界并购说明监管层意图抑制股市过度投机和短期炒作,部分成长股依赖外延并购式发展维持高增长的模式受到影响。(中证报)
【一季度上海辖内银行科技金融贷款增速达27%】
截至一季度末,上海辖内银行的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贷款存量客户数4793户,较2016年末增加490户,增长11.39%;贷款余额1907.21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406.85亿元,增长27.12%,高于同期辖内银行业各项贷款增速21.91个百分点。
【中国股债商开盘继续全线下跌】
债市方面,2027年到期、票面利率3.4%的国债现券收益率上涨3.5个基点至3.57%。10年期国债期货跌0.17%。
股票方面,沪指低开,目前跌幅扩大至0.53%。恒生指数开盘跌0.2%,目前跌0.43%。
商品方面,铁矿石一度跌破7%,目前跌6.5%;焦煤跌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