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
发布日期:2012-03-09
温家宝总理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部署了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透过这份报告,人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
双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基本稳定
7.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八年来第一次略微调低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4%左右,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与去年保持不变。这样的搭配,体现了怎样的意图?会怎样影响经济走势?
“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来应对难题。同时通胀压力仍然不小,增速稳一些有助于稳定物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经济增速和物价往往是一对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由于经济增速过快引发物价大涨并不少见,而一味压低物价又要冒经济“失速”的风险。
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我们要的是经济增速和物价的双稳,二者之间要寻求好平衡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指出。
多种因素作用下,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这一态势今年仍在延续。与之相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去年年中6.5%的高点回落到年底的4.1%,虽然今年1月份反弹,但主要是春节提前的季节性因素。
“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使增速向合理区间回归,有利于稳定物价,更是为经济转型创造条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指出。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虽然物价涨势已趋缓,但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是长期存在的,国际油价走势不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非常敏感,不能掉以轻心。
推进:扩大消费与产业升级将加大力度
稳不是目的。不稳,进不了;但不进,也稳不住。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在外需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支撑?在市场竞争加剧之时,中国经济靠什么应对?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走向消费主导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认为,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能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认为,这样会使中等收入者占居民的主体,会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镇中。任务非常艰巨,但必须做起来。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唯一出路。报告指出,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指出,中国不能再满足于简单加工制造出口,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抓手。
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更加现实的选择。报告安排,今年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技改资金四两拨千斤,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把现代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是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形成新竞争力的最佳发力点。
图表:2012年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新华社记者 孟丽静 编制
激活: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
报告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认为,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金融,特别是金融可以提供“活水源头”。
迟福林委员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
收入分配改革牵动人心,关系长远。报告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迟福林委员强调,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于改革。”郑新立委员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