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观点 > 财经观点

财经观点


补短板稳投资 中央预算内投资加速“输血”

发布日期:2021-12-01      来源:证券日报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30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2021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8亿元,紧紧围绕支撑和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支持为疏解项目落地提供支撑保障的雄安新区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并对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北三县一体化发展、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省市交界地区“断头路”等项目也给予支持。

  事实上,为了补短板、稳投资,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例如,7月份,下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2亿元,支持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及省际毗邻区域、省际合作园区建设项目24个;9月份,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碳改造、产业园区能源利用优化、减碳技术创新示范、城乡建设低碳转型、资源再生减碳以及海水淡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月,下达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支持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表示,相比地方政府的投资资金而言,中央预算内投资有着更强的引领作用和跨地区项目支持作用,对地方项目而言,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协助下可以更好地调用资源、建立协商机制,进而克服融资、建设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中央预算内投资首先能够满足‘市场不能到达之处’的公共领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民生改善、重大发展战略的资金支撑,其次在统筹安排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和事业上能够起到资金独立预算和投放使用,资金使用更具针对性。”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6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亿元,用于集中力量办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积极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农”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

  陶金表示,今年在基建投资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的情况下,中央预算内资金在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进行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支撑投资领域平稳增长的作用。

  “受预算收紧影响,两年来中央预算内投资增长幅度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不过,总体金额依旧保持了绝对值的持续增长,这对维持地区间项目有序发展、稳定地方对中央的支持预期有着正向、积极的作用。”唐川说。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协同作用,唐川建议,可以考虑的一种模式是利用金融手段、整合金融机构的资源共同参与项目的推进,即将中央预算内投资作为引导资金,借由产业基金等形式,充分吸收地方金融机构权益型投资资金,并配套项目贷资金,以更为灵活的手段参与跨地区、多利益方项目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