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9日电(记者丁峰)运动用品上市公司特步国际18日午间发布了2023年度财报:营收143.455亿元,同比增长10.9%;特步主品牌收入119.473亿元,增长7.4%;集团经营溢利15.799亿元,同比增长7.9%;股东应占溢利10.30亿元,增长11.8%。
财报发布后,特步股价出现一波跳水,至收盘跌幅超4%。
业绩不及预期,主品牌增速大幅放缓
受累库存高企等问题,国海证券在今年1月的研报中将特步国际的业绩做了下调,预测公司2023年营收为150.3亿元,净利润11.6亿元。但财报显示,特步业绩显然还是不及外界预期。
对比晋江同城兄弟,运动用品公司361度上周最先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实现营收84.2亿元,同比增长21.0%;经营溢利13.8亿元,同比增长28.8%;股东应占溢利9.614亿元,增长28.68%。
从增速来看,特步在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上大幅落后361度,虽然营收体量对361度有一定优势,但二者净利润的差距已微乎其微。
特步国际效仿安踏体育实施多品牌战略,2023年12月宣布以6100万美金(约为4.3亿元)收购 Wolverine在2019年合资公司所持权益、以及索康尼在中国40%的知识产权。收购完成后特步国际全资持有索康尼和迈乐大中华区鞋的营运权。
除去索康尼和帕拉丁等品牌,特步主品牌营收119.47亿元,同比增长7.4%;而2022年财报,特步主品牌营收111.28亿元, 同比增长25.9%。
横纵两方面来看,特步主品牌2023年营收对比同业公司和2022年同期,增速大幅放缓,掉队明显。
产品力受挫口碑遇冷,鞋类业务占比下滑
特步在年报开篇就强调:公司于跑步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持续推动集团的业务增长,2023年,特步在中国内地最享负盛名的马拉松赛事中超越所有国际和本土品牌,穿著率高踞所有参赛者及破三跑者榜首,其中包括2023年厦门马拉松及北京马拉松。
2020-2022年,特步通过性价比高的专业马拉松跑鞋打出了国内广阔的市场,收获了国内大批消费者。一时间李宁、安踏等国民品牌都难以与之争锋。
销量的快速提升,给了特步十足的勇气,鞋也越卖越贵。2023年,特步先后推出专业碳板3.0pro以及5.0pro竞速跑鞋,5.0pro一度售价高达1699元。
但该跑鞋在运动人群中评价并没预期的理想,很多跑步爱好者在社交平台调侃:5.0pro,版本是上去了,但质量却跳水了。有跑者更表示,两次运动之后,鞋面就莫名破了一个洞。于是,5.0pro目前在京东标出打折价1199元。
一位体育业内人士告诉新华网上市公司事业部记者,不止是大众跑者吐槽,特步的两位签约精英运动员在今年2月某场海外马拉松比赛中,不约而同弃穿5.0pro,重拾3.0pro竞速跑鞋。
售价高企,产品遭吐糟,口碑遇冷。这让标榜“专注在中国内地提供高性价比的专业产品,以扩展大众市场业务”的特步鞋类业务开始受挫。
财报显示,2022年特步鞋类业务收入占营收的60%,而2023年鞋类业务下滑至营收的57%。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3年,鞋类业务收入81.72亿元,同比增长5.3%,服装业务59.04亿元,同比增长20.6%。在各地马拉松赛事霸榜的鞋类业务,增速大幅落后服装业务,相比较集团整体营收增速10.9%,更是拖了后腿。
市值大幅腰斩,投行纷纷下调目标股价
2023年以来,特步市值下挫近50%。对比两年前曾一度达到15.87港元的市场高点,如今特步的股价仅剩4.54港元,跌幅更是超7成。
2023年6月,国元证券将特步的目标价从12.8港元下调至10.8港元;12月,国元证券将特步目标价下调至6.3港元;不到一个月。2024年1月,国元又把特步的目标价再次下调至5.1港元。
类似的情况,安信证券也先后多次下调特步目标价,从12.57港元至10.8港元,再至7.8港元,目前维持在6港元。招银国际、野村证券、海通证券、东方证券等大行也纷纷看淡特步的后市行情。
有业内人士表示,特步的目标价接连遭下调,一方面是大环境下,运动品牌的估值中枢出现下移,但更主要的因素还是市场对相关品牌的业绩持续性存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61度凭借高性价比的鞋服快速占据消费者心智,挤压特步的传统市场份额。在2023年低迷的港股市场,361度市值增幅为正,远远好于安踏、李宁和特步的表现。
截至3月18日收盘,最高峰值429亿港币的特步,只剩下119.9亿港元,曾经只是其市值五分之一的361度,如今市值92亿港元。二者体量已非常接近。
此前有报道称,做成百亿企业,特步用了10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计划,接下来再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将特步做成千亿企业。
但眼下,如何让消费者重新选择特步,让投资者重拾信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