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服务 > 政策服务

政策服务


工商登记制度:放开前置审批须加强后置监管

发布日期:2014-04-30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自3月1日实施以来,不少地方出现了投资创业热潮。记者了解到,随着工商登记注册的门槛降低和手续简化,新增企业和出资金额都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同时正在逐步形成一张“全社会监督”的信用信息公示网络。但部分地区实施的“先照后证”改革遇到了前置审批放开、后置监管缺位的问题,亟待各个部门出台配套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职责。
   
   --创业热潮显现,新增企业和出资金额大幅增加
   
   国务院2月份发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将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由以前的“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并取消有关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改革的核心是降低门槛和简化手续。
   
   湖南省自2014年1月1日先于全国实施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截至3月底新登记企业18221户,同比增长84.57%,新登记公司15439户,同比增长100.43%,投资创业热潮初步显现。
   
   在长沙市岳麓区政务中心,记者看到工商登记窗口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了18个,不少创业者在此排队办理登记注册业务。长沙市工商局岳麓分局注册登记科科长陈颖川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数明显增多,以前一天30多人,现在平均有50至60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一两百人。
   
   实行“认缴制”后,开办公司制企业无需登记实收资本,同时取消了公司股东首次出资比例、出资期限等限制,公司股东认缴出资意愿明显增强,出资数额大幅增长。截至3月底,湖南省新登记公司的注册资本为841.94亿元,同比增128.66%;同时有2268户公司办理增加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增加注册资本447亿元。
   
   另外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是,原来个体工商户登记数量一般远远多于企业登记数量,现在有的地方则基本持平,显示新增企业增长较快。在长沙市岳麓区,今年一季度新登记企业759户,较去年同期312户增长136.86%,是个体工商户登记增速的两倍。
   
   除了准入门槛降低,工商登记注册的手续也大为减化,这为市场主体省去了大量验资、审批等待时间和资源耗费。记者从长沙市工商局了解到,长沙市许可审批时间从原来的平均18个工作日压缩到11个工作日,提速39%。安监、卫生、文广、国土、烟草、商务等13个单位,对原审批流程进行再造,缩短办事时间,整体提速50%。
   
   --“宽进严管”避免一罚了之,信息公示是关键
   
   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实缴改认缴、年检制变年报制——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的同时,也一度让人担忧:企业会不会有更多的造假行为和侥幸心理,市场秩序会不会出现问题?
   
   事实上,工商登记制度多来年一直是“重审批轻监管”,以往企业如果有违规行为,一般由行政部门罚款,公众对处罚情况并不知情。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宽进”的背后是“严管”,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实施监管的方式,更加注重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息约束的手段,形成了一张全社会参与的监督网络。
   
   湖南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局长朱贤国说,湖南省正在建立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年报等信息必须在网上公示,相当于“全民监督”。如果企业公示的信息是虚假的,欺骗了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一经发现查实,将进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录”并在网上公示,不再是原来的“一罚了之”,使得企业不敢违法违规。
   
   目前,湖南省工商局试运行的湖南省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已有220多万户企业基本信息可供查询,3月份的访问量达到了11.52万人次。早在1月15日,湖南省工商局通过省内主要媒体和湖南信用网、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全省15159件企业违法行为记录进行了公布,并将失信记录记入企业档案。
   
   为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长沙市还建立运行了以市电子政务办牵头、工商为主、各部门参与的信息共享协作机制。自1月1日正式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长沙市各部门间每天上传登记、审批及监管信息,全市工商抄送各部门信息3.55万条,各部门反馈数据7530条。
   
   --后置监管不应缺位,“先照后证”待形成倒逼效应
   
   “先照后证”被认为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深圳、珠海等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先行先试”,湖南省则在长沙和郴州两地率先实行“先照后证”改革。
   
   按照“先照后证”的改革思路,除了金融等一些特殊行业外,创业者不需先行取得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就可以直接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即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从事一般项目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申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监管主体为工商部门;从事许可项目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申领营业执照后还需要凭证经营,监管主体为其他行政许可部门。
   
   记者了解到,部分市场主体对于“先照后证”存在误读,认为拿到营业执照后无需办理许可证便可以“无证经营”。以长沙市岳麓区为例,截至4月11日,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638户,没有办理许可证就经营的达到315户,约占12%。
   
   “如何监管‘有照无证’的经营行为,这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新课题。”朱贤国认为,不能一边放宽准入门槛,一边就出现社会问题。目前来看,工商登记注册“前端”放开,对于后置审批许可的“倒逼”效应还不明显。
   
   长沙市工商局岳麓分局局长李季表示,许多行政许可部门还是老观念,“指望”工商部门来查处无证经营。由于其他部门的后置监管还没能跟上,现在工商部门只能通过巡查的方式,将发现的“有照无证”经营者名单抄告给相关许可部门。
   
   李季建议,要按照行业管理的原则,重新梳理和明晰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监管责任,并建立一整套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督查机制,通过书面资料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改革涉及的各项工作,按照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工作目标的要求,逐项督查并予以通报,实行年度绩效考核,确保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