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服务

会展服务


国内市场逆市上扬 展馆投资热潮持续--会展业发展态势扫描

发布日期:2016-01-18      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expo/

     新华社记者王希、李倩

    展览业被誉为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深度调整,我国展览业运行态势如何?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来自国内外的专业人士在此间举行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展开了深入讨论。

    国内展览逆市上扬

    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全球会展市场规模收缩,但国内会展业在经历了2014年的短暂调整后,再次取得较快增长。

    来自贸促会的统计显示,去年全国共举办3168个展览会,展览会总面积约8900万平方米,其中经贸类展览会2612个、总面积约为787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7.8%和10.8%,增幅快于美国、德国等老牌会展强国。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部分传统产业面临很大困难,但高科技产业、服务业以及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相关行业方兴未艾,对我国会展市场形成了有力支撑。

    此外,随着会展业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认识渐入人心,有关政府部门不断对展览业转型升级加强引导,简政放权、发展混合所有制、促进商协会改革等助推行业发展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提升了整体经营水平。

    场馆建设持续升温

    发展会展经济,展馆等基础设施是重要条件之一。根据贸促会发布的年度报告,2015年全国室内可租用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且举办2个以上经贸类展览会的专业展览馆共有136个,比2014年增加8个;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为647万平方米,比2014年增加约62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我国室内外可租用展览面积大概已经有1000万平方米的规模,与美国旗鼓相当。”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这股展馆建设热潮在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

    如果说业内仍对“展馆建设过剩”这一判断有不同看法,“如何提高展馆设施利用率”确已成为各方共同的关切。去年国内仍有多达约一半的展览馆全年展览会总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下,44%的展览馆租馆率低于10%。

    市场人士表示,面对更加细分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我国展览市场中心化趋势将加剧,部分二、三线城市依靠房地产带动展览馆建设的投资模式将难以为继,其现有展览馆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需要从单纯的场地提供者转变为综合服务商。

    在王锦珍看来,各地展览馆建设需要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进行差异化竞争,因地制宜地组织展会活动。比如银川就可以紧抓中阿博览会平台,发挥在中阿合作中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西北区域会展中心。

    “盲目着眼于规模,有可能加剧产能过剩的局面。”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副总裁郑世钧说,在互联网+时代,展览馆业主可以推动建设智慧展馆、创新业务形式,将业务、人员信息等转化成数据信息提供给展览者使用,这种数据采集与整合的能力是一种新的竞争力。

    由大转强仍需“精耕细作”

    2016年全球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作为社会经济的一面镜子,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会展业受到影响似乎难以避免。危机也是契机。业界期待中国展览业能够借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势,沿着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等方向更进一步。

    “没有市场主体的做大做强,没有展览项目的做优做精,会展中心城市的建设就是空中楼阁。”成都市博览局副局长王欣表示。

    他认为,推动我国展览业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在优化展会环境、制定行业规划、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做好服务。此外,自办展会是展览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更加注重展会的品牌培育。

    针对我国会展业存在的市场化程度发展迟缓、结构不合理、标准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王锦珍建议,着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学习会展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任何竞争,人才都是关键!”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杜博伊建议,制定会展业人才开发计划,将有限的资源向人才储备方面倾斜,培养一批外语好、业务精、懂技术的高端人才。

    业内人士表示,展览业与互联网新技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正成为中国展会市场发展的新特点,预计未来中国展览业将加快运营机制的互联网流程再造,运用大数据发展平台化管理与运营。“精耕细作”式的发展将逐渐成为我国展览业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