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隐藏) > 热点资讯

经验交流(隐藏)


【资讯】“能源革命”对电力行业的指导性建议

发布日期:2015-07-03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能源技术展望2015:调动创新加速气候行动》报告,其中专辟一章对中国能源技术创新进行了案例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近期行动计划建议。本中心摘选部分编译内容以飨读者。

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中国在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进程中,已使数以亿计的人民脱贫。与此同时,中国一次能源供应也增长了3倍以上。但这一进程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和国内煤炭资源,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6月提出推动“能源革命”来解决促进经济增长、保障能源安全同时保护环境的挑战,能源技术与系统创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需要解决日益增长的资源约束、环境严重污染和生态系统恶化等挑战,而清洁能源创新是首要解决方案,其政策计划包括能源、气候变化和经济繁荣等多方面。这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中国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和科技议程的转变过程中将起到关键作用,并通过结合政府计划和市场力量的资源再分配形成补充。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综合性系统途径,提出了4点意见:

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要紧跟全球科技发展趋势,明确中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建立领先地位和比较优势。

强化激励,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形成创新创业环境。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人才。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扩大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中国广义的国家创新战略包括克服国内挑战以及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中产阶级需求。《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创新视为能够直接提高生活质量的强有力工具。《规划纲要》中提出了11个优先发展的重点科技领域,包括:能源、水与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国防。

能源系统的快速扩张为中国GDP增长提供了支撑,从1990年到2012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增长超过3倍,在这一时期电力装机容量从137 吉瓦增加到1198吉瓦。在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规划者们认识到必须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研究和鼓励创新来平衡社会关切和环境保护。

《规划纲要》序言显示,中国已意识到其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有待提高。在扩大劳动就业、理顺分配关系、提供健康保障和确保国家安全等方面,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一直以来,煤炭在中国能源需求中占比从1990年的61%提高到2000年的近70%。1990~2012年间,发电量增长约8倍,化石燃料发电占比从80%下降至78%,而煤炭发电占比从72%提高到了76%。过去10年,全球煤炭需求80%以上的增长来自中国。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给中国带来挑战:进口依存度上升、能源安全削弱、燃料价格波动性加大等。在认识到化石燃料对空气、水和土地造成的污染之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能源政策的关键主题。

中国设定的2030年碳排放峰值和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的目标提供了一个雄心勃勃和稳定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激励创新。需要出台创新和技术融资的公开路线图来支持部署先进技术。在制定2030年目标的同时,中国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框架,为市场化转型提供清晰的指导。电力部门改革应寻求引进新的市场竞争主体,发、输、配、售电业务分开,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广泛部署以及跨地域和关键行业的智能电网集成。此外,电力和能源市场改革还应考虑结合碳市场或其他碳定价机制。为回报和保护创新者和新兴产业领导者,中国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创新激励措施、法治、研究指南和研发融资管理体系,引导加强研究质量,提高专利申请价值,并为创新制造一个更有效率和更透明的资助制度。

能源技术创新能够提高能效和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同时还有助于应对空气污染、节水等挑战。认识到创新政策能够带来的诸多利益将有助于加强长期经济繁荣。为获得转型的经济利益及展示对碳排放和环境的正面影响,中国需要制定合理的效能指标和有效的计量、监测和实施程序。通过鼓励更广泛的竞争,制定灵活的政策指南来设定明确的效能基准,能够有助于避免系统范围的技术和排放锁定效应。重要节能产品和技术的公共采购标准和目录应激励新兴技术以推动创新,保持对新兴产业的支持。这些节能标准或目录应该进行阶段性更新以确保对先进技术的持续支持。当制定国家目标和标准时,中国决策者和企业领导人应该考虑到全球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部署目标,需要站在促进国内和全球创新与低成本技术部署的高度来形成合力和指导产品开发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