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金融研究》发表题为《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文章。文章表示,利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经过30多年的持续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收益率曲线也趋于成熟,为发挥好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调节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于常规货币政策和非传统货币政策,文章称,资产购买工具不属于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而是央行在市场出现问题时的被迫选择。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速仍有望维持在5%至6%的区间,有条件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也可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形态。中国将尽可能延长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时间,目前不需要实施资产购买操作。
文章表示,总体上真实利率r略低于实际经济增长率g是较为合理的,从经验数据看,我国大部分时间真实利率都是低于实际经济增速的,这一实践可以称之为留有余地的最优策略。但r也不能持续明显低于g,若利率长期过低,会扭曲金融资源配置,带来过度投资、产能过剩、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资金空转等问题,超低利率政策难以长期持续。
在阐释利率走廊的部分,文章称,通过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为上限、超额准备金利率为下限的利率走廊的辅助,将短期利率的波动限制在合理范围。近期,人民银行推动SLF电子化操作方式改革,有序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稳定市场预期,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性,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文章表示,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继续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着力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要继续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继续巩固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理想状态为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着力完善利率走廊机制,有序实现SLF操作全流程电子化。要持续强化市场基准利率培育。优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形成机制,督促报价行提高报价质量,对报价行进行考核并实行优胜劣汰,适时公布LPR历史报价。拓展回购利率DR在金融产品中的运用,进一步巩固DR的基准性。按市场化原则培育国债收益率曲线。
文章强调,利率市场化既要“放得开”也要“形得成”。当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市场化利率在“形得成”和传导方面存在障碍,其原因包括监管套利、金融市场不成熟等造成的市场分割,以及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存款无序竞争等财政金融体制问题。下一阶段,要继续加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硬化预算约束、化解金融风险,为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更有利条件。