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召开在即。从“帐篷论坛”成为比肩“达沃斯”的国际交流平台,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多年来,海南与博鳌论坛相互支持、配合发展、共同进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名片,卫星视角记录下了这一发展历程。
博鳌小镇换了模样
22年前,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在一个形似帐篷的白色建筑举行,宣告了亚洲第一个永久定址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的诞生。
三江入海处,形似一只巨鳌的东屿岛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多年来,博鳌小镇以及它所在的海南自贸港蓬勃兴起。
卫星见证了这里的变化。毗邻博鳌亚洲论坛的博鳌镇沙美村换了模样,沿海环村道路和村庄慢道伸展蜿蜒,沿海修建的民居错落有致。
在论坛带动下,博鳌镇沙美村、南强村、留客村、排港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知名度越来越高,传统民居成为中外嘉宾交流的“美丽乡村会客厅”。
东屿岛装上“新皮肤”
从卫星俯瞰,东屿岛一些建筑的天台换上了“新皮肤”,一块块博鳌零碳示范区项目的光伏板成为这里新的点缀。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中心东南侧的一排风机,其旋转产生的清洁能源输送到博鳌零碳示范区能源系统;新闻中心的“光储直柔”示范项目完成改造,配电网灵活性和可靠性均得到提高……目前,博鳌零碳示范区首批16个子项目已竣工,即将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开启零碳“试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南分院院长胡耀文说,示范区展示了以适宜技术逐步更新改造的零碳建设模板。
从“零碳咖啡”到“绿色出行”,博鳌亚洲论坛在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同时,通过绿色办会的方式践行诺言。而它所处的海南自贸港,正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从一个村子到一片森林
卫星显示,6年间,位于海南岛中部鹦哥岭腹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完成了从一个村子到一片森林的蜕变。2017年1月起,这里的黎族百姓陆续搬出大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也助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
“搬到新高峰村后,每人分到10亩橡胶地,政府还鼓励我们发展林下经济。”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村民符洪清说,他还参加了护林工作。
“高峰村生态搬迁后,南开河流域水质不断提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水库’功能得到进一步保证。”白沙黎族自治县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组组长符伯捍说。
据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已超95%,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达294种。
“第二乐章”奏响健康音符
在作为论坛“第二乐章”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卫星视角发现,一栋栋现代感十足的医疗机构从规划变为现实。
这里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近80家药械企业建立联系,引进临床急需进口药械超300种。2022年,园区接待医疗旅游人数18.9万人次,同比增长48.5%;全年特许药械使用患者达1.8万人次,同比增长79%。
这里的夜间灯光越来越亮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海南西北部的洋浦经济开发区,近十年间,这里的夜间灯光越来越亮。洋浦加快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加快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等产业集群。
今年2月底,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乙烯项目打通全流程,正式投产,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先行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的投产标志着海南乙烯工业实现‘零突破’,预计可拉动超过1000亿元下游产业。”海南炼化副总工程师、生产经营部经理董昌宏说。
荒滩鱼塘变“未来新城”
在海口市东部海岸,卫星发现,曾经鱼塘、荒滩遍布的地方变身为马路纵横、高楼林立的海口江东新区。“从零起步”,海口江东新区依托海岸资源丰富和地处海南航空枢纽等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努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集中展示区”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2020年以来,该园区累计238个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建设,总投资1556亿元,2022年,园区营收突破3000亿元,在全省重点园区排名第一;社会投资占比超过一半,显示出市场对园区发展的坚强信心。
“变化日新月异,来访的人们都说让人眼前一亮。”海口江东新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爱晖说。
从卫星洞见自贸港,从不同视角感受新海南。绿色、开放、创新,这些博鳌亚洲论坛上倡导的发展理念,持续在海南自贸港生动实践。海南,将打造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策划:陈良杰
监制:钟昊熹、柳昌林
统筹:程瑛、王晖余
终审:安涛
文案:王军锋、王存福、吴茂辉
视频:王军锋、周旋、郭良川、郭程、蒲晓旭、夏天、黎多江
编辑:李依伦、马知遥
遥感与数据支持:郭建伟、谷宁、郭超
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华社海南分社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