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观点 > 财经观点

财经观点


专家热议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发布日期:2021-10-22      来源:新华网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当前,我国经济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近日,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与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同期举行。在21日举办的“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科技创新应坚持“脱虚向实”,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好基础性作用,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精细化的金融需求。

  当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主题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实体经济复苏路径比预期复杂,整体面临资源“脱实向虚”的压力。

  前三季度,我国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逆势交出了一份优质答卷。在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上,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前三季度,总体上我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24.75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4.14万亿元。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新增16.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00亿元。

  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2020年人民银行先后推出3000亿元、5000亿元、10000亿元支持市场主体的货币信贷政策,今年9月份又增加了3000亿元的再贷款资金,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目前,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已经超过4000万户,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韧性。

  在资本市场,创新资本和产业循环正在加速。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549家企业IPO融资6100亿元。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积极开展金融科技服务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共识。需要强调的是,当前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等经济发展新形势给金融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北京银行副行长王健表示,这导致金融创新服务与实体经济发展间存在多种不匹配现象——金融供给能力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金融创新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金融服务能力与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不匹配……

  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则建议,在宏观政策的指引下,金融机构应继续加大对绿色发展、高新制造、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为企业,尤其是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当日会上,多家金融机构透露已针对实体经济发展新需求开展了“金融科技创新布局”。

  王建介绍,在普惠金融领域,北京银行围绕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打造了普惠金融专属APP“京管家”,根据各类普惠客户需求差异,定制线上服务专属方案,做到一对一渠道对接;在金融科技领域,构建了服务中小企业全周期的产品,对新三板企业制定专属的融资方案,推出成长贷、智权贷、三板定增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构建出5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

  齐晔表示,光大银行正加快“阳光普惠云”的建设,推出了光大快贷、物流通等产品,构建起多层次的“金融+渠道+场景”的服务平台。目前,已有北京、福州等地40多个生态链项目实现了在线上在线化的办理,上千家企业受益。

  海银财富朱桦表示,围绕数字化转型,海银财富打造了“3+2+1”的数字化体系。通过数字化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客户服务,实现千人千面的优质服务;通过搭建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实现全渠道客户管理,有效支持个性化精准决策支持;通过建立一体化的底层科技平台,运用数据湖、数据仓库、深度学习框架、混合云、超自动化等前沿技术,提供稳定、高效、智能的底层服务。

  后续,金融科技创新如何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切忌“脱实向虚”,要因需施策,创新要紧紧围绕降低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本,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扩大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等进行发力。同时,也要严防数据跑偏,避免单纯追逐高效益,而忽略了社会价值和民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