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力度和节奏可进行微调
发布日期:2011-09-28 来源:证券日报
“未来,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央行行长周小川9月24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
通过查证,“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这样的提法,应该是在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以来周小川等央行领导人首次正式提出。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曾明确提出这一看法。随后,决策层多次对之进行强调,但央行在周小川此次表态之前并没有给以强调。
周小川的这种表态引发了各界对现行货币政策转向的猜测。这种担心的背景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中国出口受美欧经济低迷、债务危机影响较大,构成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外需存在相当大的压力。同时,中国自身经济也面临减速回调风险,经济增速已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但事实上,现行货币政策并不具有转向的条件。
首先,尽管8月份CPI出现回落,但稳物价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要求货币政策力度不能放松,“一旦政策松动就有反弹的可能”。
在8月份金融数据公布后的第二天,央行新闻发言人即对其中的敏感数据做出说明。
该负责人强调,今年以来,按照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为了把好流动性闸门,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对流动性进行了必要调控。流动性水平总体是适当的,银行体系备付水平正常。
其次,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对调控方式、方法进行了微调。
在今年前六个月6次提准之后,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流动性调控工具就退居幕后,公开市场操作走向了前台。在2、4、7月加息之后,负利率水平由三个百分点降至2.7个百分点后,基准利率的提升也暂告一段落。
与此同时,公开市场操作走上了流动性调控的前台,汇率也部分承担了抑制通胀的作用。截至上周,央行已经连续十周通过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资金,累计达3990亿元,冲抵一次提准所冻结的资金。
昨日,央行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至1美元兑人民币6.3735元,这是自2005年中国政府实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创下的最高纪录。周小川上周末说,中国将继续让人民币逐步升值,还重申了推进人民币汇率政策灵活性的承诺。
上述事实验证了央行正在按照既定的方针,“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第三,央行提出的下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即是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而这个提法,被业界认为是货币政策力度和节奏能够进行微调的载体。
因为中小企业是保持经济活力、保障就业的重要部门,货币信贷投向对此给予倾斜也完全是应该的。
由此不难看出,现行货币政策不存在方向性的调整,但力度和节奏存在微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