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统筹把握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全面分析总量、结构和趋势变化,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产业发展形势,找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
视角之一:部分增长指标回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以及要素条件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正常的。分析判断产业发展形势,必须立足于新常态,既要看总量和速度,更要看结构和趋势,将关注点放到结构改善和效率提升上来。
视角之二: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经形成。2014年,我国工业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5.8%和48.2%,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当前,工业增长下行压力虽然有所加大,但服务业运行态势总体继续向好。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1.6%,较上年同期继续提高1.8个百分点,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对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视角之三:东部地区的平稳发展态势对于稳定经济大势极为重要。从上海、浙江调研情况看,两省市作为发达地区,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大多数指标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已先行一步。上海以消费型经济和重大技术创新为主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大飞机、集成电路、高端医疗器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取得新进展。浙江以互联网经济和制造业核心技术突破为主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端装备、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强劲。目前,上海、浙江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合计占全国的13.3%,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活力和后劲。
视角之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世界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目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性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机器人、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加快发展,制造业企业加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呈现出“服务引领制造”的新特点,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生产方式加快普及,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正逢其时。
基于以上分析,宏观调控过程中必须将稳增长、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保持定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预调微调,稳定预期,稳定经济,稳定就业;另一方面要充分激活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