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联手“弯道超车”
发布日期:2014-12-14 来源:科技日报
医疗器械创新在中国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科技界及企业界所搭建的产学研联盟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成果正引领各个行业向深度发展,“弯道超车”一词已成为人们对于自己所在产业所依托的新技术应用现状的一种生动描述。
在医疗器械产业,2014年的各项利好消息和政策,均给予产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正能量。但是,不能否认,外资仍控制着我国医疗器械70%的市场份额,该如何在各个环节上积极赶上并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并以价廉物美的产品交付国人使用,是业内人士长期以来关注和忧虑的话题。12月5日,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组织了一场以“新材料在骨科器械研发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研讨会,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从材料革新入手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可行性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前景,以期在提升中国骨科材料的质量和水平的操作层面上形成共识。
唯有变革
方能立足未来市场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大医院骨科医生临床使用的几乎都是进口产品,只有输液皮管、注射等一次性耗材是国产的。进口产品的市场垄断,也导致了医疗器械设备价格居高不下,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国外骨科设备器械大多按照欧美人种设计,不完全符合中国人的生理结构。
医药行业源于传统却有着永续不竭的创新基因,被洋品牌包围的国产医疗器械正在试图杀出一条血路,而变革的方向正是材料及材料工艺。科惠医疗董事长方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骨科行业发展一方面来自于智能技术,另一方面则随着技术进步,正依赖于改变个性材料技术,如利用混合表面覆盖的陶瓷、玻璃或玻璃陶瓷等生物活性材料,以及发展人造生物材料用于骨修复、韧带及肌腱修复再生。他强调:“骨科材料将是中国企业超越国际大牌的捷径,前进可能改变命运,停留却只能沦为悲剧,我们别无选择。”
记者了解到,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在目前状态下,国内单个企业无论在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和生产,为此,科惠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姻”,共同成立了医学材料研发中心,双方将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产学研联盟体系,借助浙江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研发方向
开发符合国人解剖特点新品
提到植入材料,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不锈钢,而事实上,骨科植入都是以不锈钢、钛、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为主,但这些金属材料植入身体后,若处理不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金属植入引起过敏症、金属离子有可能进入血液引起有害反应等。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金属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使用耐久性上都受到了挑战。
作为浙江大学—科惠医用材料研发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李翔副教授指出,生物医用材料在骨组织中的应用必须考虑到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适应人工材质界面与人体组织之间的牵引功能,并能够使人工关节或材质在人体中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或者易于被降解。科惠是国内骨科材料生产制造排名前列的企业,在人工关节、脊柱外科及修复、骨科活性材料、创伤修复、护具支架等领域有领先的产品,但是,在肩关节、诱骨蛋白BMP等相关国际最新材料的应用领域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新成立的中心未来将研究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高端骨科内植入物(脊椎内固定、牙种种植、人工关节)材料及产品,”李翔说,“我们的合作科研将关注产业化应用方向,而非以SCI为目标,同时把技术标准做成与国际同等水平,我有这个信心。”
“精准对接”
政策支持推进产业提升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以来,浙江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加以规划。“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就是目前浙江省各级政府领导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为产业跃进提供指导战略的一个主要思路和抓手。
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也亲临科惠与浙江大学—科惠医用材料研发中心的成立仪式现场,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省针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拟出台相应政策,还将建立一个高新区和一个产业基地,集中全省的医疗器械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并将省食药监局的检验审评中心配套在高新区内,以提升服务内涵,加快促进医疗器械的全面发展。同时,浙江省拟建立一批重点企业研究院,科惠作为全国骨科行业以及区域内医疗器械产业的领头企业,将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
(详情请点击高新分会网站:www.chtib.org,或致电:010-57792788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