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兴起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是中国杂技的重要发源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在“智慧宁津”APP上,“津”讲时刻宣讲专栏,来自山东宁津县艺术中心的李美丽在线讲解宁津杂技发展历程。
据悉,“津”讲时刻是宁津县依托县融媒体中心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播党的理论政策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宁津县打造“津”字招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品牌项目的一个缩影。宁津县在全省率先推动双中心共建整体布局,依托县融媒体中心的宣传舆论阵地,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管理服务平台,两个国家级试点一起建。今年,该县开展“津”讲时刻、“津”榜题名、“津”色盾牌、“津”日之声等一系列“津”字招牌宣讲品牌项目,利用嵌入式宣讲方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让“津”字招牌的宣讲有阵地、有队伍,该县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56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580余处理论宣传宣讲室,先后成立党旗飘扬志愿服务分队、小马扎志愿服务队、红领巾宣讲团、渤海军区教导旅等6大专业志愿服务分队,面向全体市民分众式开展义务宣讲工作。在“智慧宁津”APP上开设“津”讲时刻线上集中宣讲专栏,组织宣讲员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录制视频宣讲。除此之外,宣讲员还把理论宣讲的“主战场”搬到群众的生产生活现场,使党的理论得到有效传播,有效答疑释惑。
该县利用“双中心”平台互联互通,打造了“智屏融合”项目,使政策理论宣传宣讲工作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建立了覆盖全县561个村庄和社区的文明实践智能广播系统;在小区电梯、公交车、人流量大的路口、广场安装了统一终端管理的智能屏幕,播放理论宣传、政策解读、知识科普等内容。
该县还依托山东广电智慧云打造了“宁津县文化云志愿服务平台”,群众打开“智慧宁津”APP,需要什么宣讲内容,需要哪方面的志愿服务,就可以在平台“下单”。同时他们围绕群众的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统筹朗协、曲协等协会力量,将理论知识用讲故事、案例、朗诵、音乐、民谣等方式,讲清楚、讲明白。截至目前,共注册各级志愿服务队伍2046支,志愿者9.59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万余次,形成了“移动门诊”“津日说法”“田间课堂”等特色品牌。(孟娟 杨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