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服务

会展服务


2014年政府部门就食品安全热点在京召开沟通会

发布日期:2015-01-16      来源:新华网会展频道

    新华网会展频道1月14日电(殷丽娟)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 13日在北京举办。

    3位从事食品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9位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的教授、研究员等14位老中青优秀食品专家,对2014年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转基因、福喜事件等12件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

    这是继2012年启动年度食品安全热点媒体沟通会后,连续4年食品领域专家对2014年38个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进行解读,基本涵盖了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热点问题。      

    2014年食品安全恶意造假事件受到扼制。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解析的38个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中,确认为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问题占23.7%,其中,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热点问题占到38个热点问题的10.5%。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及原料污染等这些常态食品安全事件成为2014年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这一类问题将是未来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食品造假是食品工业的毒瘤,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参会专家对此形成共识。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说,对2014年12个食品安全热点词的解读,不再是对一个事件简单的“是”或“不是”,而是在媒体关注的热点中提炼出热点关键词,并找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由食品领域的专家给予科学、准确、专业的解读。

    肉制品、白酒等成为食品安全热点关注领域。2014年38个食品安全热点中,大陆地区28个,香港、台湾地区10个。38个热点中,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25个,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热点9个,针对潜在风险的预警提示4个。以上统计数据再一次表明,食品安全仍然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38个热点共涉及到12个食品行业。其中出现频次较高有肉制品、白酒、休闲食品、油脂、主粮和乳制品6个行业。餐饮业作为非工业食品,百姓对其关注度首次呈增长趋势。      

    38个热点涉及到的关键词主要包括7类,即微生物、食品添加剂、重金属、转基因、塑化剂、地沟油、反式脂肪酸。值得关注的是,微生物首次列为第一热点。有关专家指出,这显示出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点,正逐渐回归中国食品安全的本源,与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相吻合。

    有关专家指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我国产品原料污染等问题尚未有效化解。而原料污染必然传导到食品工业,且这种困局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食品安全应下功夫从产业链前端发力,从优质原料入手。与此同时,食品掺假则是影响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毒瘤。陈君石院士说:“食品掺假,国际上亦称为食品欺诈,不论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健康,只要是影响消费者信心的,都属于食品安全问题。”他认为,2015年,当中国食品工业增速整体放缓,利润下滑时,造假和偷工减料会有所抬头,应予以警惕、揭露和有效处罚。      

    孟素荷说,4年来,从2011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关注的方便食品与非法添加,到2012年的标准与过程控制,再到2013年关注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至2014年关注微生物污染与原料安全,这4年间食品安全关注热点的变化显示了中国食品安全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变化。但就整体而言,中国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机仍是信任危机。要想重铸信任之路,既要认真夯实工作基础,又需由政府出面,推进大规模、公益性的公众科普,以聚集各方优势,释放食品安全的正能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